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外卖不该是大学服务滞后的挡箭牌


  近日,有广西南宁学院的学生反映称,从12月1日起,学校禁止任何食品的外卖派送,学校食堂也禁止打包食物,而该规定使得学校食堂拥挤不堪,许多学生只能靠吃泡面和面包填饱肚子。(12月12日北京青年报)
  校方给出的禁止外卖进校园的理由大致有四点:一是学生经常打包食物致使宿舍门口垃圾成堆并散发气味。二是有部分学生特别是当天没有课的学生,很多都是通过叫外卖解决就餐问题,逐渐养成懒散的习惯。三是外卖派送员在校园内以电动自行车为交通工具,经常不按道行驶、超速行驶,在校园内数次险些酿成事故,对校园交通安全构成威胁。四是外卖食品存在安全风险,提供校园打包外卖服务的既有校内的商家,也有校外的摊点,学校无法对其食品经营资质及食品安全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乍一看来,外卖给大学校园带来的危害着实不小,与其放任自流,不如猛药去疾、一禁了之。可以肯定的是,学校禁止外卖进校园之后,上述问题会得到一定好转。但换个角度思考,假若不禁止外卖进校园,而是同时采取其他更有效的配套措施加强管理和引导,是否会更好一些?细究起来,校方给出的这些理由,有值得商榷之处。
  首先,打包食物致使宿舍门口垃圾成堆并散发气味,这一点与外卖的因果联系能否成立?报道中援引一位学生的话说,"我观察了一下宿舍外的垃圾桶,发现最近几天泡面袋子和盒子比较多"。显然,将垃圾成堆归咎于外卖,似有打错了板子甚至推卸责任之嫌。垃圾成堆、散发异味是否还和学校保洁工作滞后有关?是否还和学生的环保意识弱有关?
  其次,助长学生懒散风气的说法,恐怕也有将外卖罪过扩大化之嫌。不可否认,有一部分学生出于懒惰心理会叫外卖,但也不排除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张而叫外卖。笔者有时因工作繁忙无暇到食堂用餐,偶尔也会叫外卖,省时省力。对外卖一刀切的禁止,无异于把脏水和孩子一起泼掉,隐匿其中的管理粗疏乃至粗暴,值得反思。进一步追问,禁止外卖对于改变学生懒惰习惯究竟能够起多大作用?买不到外卖,学生就能勤快地到食堂用餐吗?禁止之外如无他计,恐怕收效甚微,甚至有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如不禁止,假若施以类似"微信抢早餐"这样的创意,恐怕会起到比单纯禁止外卖进校园更好的效果。
  再次,电动自行车对校园交通安全构成威胁。现实中有不少外卖小哥骑行电动自行车的速度确实很快,令人忧虑。但比较积极的应对之策可能是,根据学校的路况和学生出行状况,加强对所有骑行者、机动车驾驶者的安全管理和教育,严禁超速,一经发现,予以相应惩处。当然,从更大范围来看,对外卖小哥的交通安全教育,可能还与加强和改进整个社会的公共交通安全秩序有关,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外卖送餐从业者的管理力度。
  最后就是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不放心。这个理由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戳中了目前外卖市场商品质量的软肋。不过,学校方面给出的禁止理由却有点儿咸吃萝卜淡操心。学校既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义务去监管外卖商家的经营资质和食品安全情况。这个责任应由政府来承担。在这方面,10月1日实施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与新食品安全法呼应,对网络食品交易各方法律责任和义务进行了严格规定,并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外卖商家的食品安全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因为存在问题就将其一棒子打死,有点儿因噎废食。学校最好的做法是告诫和引导学生睁大眼睛,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意识。
  总之,禁止外卖进校园初衷虽好,但与开放、包容、共享等时代大潮背道而驰。在某种程度上讲,一刀切禁止外卖进校园是一种隔离政策和封闭、保守管理心态的体现。与其简单化的禁止处理,不如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提升学校食堂的餐饮服务水平,改进学校的后勤服务质量,给学生提供更多更贴心的人文关怀,令其在学校不仅能够吃得饱,更能吃得好,这才是校园外卖过多现象的治本之策。
网站目录投稿: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