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运用榜样教育培养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有利基础,以及当前职业院校职业精神培养中榜样教育运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榜样教育促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精神 榜样教育 职业院校 长期以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一直被视为职业精神的最高境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但是,近年对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调研显示,实习生职业精神缺失不能胜任岗位要求是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通过榜样教育加强职业精神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精神水平是当前职业院校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運用榜样教育培养职业精神的有利基础 1.榜样教育是青年学生欢迎的教育方法 社会心理学认为,模仿他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方式,模仿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榜样教育把抽象的道德形象化、人格化,融审美、情感、道德理论于一体,从学习主体的需求、感受、体验出发,将说教式、灌输式的德育形式衍化为由学习者内心仰慕而产生情感共鸣并主动效仿和内化榜样精神品质的教、学、做相统一的活动,因而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特殊的教育效果。" 青年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他们富有朝气和理想,善于模仿,易受感染,榜样和偶像是他们自我理想的投射,通过效仿偶像和榜样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他们的普遍特点。榜样教育法是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也是实现教育目标内化的有效方法。 2.运用榜样教育培养职业精神有深厚社会历史基础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大禹治水,神农采药,鲁班造锯,李冰开凿都江堰,蔡伦造纸,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李春建造赵州桥等故事千古传颂。可见,崇尚发明创造,匠心制作,劳动光荣,使我国的科技文明在古代史上长期领先,与这些榜样故事的激励,与工匠精神的弘扬密不可分。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焦裕禄、孔繁森、王进喜、袁隆平、邓稼先、时传祥、李素丽等一批共和国劳模的先进事迹广为宣扬,他们的精神成为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财富,成为教育广大职工和青少年树立职业精神的鲜活教材。 新世纪以来,通过群众广泛参与,借助立体交互式的媒体和互联网大力宣传"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乡村教师""大国工匠"的榜样人物更接地气,更有感召力,他们立足工作岗位,执著追求、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人心灵震撼,备受教育。 历史悠久深厚的榜样文化,弘扬工匠精神、崇尚劳动创造的丰富榜样素材,为开展职业精神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3.榜样教育法在职业院校具有广泛的实践基础 1963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从而掀起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习雷锋的热潮。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媒体大力宣传,表彰先进等系列活动,推动了学雷锋活动在我国深入持久开展,学雷锋活动也成为我国榜样教育的成功范例。 榜样教育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熟悉和广泛运用的教育方法,并形成"树立典范一广泛宣传一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一表彰先进"的模式与方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熟悉并经常使用。 4.国外运用榜样教育培养职业精神的经验 日本人对工作的狂热闻名于世,"忠诚自律、富于团队精神、讲究细节、追求完美"的日本职业精神也同样闻名于世。日本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职业精神的培养,榜样教育是其中一大法宝,"日本的职业学校十分重视职业人的榜样作用,学校一般都会制作优秀毕业生事迹与成就的画册,并经常举办各种讲座和座谈会,请职业人和往届毕业生进校与学生对话展示他们的事业成就和有关见解,回答学生的疑问,传授技术秘诀"。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闻名遐迩,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企业安排最优秀的师傅带徒,师傅不仅向徒弟传授岗位技术,工作要求,同时也在工作岗位上树立严谨专注、恪守操作规范、严格质量标准、追求品质的标杆,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二、当前职业院校职业精神培养中榜样教育运用存在的问题 十八大以来,在国家高度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重视职业精神培养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开始重视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并且开展一些诸如行业大师进校园、劳模讲座、优秀毕业生事迹宣讲的榜样教育的实践探索,但这类活动开展较少,主题泛化。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中榜样教育的运用仍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运用榜样教育方法培养职业精神的范例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对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认识和重视不够,在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实训实习、考核评估整个教育过程中,既存在偏重职业技能忽视职业精神的问题,也存在两者割裂的问题,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忽视,必然导致对培养方法研究的忽视。 2.职业精神榜样的影响力不足 由于受传统文化中的重道轻器观念的影响,以及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取向失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泛滥的影响,导致许多职业院校学生的精神世界的迷失。"有33.9%的受调查大学生认为劳动模范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发挥的教育引领作用一般或不明显。有40.5%的受调查大学生不愿意就劳模精神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或学习意愿一般"。 3.职业精神榜样教育活动缺乏整体系统规划 近年来,职业院校开展行业大师进校园传技、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的教育活动不乏见诸报端,但这些活动比较少,针对性不强,主题提炼比较泛化。榜样教育作为职业精神教育的一个内容与形式,应如何与其他内容诸如:德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课教学、教育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有机融合整体规划还需积极探索。 4.榜样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层次比较肤浅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榜样教育更多注重宣传,注重灌输与说服的方式,忽视了情感教育和实践教育环节,忽视榜样教育与德育工作过程一样,都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实施效果不理想。榜样教育的时间安排比较随意,坚持性不足,教育的层次比较单一肤浅,力度不够。 三、运用榜样教育促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策略 榜样教育是培养青年学生职业精神行之有效的方法,职业院校应充分认识榜样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性。 1.建立多元榜样角色 一是发挥名人效应,挖掘和收集古今中外的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专业领域技术能手、行业大师的事迹并编成校本教材;二是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精神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学生职业精神学习的最好榜样;三是发挥优秀毕业生的榜样教育作用,积极宣传优秀毕业生岗位成才的典型案例,树立中職学生喜闻乐见的职业精神标杆人物。 2.根据学习阶段,有计划开展榜样教育 入校之初,以古今中外能工巧匠、行业大师、名人为榜样,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帮助他们树立职业理想;专业学习阶段,随着专业知识逐渐累积,专业领域的优秀人物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从他们身上学生能看到自己的未来;实训实习环节,引导学生学习优秀毕业生成长案例和身边的优秀员工,树立可实践的职业精神学习目标,更有助于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内化和强化职业精神。 3.运用榜样教育培养职业精神要遵循德育过程规律 职业精神要想成为职业院校学生个体自觉自愿的内在修养、内在价值规范,不仅强调认知感悟,不仅依靠反复说教的方式,更要创设情境化的榜样教育,引发情感共鸣,融入情感的认知才能记忆深刻,否则职业精神榜样的学习只能滞留在无意义识记阶段。同时,榜样人物的职业精神不会自动地外化为学生的行为,只有通过强化和激发榜样行为的动机,才能做到学榜样见行动,在这一过程中,适当强化和激励尤为重要。总而言之,榜样教育要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培养规律。 4.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榜样文化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营养沃土",职业院校要积极开展通过榜样文化构建学生职业精神价值体系的实践探索。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应根据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在校园摆放古今中外能工巧匠雕像、名人名言;通过网络、网站、宣传栏、影视作品等大力宣传大国工匠、行业大师、劳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在课程建设方面,要加强校企合作,引进行业大师,开设"大师工作室"或"民间艺人工作坊",发挥他们的"光环效应",推动学校职业精神建设;建立学徒制,通过企业师傅言传身教,增强学生职业精神的实践性。在德育方面,通过组织开展各种讲座、报告会等正面宣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组织开展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演讲等活动;组织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各类社团活动。 榜样教育只是培养职业精神的一个渠道和方法,在职业院校中,榜样教育要和德育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要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要与实习实训课程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