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基于新常态下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思考


  摘 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校改革全面深化的新常态要求把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够强、联系服务群众不够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不能适应新常态的要求、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条件和保障相对不足。要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完善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应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健全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体系和工作载体;尤其要创新高校党员教育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着力解决关系高校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同时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监督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思考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引领文化的主要阵地,高校党员担负着党在高校直接联系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高校党员必须适应新常态的要求,深刻认识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带头示范,真正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基层党组织在高校事业发展和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更加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内容与必要性
  高校党员只有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的愿望、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服务群众,才能代表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当前,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主要包括关注民生、教育引领、真抓实干、强化服务和倾听呼声等方面。高校党员必须联系服务群众是由我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决定的,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是实现高校办学功能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具体举措,是高校党员履行职责和义务的具体体现。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高校改革的全面深化,高校群众主体日益多元化、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利益诉求日益复杂化,高校党群关系的内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丰富,面临的环境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新常态下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必要性,把做好高校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一)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够强
  一是有的党员宗旨意识淡漠。对群众呼声听而不闻,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漠视群众合理的利益诉求,不注重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消极应付,得过且过,不敢抓、不敢管,缺乏责任担当。与群众缺少了互相信任感,更有甚者,少数党员干部把手中的权力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与民争利,无情地盘剥、侵占、坑害群众利益,堕落成腐败分子,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极大地伤害了广大群众的感情,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有的下基层不是轻车简从,沉下身子,甘当群众的学生,而是前呼后拥,指手画脚,把下基层当成了炫耀权势的手段;有的联系群众嫌贫爱富,只联系"大款"、"大腕"那样的富裕群众;有的到群众中去主要是为了上报纸、出镜头,作"官秀"等。三是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存在享乐主义现象。高校党员随着整体经济状况的好转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贪图享受的欲望多了,想自身福利待遇的多了;有的党员干部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衷于实用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哲学,崇拜权力、金钱和强梁,媚上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党员干部大吃大喝习以为常,公款旅游、娱乐、消费,公物"公人"私用已见怪不怪;有的深入基层不是注意倾听各方面的反映,而是偏听偏信,甚至沉湎于酒桌、牌桌,出入各种高级娱乐场所等。四是有的党员不讲大局、不顾长远,不重视基础性工作、急于出政绩,好做表面文章,盲目唱高调、炒概念,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急功近利、盲目决策,对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促进提高质量缺泛切实可行的措施等。
  (二)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不够常态化
  一是少数高校制订的关于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等相关制度不够完善,规定的内容不够详细具体,操作性不够强,致使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无章可循,无规可依。二是联系服务群众的具体渠道缺乏制度保障,连续性、规范性不够,许多渠道有其名而无其实,处于堵塞或半堵塞状态,有些做法没有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所广泛采用,效果有限,造成工作出现决策失误、产生新的矛盾、工作效率不高等。三是有些高校虽然制定了完善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但由于这些制度缺乏有效的督促检查,未真正执行落实到位,难免流于形式。四是由于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制度的表率作用发挥不够,也影响了普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的落实。
  (三)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不能适应新常态的要求
  当前中国社会已进入矛盾多发期,高校内部矛盾冲突有泛化、激化的趋势,领导干部、教研人员、行政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和学生等利益群体在学校资源出现倾向性变动时,都会引起新的矛盾或者使矛盾趋于激化,由于岗位、能力、专业差异而引起的不同教师之间、不同工作人员之间收入差距的增大也容易产生矛盾,此外,高校还存在许多涉及全体或某一局部群体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住房分配问题、职称评定问题、职工家属子女问题、学校拆迁问题等,由于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不够密切,工作能力不能适应新常态的要求,没有及时解决关系师生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和学校工作的有序推进,最终影响党的形象,一些高校已经有了这方面教训。
  (四)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条件和保障相对不足
  一是时间保障不足。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许多党员干部往往因为事务性工作繁重而难以抽出时间按要求完成联系服务群众的相关工作。二是经费保障不足。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所需调研经费、活动经费和解决群众突出困难的经费等往往因为高校办学经费紧张而难以及时保证到位。三是其它物质保障不足。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所需的会议场地、媒体及其它物质载体等往往因为高校有效资源的超负荷运转状态而难免与教学发生冲突,这就直接影响了高校党员与师生员工正常联系沟通机制的建立。
  三、"新常态"下加强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组织基础
  一是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上级有关文件要求,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深化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晋位升级工作,开展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建设,切实抓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转化。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组织带领广大党员为师生、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服务。三是落实"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认真做好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四是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切实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五是切实加强青年教师思想引导工作,突出抓好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教育,做好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抓好青年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让青年教师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
  (二)建立健全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体系和工作载体
  一是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调查研究、联系点、接待日、"校长书记信箱"、联系电话、意见箱等制度,了解民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二是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班级、宿舍、困难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外群众等制度,规定党员联系群众的具体方式和要求,明确党员联系人要经常向联系对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三是建立健全党员与普通教工结对、与困难教工结对、与学生结对、与社区(企业)结对等制度,拓宽与教师、职工、学生、家长、社区(企业)联系的渠道,全方位了解群众的呼声。四是建立健全党员示范岗、示范课、示范教学空间等制度,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五是坚持并完善党员公开承诺制度,让党员围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努力成才等方面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出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六是建立经常性的主题实践活动制度,在建国、建党诞辰、重大节节日纪念活动和部署重要任务时,进行走访慰问,采取集中宣传和平时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师生员工进行党的历史、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
  (三)创新高校党员教育机制,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一方面,通过开展系列专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群众观点,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虚心向师生、群众学习,真心对师生、群众负责,诚心接受师生、群众监督;进一步加强人格修养,以高尚情操引导群众,以人格魅力影响群众。另一方面,在充分尊重高校党员专业特长多样性和联系服务群众形式多样化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业务学习和培训,切实提高党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特长,使高校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中能以工作岗位联系服务群众,以业余爱好联系服务群众,以党员身份联系服务群众,以凝聚群众的特长联系服务群众,以组织能力的特长联系服务群众,正确处理所遇到的问题,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真正满足群众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
  (四)着力解决关系高校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提高执行力
  一是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办师生员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好事实事。二是认真抓好高校阳光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诉求反映渠道,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得到更多实惠,切身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三是着力改善群众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认真落实离退休教职工政治生活待遇。四是妥善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问题,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学生入得了学、读得起书、学有所成。五是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健全毕业生就业体系,完善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六是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抓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对学校卫生、食品、防火、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力度,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五)建立健全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监督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党务公开等制度,通过通报会、党务公开栏、个别访谈或新兴媒体等形式,及时通报涉及学校或部门重大决策、重要决定,党的建设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广泛听取党外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评价和监督。二是建立健全群众座谈会制度,党组织在召开民主生活会前、民主评议党员、发展党员和纪念重大节日及重大决策等工作中,要召开群众座谈会,分别征求党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作出重大决策时,尤其要征求校内权威专家学者的意见,进行充分的民主讨论和科学的论证,切实提高民主决策的意识和水平,以达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改进工作的目的。三是建立学校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权利,充分发挥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共青团、学生会以及专业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使他们在学校管理中有权、有位、有为。
  (六)建立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切实解决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是组织保障,通过基层党组织耐心细致的工作,特别是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使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并逐步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服务的质量。二是时间保障,应将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纳入考核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重要内容,保证时间,定期开展,同时,还可以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与日常行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中心工作开展。三是经费保障,可划拨部分党费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经费来源;可动员广大党员自愿捐助,设立"帮扶基金";可争取行政方面的支持,特别是专项方面的资金支持;可争取社会支持,特别是在服务学生方面,可以争取企业的捐资助学等。四是物质保障,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所需的物质资源,党组织应该积极协调解决,学校要鼎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M].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
  [2]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Z].中发[2010]15号.
  [3]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Z].中办发200621号.
网站目录投稿:迎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