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稳就业是中长期的挑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在中国经济内部面临下行和结构转型升级、外部面临持续挑战的情况下,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就业问题将是政策的核心。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就将"稳就业"放在"六稳"首位之后。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中央进一步将"保就业"放在"六保"的首位。这突出体现了政府对就业工作的重视,也从侧面反映了工作的紧迫性。
  数据已经显示出疫情对就业的影响。2020年以来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显著高于往年同期,在疫情扩散高峰期的2月份,达到了6.2%,之后缓慢下降,6月降至5.7%,仍处于历史高位。31个大中城市的调查中,失业率的峰值出现在5月份,为5.9%,6月仅下降0.1个百分点。从采购经济指数PMI的数据来看,3月以来,中国PMI显著反弹,但从业人员分项弱于平均水平,5~6月份,连续两个月位于枯荣线(50)以下。这都说明,"保就业"任务的艰巨性并未随着经济的复苏而显著缓解。
  我们还可以从海外的情况进一步进行交叉验证。就美国的情况来说,3月中下旬美国开始采取严格的封锁措施对抗病毒的传播,4月的失业率便快速调升至14.4%,相比3月,上升10个百分点。由于与美国经济高度相互依赖,加拿大失业率的波动与美国有较高的一致性。4月和5月,加拿大的失业率分别为13.5%和13.8%,相对于3月,4月提升了5个百分点。
  就业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疫情严重时,是供给短缺,体现为企业招工难;随着封锁措施的解除,转变为局部性的求职难,因为不少小微企业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而破产,这又集中体现在第三产业中的餐饮、娱乐和旅游等行业。疫情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会随着封锁措施的解除而缓解,但其对劳动力需求影响的持续性会更长。所以,保就业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需求,关键就是如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尤其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政府保就业措施已经在方方面面都有体现。例如,为缓解企业的现金流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和补贴措施,进一步将小微企业的当期所得税延迟至2021年一并缴纳。与此同时,央行也出台降准等措施,推出创新型政策工具,支持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人社部出台了稳就业的"组合拳", 例如,出台补贴政策激励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扩大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规模和就业见习规模等;与农业部合作,共同推进农民工就业,建立重点企业用工的调度保障机制和农民工返岗复工服务保障机制,帮助重点企业解决招用工近50万人,"点对点"运送农民工近590万人。
  二季度以来,疫情在国内的扩散已基本得到控制,国民经济运行也基本回归常态(部分行业除外),但稳就业的任务并未因此而减轻。第一,即使没有疫情,稳就业问题依然是政策的核心挑战,这是与中国经济下行的态势绑定在一起的,中期内这个趋势不会发生改变。第二,稳就业的挑战在于结构性失业问题,这是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绑定在一起的。第三,外部环境短期内难言改善,外贸部门的就业还将持續面临挑战。第四,随着新一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展开,机器替代人的趋势会显著加强。新科技革命虽然也会创造出新就业岗位,但与其破坏性相比,可能会有数量级上的差别。
  总体而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就业问题都将是、也应该是政策议程中的核心。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最终内涵。
网站目录投稿:海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