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河北平山发现战国时期中山国墓群出土文物余件


  从河北省平山县两河乡张杨村的考古现场获悉,今年5月勘探出的战国中山国墓群现基本发掘完毕,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对研究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揭开中山国神秘的面纱提供了实物依据。
  今年5月,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织的考古队在石家庄市平山县两河乡张杨村发现了一处战国中山国墓群,共勘探出古墓葬16座。5月20日开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石家庄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中山国古城遗址管理所联合对墓群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截至目前,共发掘墓葬12座,其他4座墓葬暂不发掘,墓群发掘工作基本结束。
  据介绍,墓葬平面均为长方形,方向有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两种,前者分布于发掘区的东部,有9座,后者位于发掘区西部,有3座。墓葬中最大的长4、宽2.9米,最小的长2.5、宽1.55米,最浅的距地表2.2米,最深的距地表近6米。大多墓葬墓壁转角处有供人上下用的脚窝,最多的一座脚窝多达30多个。规模较大的墓葬均为一棺一椁,较小的墓葬为单棺,部分墓葬棺椁底部有垫木。棺、椁、垫木等葬具均腐朽严重,仅见板灰。墓内人骨多保存不好,墓主人多仰身直肢,性别男女均有。
  据介绍,墓内随葬品多位于棺内或棺椁之间,也有极少数置于棺椁和墓壁之间。出土随葬品有陶器、铜器、玉器、铁器、石器、琉璃器、漆器等80余件文物。其中,陶器有壶、豆、鼎、碗、鸭形尊等器形,烧制温度均较低,部分器表磨光,有卷云纹、波折纹、三角纹等装饰;铜器有剑、削、镜、镞、桥形饰、带钩等,其中带钩式样丰富,部分器表有鎏金、错金、错银、镶嵌绿松石等装饰;玉器有玉环和带钩两类;铁器有带钩和小刀两类;石器有圆石片、长条形石片两类;琉璃器均为串珠。
  据张杨村墓群考古队队长刘连强介绍,有2座墓内存在将玉器有意打碎随葬的毁器现象,其中一座(M6)将1件玉带钩断为两段,分别置于死者的腰部和腿部,另一座(M7)是将1件玉环断为多段,分置于死者头部附近。
  "有人研究古人碎物的意图可能至少有两个:一为避邪,一为便于死者享用。"刘连强说,"这种风俗并不是一种主流,只是个别地方的习俗,在墓葬中出现的并不多,这也正是这两座墓葬所体现的价值。"
  据介绍,随葬品中带钩最为常见,凡未被盗扰的墓葬,每墓必出。带钩以铜质为主,另有玉带钩和铁带钩,包括琵琶形、水禽形、曲棒形、兽面形、铲形等多种形态。张杨村墓群中带钩式样之丰富,装饰加工之精美,为同类墓葬中所少见。
  此外,M10内发现两种较为特殊的现象,一是棺椁等葬具并未直接置于墓底,而是墓坑挖完后,先回填了一部分土,再放置棺椁;二是墓壁近底部在同一高度上有4个大小、形状相近的凹坑,其中北壁2个、南壁2个。这两种现象在以往考古工作中十分少见,其用意如何目前还难以推断。
  "张杨村墓群是继1976年中山王墓考古之后,河北省在中山古国遗址进行的主动发掘中,出土器物最好、葬品最丰富的一个墓葬群。"石家庄市文物局副局长张献中表示."新发现的错金错银铜带钩、鎏金器物以及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铜绿方牌等器物都将为进一步研究2000多年前中山国文化提供新的佐证和实例素材。"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白狄族鲜虞氏建立的国家。其疆域虽小,武力却很强盛,地位仅次于七雄,为"千乘之国"。在约公元前三世纪末,中山国被赵国所灭。因史料记载极少,中山国曾被称为"神秘王国",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发现中山古城遗址以来,中山国神秘的面纱才逐渐揭开。中山古城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还从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古城遗址管理所获悉,这个县将在中山国古城遗址保护区范围内建设中山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目前,建设项目规划已通过河北省文物局审批。
  据介绍,中山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位于石家庄市平山县城北8公里处,黄壁庄水库北岸,总占地面积482.9公顷,建设期拟定3年。
网站目录投稿: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