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纪检监察访问难题,而这一问题对于纪检监察部门来说是一项十分棘手的工作。基于此,本文根据中国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发展现状,就疑难信访问题的内涵与表现进行简单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为其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保证石油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和进行。 关键词:石油企业;纪检监察;疑难信访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水平不断提高,参与意识和维权意识愈发强烈,而石油企业受理的检举报告、申诉类等问题是疑难信访工作的一部分。主要以受理检举控告、申诉类信访为主,其中尤以匿名举报居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须分析石油企业纪检监察疑难信访现状,查其不足,并为其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保证石油企业有一个健康稳定的发展氛围。 一、石油企业疑难信访问题以及形成原因 疑难主要指一些主观感受、核心在难解。主要包括信访受理、办理、反馈等。这些问题在实际解决期间常常会长期的重复访问、越级访问、集体访问等,在这些问题举报、申诉过程中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入手、调查,从而导致所制定的解决方案不能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的局面,收效甚微。 (一)信访人员问题 接访难主要指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现有的访问形式都是通过信件的形式进行处理,并对纪检监察部门反应石油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意见[1]。而这种访问形式在实际进行时常常会因为被访人员的自身原因出现信件访问出错、不能顺利进行下去等,从而产生疑难信访。 信访人在接收到信访时常常会抱着"信上不信下"的态度进行,还有一些受访人员会本着"置之不理"的态度进行,主观断定自己没有任何错误。 (二)信访管理人员问题 由于石油企业的信访管理人员对纪检监察管理部门不重视,从而导致信访反馈结果不及时。还有一些管理人员一味的忍受信访人员的无理需求,使原有的纪检监察管理工作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纪检监察工作效率较低[2]。另外,一些石油企业在不同的工作情况下,相关的管理制度在不同的时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企业内部对于政策的执行来说也存在着很大差别,从而导致处理能力较差。 二、石油企业解决疑难信访问题的有效对策 对于石油企业的疑难信访问题而言,可以让纪检监察管理人员与石油企业相关信访人员形成一个互相信任、协作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纪检监察疑难信访问题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一)树立良好的纪检监察部门形象 首先,石油企业应该与纪检监察公共人员建立一个和谐、信任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石油企业可以提高纪检监察管理工作,保证信访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下去[3]。而纪检监察管理人员还应该站在信访人的角度去考虑这一问题,如果在处理过程中发展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指导,从而避免一些逾越程序的问题发生,并做好提前下信访、快查、快办、快反馈。其次,石油企业应该按照国家指定标准进行工作,做到规范、程序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在工作期间出现失误现象发生,从而保证工作质量与效率。另外,对于一些"死缠烂打"的信访人员来说,需要通过国家指定标准进行处理,保证所做事情、所讲话语都有保障。 (二)保证执行政策平衡、连续 纪检监察管理人员在工作期间要保证所开展的信访工作会以一个平衡、连续的形式进行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访工作可以顺利开展[4]。而信访工作质量会直接关系到石油企业接受信訪当时人的自身利益,因此,在实际信访期间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进行,避免一些息事宁人的现象发生。另外,石油企业还应该坚持一个稳定的形式对信访当时人的违纪违规问题进行合理处理,而纪检监察管理人员还要按照国家指定标准。 (三)严格处理恶意举报者 在石油企业发展期间,常常会有一些企业、人员对石油企业进行恶意举报,并向外宣布石油企业的"恶迹",这对石油企业的发展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严重损害到了石油企业的形象。而我国纪检监察管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对于这些恶性举报的人员来说,应该查明事情真相,并按照国家指定的标准对这些恶意举报的人员处理,坚决追求举报人员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帮助石油企业解决难题,从而促进石油企业快速发展[5]。 三、总结 总之,我国纪检监察人员在工作期间应该热爱本职工作,并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去学习全新的纪检监察管理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纪检监察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本文对石油企业纪检监察疑难信访问题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并根据石油企业的发展现状对疑难信访问题制定了有效的解决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疑难信访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王亚平,姚斌,饶泽伟.石油企业纪检监察疑难信访问题对策研究[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6:58-61. [2]王晓义.石油企业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研究[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6:16-19. [3]黄理莉.善治视域下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4. [4]郭晓东,程保庆.加强企业反腐体制机制建设的三个切入点[J].企业文明,2014,11:103-104. [5]第五章2009年中国证券业协会特别会员发展报告[A].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10)[C].20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