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请拥抱你们内心的小孩


  文:王爽(蘑菇村的SuperMum)丨 壹心理专栏作家
  前段时间,朋友找到我,让我帮着给他朋友的孩子做个心理咨询,孩子现在高二,在家里把房子点着了,火势烧大以后,孩子自己害怕了,打了119,所幸没有酿成惨剧。进一步了解到,孩子4岁时父母离异,跟母亲生活,母亲事业有成,一直用钱来弥补孩子。朋友一直强调:母亲不缺钱,只要你给做,钱不是问题。
  同期,还有另外一个朋友找来,也是其朋友的孩子,孩子小学二年级,最近没办法写字,一拿起笔就手痉挛,全身颤抖不已。再了解到,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到6岁上小学的时候送到父母身边,母亲比较强势,要求严厉。
  这两个案例我都隐去了具体人物和相应细节,仅从我简单的描述中,学过心理学或心思敏感的朋友大概都能猜到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在我近10年的心理咨询过程中不胜枚举。
  2006年,我在读心理学硕士期间,在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帮忙兼职做心理辅导,慢慢接触心理咨询,无论是上述例子里的小学生、高中生,还是我接触到更多的大学生,很多人都有一个糟糕的童年经历,而在这样的早期经历中,最重要却缺席的人是父母。我见过从小跟奶奶生活,长大以后不敢跟人正面交流的;见过父母用钱来弥补孩子,孩子长大以后到处生事的;见过从小遭受虐待,成年以后罹患抑郁症的;见过父母溺爱孩子,孩子长大以后却不想见父母的;也见过自残、自杀的;在兰州市劳教所青少年管教中心见过从小就被父母遗弃,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
  如果不去探究原因,人们都会觉得是孩子出现了问题,于是各种指责袭来:"不争气"、"没出息"、"不听话"、"不懂事"、"败家子"。可是,如果你愿意蹲下来倾听孩子们怎么说,如果你能走进孩子的心里,走进孩子内心深处最柔软最痛苦的那一部分,你真的会痛心,一个生命、一张白纸,是怎样被刻画成了今天的样子?让一个成年人在你面前痛哭不已,而更多的人却是连想哭都哭不出来。
  而我最终想坐下来和家长们聊一聊,因为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是一个问题父母。
  有多少父母敢自信地说我了解我的孩子?有多少父母不是通过偷看孩子的日记或qq、手机来了解孩子?有多少父母能说出孩子的喜好?又有多少父母知道孩子在害怕什么?有多少父母在孩子痛哭的时候,不是要求孩子不要哭,而是愿意陪着他,听一听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有多少父母给过孩子拥抱,并且孩子还愿意拥抱你?有多少父母听过孩子发自内心地说:"你真的是很棒的爸爸(妈妈)"?
  如果说孩子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父母造成的,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承认,作为成年人我们脆弱的自尊让我们不愿意去面对这个问题。但是当你去指责孩子沉迷于手机、ipad、电脑的时候,你自己是不是每天手机不放?当你指责孩子不好好学习的时候,你自己每年阅读了多少书?你是不是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在看电视?或者在打麻将、玩游戏?当你指责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你有没有给过孩子表达的机会?有没有听过孩子的心声?当你指责你的孩子没礼貌的时候,你自己有没有和善地跟别人打招呼?当你指责孩子不守规矩地时候,你有没有闯过红灯?乱穿马路?随手乱扔?你对孩子大吼大叫,却要求孩子温和听话?你情绪不稳定,却要求孩子阳光自信?你吝啬自私,却希望孩子大气善良?你从来没有肯定过孩子,却希望孩子优秀成功?而当你从小把孩子留给老人,留给电视机、留给手机和电脑的时候,你却指责孩子不愿意和你亲近,问问自己,凭什么?
  前段时间知乎上有一个帖子:中国的孩子普遍被父母打过,为什么成年后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心理创伤?我当时把这个帖子翻完了,很多回复看得人忍不住落泪,我最喜欢的一个回复是这样的:"怎么可能没有心理创伤,你知道我们国家为什么这么多人既憎恨权威,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既喜欢大包大揽替别人决定,又特别喜欢推卸责任。既不懂得尊重他人,也不懂得珍惜自己。有严重的依赖和反向依赖的心理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作为父母,我们真是缺了太多课,缺了关于尊重、理解、倾听、共情、陪伴的课。
  我写这些不是想引起父母和孩子的对立,也不是在给孩子找理由,我只是希望能够引起父母的反思。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其实每个成年人的内心一直住着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我们不妨回过头去看一看,看看那个被父母误解,而躲在角落悄悄哭泣的孩子;看看那个一直想要努力做得很好来迎合父母,却被父母无视的孩子;看看那个无助地想要寻求帮助,却被父母泼冷水的孩子;看看那个曾经天真烂漫,慢慢却对这个世界关上心门的孩子。这么多年,我们早都适应了成人世界各种规则,都习惯了把自己武装的无坚不摧,可是你内心的那个孩子一直没有长大,他一直在原地,在等待。那么,就不妨做个孩子,蹲下来,抱抱你内心的那个小孩儿,原谅那些痛苦、那些漠视、那些伤害,原谅那个孩子所经历的一切。然后,转过身,用你所曾经期待的那种方式来对待你的孩子。
  这就是共情和陪伴,我们不妨做个孩子,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一起看世界,带着爱、温暖、善良和感恩。
  ——The End——
  作者简介:
  蘑菇村的SuperMum,女,坐标兰州,30岁,九个月大宝宝的super mum。心理学硕士,博士在读,在大学从事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国家心理咨询师。关注亲子、女性、教育、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话题。直到有了宝宝以后,才重新认识了教育,重新认识了人生。在育儿的路上,坚持共情陪伴,一直跟着孩子在学习成长,要当一个懂得孩子心理、科学育儿的super mum。微信号:marshroomsm
  在我们的童年时期,来自父母的尊重、陪伴、无条件支持至关重要,而过多经历父母责备、否定和打压的人,缺失了关键的"心理营养"。
  儿时缺乏"心理营养"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孤独、不自信、不接纳自己、无意识讨好,终其一生,都会战战兢兢,不断寻觅,甚至将这种缺失遗传给下一代。
  原生家庭已经不能重来,我们该怎么办?
  好在成年之后的我们,是有能力做自己父母、疗愈自己、补足心理营养的。向你推荐这门已经为1万人带来改变的课程《童年缺失的心理营养,如何在成年后补足》。
网站目录投稿:巧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