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误判心理学(第一种-第五种) 一、奖励和惩罚,超级反应倾向 释义: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对于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影响。 来源:趋利避害,钻空子的天性。 影响:激励机制偏见使得人们在做坏事的时候不自觉的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易导致道德风气败坏,效率下降,出现不公平的成本转嫁和财富转移。 案例: "谁给我面包,我就给谁唱歌",会计人员帮助企业造假,评级公司按照企业授意,给企业过高的评级。 委托代理问题,职业经理人为了自己任职期内的业绩表现更好而不惜做假账,操纵股票价格,使得公司拥有者--股东的长期利益受损。 咨询顾问问题,你聘请的咨询公司在建议书的最后总会写上,下一步,贵公司需要更多的咨询顾问服务。 对激励做出反应(钻空子)是人类的天性,所以避免激励机制偏见的最好方法是避免设计那些不良的激励机制,预防大过治疗。 二、喜欢/热爱倾向 释义:天生喜爱对自己好的人 来源:小鹅破壳之后会喜爱和追随第一个对她和善的生物,大鹅或者一个人,追随爱自己的人可以获得一种成长优势。 影响:喜欢/热爱倾向促使人们(1)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2)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榜样的力量)(3)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案例: 芒格佩服巴菲特的叔叔弗雷德,认为弗雷德是最好的人,从而学习他,使自己变得更好了。 对于社会政策而言,吸引许多令人敬爱,值得倾慕的人进入教育行业是明智的,所以人类会普遍赞美师德。 情人眼里出西施,为心爱的人不惜故意自我毁灭。 三、讨厌/憎恨倾向 释义:天生讨厌那些对自己很坏的人 来源:避免损失的倾向,社会环境,文化基因也有一定影响。 影响:讨厌/憎恨作为心理调节工具,会产生与喜欢/热爱倾向相同的影响(1)忽略讨厌的人的优点(2)讨厌那些让自己联想起讨厌对象的人,物品,行动(敌人的后代,"你不能和她在一起,她的爸爸是你的杀父仇人")(3)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现实。 案例: 911事件中,巴基斯坦人自发的认为是印度人干的,穆斯林则认为是犹太人干的,敌对的双方很难握手言和。正如仇家后代间的爱情会遭到整个家族的反对和道德的批判。 四、避免怀疑倾向 释义:人类的大脑天生有一种尽快做出决定,以消除怀疑的倾向。 来源:产生这种心理倾向的诱因是困惑和压力,进化过程让生物清楚怀疑,快速决策,对于一只受攻击的猎物,花很长时间去决定怎么做肯定是一件不太妙的事儿。喜爱和讨厌的倾向也是一种避免怀疑的倾向,甚至排位更靠前,因为小山羊不用受到大灰狼的攻击,只要看到大灰狼就天然的因为讨厌倾向而跑开了。 影响:贸然行动,不思而应。 产生这种心理倾向的诱因是困惑和压力 案例: 对宗教的信仰受到避免怀疑倾向的影响。 法官判案时要经过慎重考虑,不立刻做出判决。 当你面临困惑和压力的时候,就要警惕避免怀疑倾向的不良作用,谨慎做出决策。 五、避免不一致性倾向 释义:当采取一个行动,或养成一个习惯,或得出了结论,人类会倾向于保持行为和心理的一贯性和一致性,无论好坏,包括忠诚度,身份,社会认可的角色等等。 来源:为了节省运算空间,人的大脑拒绝做出改变。抗改变模式有利于群体协作,因为每个人的反应不听改变,合作将变得很困难 影响:容易一错到底,也容易被操控 案例: 1.德国党卫军对希特勒的忠诚。加入组织时经历了极具仪式感的庄重"血誓",为了追求一致性,而保持了高度的忠诚… 2.富兰克林的操纵术,富兰克林本来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想得到大人物的垂青,于是他想法设法请大人物帮小忙,比如接他一本书之类的,从那以后大人物就很欣赏和信任富兰克林,因为一个不值得欣赏的人与大人物借书给富兰克林的行为中暗示的赞许是不一致的。 避免怀疑倾向导致快速决定,追求一致性倾向而又使决定很难改变,所以更亲近点儿的表达可以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倾向。 芒格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当一个精子进入卵子,卵子就会自动启动一种封闭机制,阻止其他精子进入,人类头脑强烈地趋向于与此相同的结果"。 避免怀疑和追求一致性,也可以统称为"先入为主"倾向。不能明辨的君王,容易接受第一个看似合理的意见而不怀疑,也就是耳根子软,接受之后就听不进其他大臣的意见了而刚愎自用。 消除追求不一致倾向,要从一开始就尽量避免错误的行动,比如美国监狱中的警察,因为虐待囚犯而更加憎恨囚犯,之后更狠的虐待囚犯,这就是为了避免心理和行动的不一致。为了消除这种不断强化的恶性循环,从一开始就要严格制止虐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