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人们觉得自己在挣扎、在痛苦、有很多苦恼,就像一匹愚蠢的马,老以为自己可以主宰命运,而不知道真正决定命运的东西就隐藏在内心中。在商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人的层次越高,越是对商业话题、企业管理中技巧层面的问题不敏感,越是要从历史、诗歌、哲学、宗教当中去汲取营养。由此我们想到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这就是解套。股票市场上的解套是基本含义,这里说的"解套"是一个比喻。事实上每个人都活在套子里面,很多人非常不快乐。无论是商界人士还是大众,很多人受困于身心灵问题,被套牢的情形非常普遍。在股市上被套牢是有形的。其实,我们处在一个公司、一个家庭、一群人当中,也面临着被套牢的问题,而这些都是无形的绳索。人们有时候能强烈感受到这种痛苦,但又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给绑住了。用卢梭的话说就是,"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有时候一个企业被套牢,从而在市场上被动,与企业领导人、管理团队的心智模式被套牢有关。心智模式是一种思维定势,指我们在行动和表达的时候暗中遵循却又没有意识到的那个套路,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就非常推崇"心智模式"的概念。身心灵作家张德芬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很好地解释了心智模式的概念。她讲到有一个人经常生病,可能是因为她小时候一生病,父母就更加关心她、给她买好吃的。所以,每次她一遇到挫折就开始生病,而且还病得不轻。反映到身体上,就是会有发烧、呕吐、腹泻等症状。表面上看这是细菌感染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可能是她的心智模式有问题,而且很可能与她从童年开始养成的对生病的"渴望"有关。谈到运气,其实一个人的运气好坏往往和心相有关,就是"相由心生",内心有什么潜在的期待,最后就会梦想成真。这里谈的心智模式跟张德芬讲的不太一样。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里曾经举过几个跟心智模式有关的例子。第一个是彼得·圣吉的亲身经历。有一次他出去旅游,看见一个人不小心掉到了瀑布下的深潭里。深潭里有一个很大的旋涡,这个人掉进去之后,本能的反应就是拼命往岸边游,但是水流湍急,他根本游不出来。时值冬天,他挣扎了十几分钟,最终因体力耗尽不幸死去。然而不到一分钟,他的尸体就被冲到岸边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时的水呈涡流状态,人顺着水下的涡流就能被推到岸边。往往人们越是抵抗,越是与环境抗争,反而越陷越深,没有任何益处。彼得·圣吉写道:"他生命最后一刻努力要做到的事情,在他死后一分钟之内就实现了。"这个人的心智模式就是被套牢了。他不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系统,他太自以为是了。他的行为遵循头脑中固有的反应模式,即掉到水里就要拼命地游向岸边。实际上他被套牢了,却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另一个例子跟人类的飞行梦想有关。工业革命之后,人类一直想圆飞行之梦。发明家们看到鸟在飞翔的时候不停地扇动翅膀,以为机翼也要不停地扇动。早期的飞机之所以飞不起来就是因为太重了,或者说扇动的力量不够大。大家一直在按这样的心智模式设计飞机,飞机就一直没有发明出来。后来发明家以为飞机的翅膀相当于船的桨,桨在水里划,船就往前走,也形成了一个心智模式。再后来,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因为他们跳出了以前的心智模式,实际上机翼不是鸟或桨而是帆。在飞行达到一定速度后,机翼上下就形成巨大的压力差,相当于从下面把它顶上去,或者说是从上面把它吸上去的。这样看来机翼就相当于帆,就像风吹着船在走。从桨的想象发展到了帆的想象后,这才有了飞机。所以,一个人如果跳不出心智模式,其行为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永远在做同一件事情,却一直希望不同的结果,这是精神错乱。"心智模式往往套牢了我们,有人称之为内心的魔障。企业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不断变革,发现问题就改,但仍像吉姆·柯林斯说的那样,形成了恶性循环。越变革越糟糕,越糟糕越变革,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对事情的判断有偏见,心智模式错了。有时候,问题常常是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式造成的,因此不可能用同样的思维模式去解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不可能通过引起这个问题的思维模式本身来解决。"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广告公司的老总非常喜欢四合院,终于在北京二环内找到了一个四合院,装修得还特别漂亮,公司里面谁也不能住,只让一个做饭的阿姨住在里面,因为她早上起来要打扫卫生。但是阿姨很生气,她说:"我在农村住的就是平房,怎么到你们这儿还住平房?"依她的心智模式,住上了楼房才叫幸福。现在还让她住平房,她就觉得不幸福了。这就是农村人的心智模式和城市人的心智模式发生了冲突。个人或企业在面临困境时,首先应该问一个问题:除了考虑事情做得对不对之外,这个事情本身有没有问题?问题背后还有一种限制性、制约性的东西,这个根子要是不挖出来,再怎么变革都不能解决本质问题,就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永远在做同一件事情,却一直希望不同的结果。"现在,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幸福、很苦恼,好像活在一个自己挣脱不了的套子里面。比如有些人总想跳槽,因为觉得有人跟他作对,结果跳到另外一家公司,发现还是有人跟他作对。再比如有的人离一次婚是因为不满意,再结婚还不满意,于是就再离婚,于是出现了习惯性的跳槽、习惯性的离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如何才能获得解脱呢?比如前面举的一个人掉进深潭的例子,你就要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系统是什么,否则你只会凭本能不停地挣扎,最后的结果是被旋涡吞没。这就涉及弗洛伊德说的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比如一辆马车是由马、车夫和客人组成的,就相当于本我、自我和超我。这匹马以为马车由它决定,它在不停地走,以为离了自己车就不能动。事实上,马车走到哪里不是由马而是由车夫决定的。聪明的马知道这一点,不聪明的马还以为自己有自由意志。其实,决定马车最终到哪里的不是车夫,而是那个客人。客人说要到哪儿,车夫就驾着马车到哪儿。所以,有时候人们觉得自己在挣扎、在痛苦、有很多苦恼,就像一匹愚蠢的马,老以为自己可以主宰命运,而不知道真正决定命运的东西就隐藏在内心中。有些人就像马一样,不知道背后还有车夫和客人。 作者简介: 杨一梵 已帮助过 147人 入驻年限 6.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