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深化技能扶贫与精准扶贫更需精准政策


  关键词:技能扶贫  精准扶贫政策  精准扶贫案例
  精准扶贫是我国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点工作,而技能扶贫又是精准扶贫一种极为重要的典型扶贫发展方式。本文结合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汽车技工学校与陕西省宝鸡市、渭南市、汉中市、安康市、榆林市等各市、区(县)联合开展的精准扶贫教育扶贫技能培训就业安置工作,将部分经验和做法、思考总结如下。一、精准扶贫要深刻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我国现行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牢固树立"让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坚定发展道路,要坚定不移地发挥"先富带后富"的改革开放精神主旨。
  精准扶贫的出发点,既应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也应该是一场鼓舞全民关注贫困、关心贫困、扶贫扶智的重要社会热点与重大社会举措,还应该分析研究各国的贫富差距情况,以客观事实与数据深刻体现出中国精准扶贫国策在世界各国间的重大开创意义,作为重要的中国经验、中国解决方案贡献给世界,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样本。
  精准扶贫的实施,既要让更多的政府部门、行业与企业参与到精准扶贫事业中,形成合力,还应该吸收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慈善基金、世界各国在消除贫困方面的宣传策略,以正面、直观、对比的方式体现出中国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从精神到面貌、从生活条件到生活方式的全面改变,深刻体现深化改革的中国"脱贫事业"日新月异。要不断总结研究,共享全国各地做得好的精准扶贫经验,加强宣传引导和推广普及,要在全社会树立起"要让人民有信心,要让人民有决心,要让人民有恒心"的坚定信念。二、从探索实践中形成的技能扶贫政策
  精准扶贫的形式多种多样,技能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技能扶贫是在实践中产生的重要扶贫开发成就。技能扶贫的发展,是一个由职业院校和企业多方面尝试、多向并举、齐力开展,产生成效后再被国家层面肯定,并最终形成国家政策的渐进式政策形成过程。
  精准扶贫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是一项艰巨的攻坚任务。
  我国社会各界在近几年已经进行了多种形式精准扶贫探索,但实际成效不一,总体而言,出现"整体上热闹,实际上分散,小批量及零星扶贫样式多,典型精准扶贫样本少"的局面。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在摸索中前进,逐步摸清一些规律,形成一些典型模式,进而形成更精准的地区政策、国家政策的逐级政策上升、逐级政策精准化过程。
  以陕西省为例,经国家统计局认定,2016年陕西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为140万人,贫困地区农村贫困发生率为10.6%。据陕西省扶贫办截止2017年的材料,由于受历史、自然、社会等因素影响,陕西贫困状况仍十分严峻,贫困人口众多,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贫困人口占陕西全省贫困人口的47%,仍有秦巴山、六盘山、吕梁山3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5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县数量占全省县(市、区)总数一半以上。大规模移民搬迁是陕西省解决贫困问题的一大主要政策,但贫困问题仍然严峻。
  陕西省统筹建立了国企、高校、医院三大帮扶体系,助力贫困地区实现脱贫。目前陕西省组织国企形成了9个"脱贫攻坚合力团",实现产业就业扶贫。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陕西省国资委系统助力脱贫攻坚宝鸡合力团团长单位,牵头法士特、陕西中烟等合力团成员单位在陕西省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陕西控股集团公司+陕西汽车技工学校+市(区、县)政府的"1+1+N"精准扶贫模式,以技能扶贫为特征,突出扶贫实效,推动政府优化精准扶贫政策,在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层面脱颖而出,成为典型的精准扶贫样板,被多次表彰。
  在职业教育层面,这种"1+1+N"精准扶贫模式有力地解决了就业扶贫中的技能技术更新问题、就业安置专业化问题、工作稳定性问题、扶贫成效长远性问题等一系列精准扶贫的实际性问题,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一种地区性先进精准扶贫实践经验,在逐步实施、逐层推广的实践中,为我国酝酿形成职业教育技能扶贫的重要政策提供了先行先试的典型样本。
  正因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各大职业院校与国有企业、产业集群通力合作,不断树立典型,不断产生新的精准扶贫发展成果,进而使技能扶贫成为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政策。2018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务院扶贫办充分肯定了技能扶贫在全国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示范作用和重要扶贫开发价值,出台《关于开展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的通知》(人社部发〔2018〕63号),就全国组织开展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做出重要的政策部署和政策推进。三、技能扶贫中的主要经验
  陕汽控股集团公司形成的"1+1+N"典型精准扶贫模式,第一个"1"是指大型国企,负责与市(区、县)政府整体签订精准扶贫帮扶合同,统籌技能培训与就业等各项安置工作;第二个"1"是指陕汽控股集团公司举办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企办技校"陕西汽车技工学校",负责与各市(区、县)建立招生联系、精准扶贫学生建档、在校期间的日常教学管理和实训,以及就业以后的技能更新;"N"是指各市(区、县)的政府扶贫部门、民政部门与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等,针对选送的精准扶贫学生,再实施"N"项政策支持,对已建档的学生实施学习、就业、在岗情况、收入情况等全程跟踪管理。
  1.明确指标,统筹安排
  陕汽控股集团公司于2016年决定,每年调剂出500个就业岗位用于安置陕西省贫困家庭适龄青年就业,支持全省精准扶贫工作。
  公司党政主要领导进行了分工,分别牵头联系宝鸡、渭南、汉中、铜川、安康、榆林市主要领导,邀请市区县党政领导干部和扶贫局干部考察调研,并与各地区签订精准扶贫技能培训就业安置战略合作协议和培训协议。合作协议的主要内容是经过培训合格的学员,企业负责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确保稳定就业5年以上,为确保培训一人、安置一人、脱贫一户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依托企办技校,实施技能扶贫
  陕汽控股集团公司充分利用陕汽技校的平台和资源优势,通过对贫困家庭适龄青年人员实施技能培训,由陕汽技校按照培训协议开展培训,培训学员享受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培训补贴等政策,学员不需要承担任何学费,陕汽技校免除住宿费,企业承担学生杂费,政府负责生活费。这样贫困家庭的适龄青年不用家里一分钱就可参加培训,合格后直接进入陕汽控股集团公司就业,从而带动贫困家庭稳定脱贫。
  3.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培训质量
  在培訓方式上,注重安排精准扶贫学员开展综合素质训练活动,从学生进校开始,通过军训、企业文化导入培训和拓展训练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训练,使扶贫学员很快融入学校、了解企业,坚定了学员练好技能、为公司服务的信心和决心。
  根据精准扶贫学员的年龄和学制不同,分短期班和学制班,安排有丰富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关注学生思想状况,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开展主题班会和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开展订单培养,不断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设专业,针对学员特点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岗前培训课程、实习和实践课程及德育课程的比例。政府部门高度关注学员的学习、培训及生活情况。
  4.技能扶贫奏效,形成社会影响
  精准扶贫工作的创新模式得到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职业杂志社、陕西省慈善协会、陕西省扶贫办、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陕西日报、战略合作的各地市电视台、报纸等的关注和报道。学校组织贫困学员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62名学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五一"晚会的排练和录制,产生极大的社会反响。
  宝鸡市、渭南市、汉中市、安康市、汉阴县、商洛市商州区、铜川市耀州区7市、县、区均与陕汽控股集团公司签订了精准扶贫技能培训就业战略合作协议。
  陕汽控股集团公司销售公司高度关注精准扶贫工作,安排公司市场部来学校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营销工作正在积极策划方案宣传,围绕售后服务平台辐射全国,有意组织营销精准扶贫汽车电器、信息员等培训班,建立长效机制有效支持全国的经销商、服务商。四、技能扶贫中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
  技能扶贫本身是一种重要的摸索实践,在形成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难点,作为具体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没能引起政府政策层面的足够重视。
  1.政策层面
  项目已经签约地区,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长、短班政策支持差异大,部分地区落实政府已经下发的政策文件不到位,甚至不予承认和兑现。
  2.资金支持层面
  主要为培训学员的杂费(含住宿、书费、服装费、保险费、实习费、鉴定费等)及生活费。按照500人就业培训测算,公司及学校每年需补贴300万元左右。
  3.缺乏扶持政策
  尽管作为富有创新性、多方合作共赢的"精准扶贫"培训项目,但类似项目在就业资金补助方面暂未得到省市、厅等项目立项支持和资金扶持。
网站目录投稿: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