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趁周末奉上最新的《中欧商业评论》经管图书榜,相信这些近期出版的中文经管类新书会给你带来新的思维激荡。 《赋魅于一个祛魅的世界:消费圣殿的传承与变迁》 "未来中国的消费圣殿似乎将无可避免地经历更为显著的扩张:不仅将会有更多的消费圣殿出现,而且它们的规模将会变得更为巨大和壮观。"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12月 荐书人说 马克斯·韦伯曾指出,现代资本主义重要特征在于祛魅,实现高度的理性化,这让过去那些令人着迷的、神秘化的信仰和物质存在失去了魅力。 但二战后,迪士尼乐园作为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新型娱乐公园出现,成功营造出迷人的,甚至是神圣的、宗教的特征。再往后,大型购物中心替代了过去的百货商店,成为实体化的消费圣殿,一个重要特征是对主题公园进行模仿,建立起亦真亦幻的消费景观。 正在对大型购物中心构成挑战的电商平台企业,要想获得成功,也需要依从于消费圣殿模式,把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的高度理性和机械性掩盖起来,把感性化的一面呈现在计算机和手机屏幕前的消费者。(郑渝川) 《与机器人共舞:人工智能时代的大未来》 "当机器人变得足够复杂的时候,它们既不是人类的仆人,也不是人类的主人,而是人类的伙伴。"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荐书人说 谷歌汽车等无人驾驶汽车,引发了新科技替代就业岗位、法律责任模糊、伦理悖论等三大争议。这也激活了一个早在二战后就曾被提出的悖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既可能延伸人类的智力(智能增强、人机交互),也有可能替代人类(人工智能)。 当机器人掌握学习算法,从机器视觉到用于半导体设计以改善品质的模式识别,到药物识别算法,再到公共部门和商业企业广泛使用的监控技术,机器人的使用将为企业极大节省人力,"消灭"相应的岗位。书中指出,"人工智能系统能够移动、观看、触碰、推理,这样的系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创造人类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平衡关系……最终,大规模取代人类劳动力的智能机器的出现,无疑将会引发人类身份认知的挑战"。(郑渝川) 《黑箱社会:控制金钱和信息的数据法则》 "信誉评定、搜索和金融领域的黑箱已经对所有人造成了威胁,如果它们得不到公开,错误的数据、无效的假设和存在缺陷的模型就无法得到纠正。"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荐书人说 数字时代的"黑箱"就像飞机上的黑匣子那样,可以将所有重要信息记录清楚,不同的是,人们只作为信息、数据的产生者,却不知道这些信息流向何方,被用于何处,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本书对应"黑箱社会",要求从立法到执法再到互联网等产业的行业管理多个环节入手,让数据收集特别是评定消费者信用的重要信息收集及使用变得更为透明,赋予消费者以救济权利;更为清晰地界定商业秘密和公共管理部门的政务秘密的范围,以保密为例外,加快透明化进程;将搜索行业的数据使用及交易纳入监管。 全球顶级科学杂志《自然》和《科学》鼎力推荐此书。(郑渝川) 《触点管理:互联网+时代的德国人才管理模式》 "老板最好要善待自己的员工,遵守道德规范,因为通过互联网一切迟早都会公之于众……一家公司的内部问题会受到公众集体抵制的惩罚。"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荐书人说 "触点管理",指的就是在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公司、客户、员工、公众之间结成了更为紧密、具体、多样化的连接关系,接触、连接的数量之多,可以用人身上的触点来形容。 这本书建议,企业应主动"实现数字化转变",既需要更为主动积极使用数字时代的社交、媒体工具,也应摆脱僵化的数字观。成长于数字时代、社交网络时代的新员工,更为关注客户需要,也非常注重自己的利益和感受,对规矩束缚会产生比前辈更强的排斥感。如果企业能够满足他们的情感和社交需要,就能获得自愿而且持久的忠诚,员工会更为积极主动地工作,并通过社交媒体主动地进行宣传。虽然很多企业家仍希望"数字原住民"员工能够一如前辈那样盲目服从,放弃自我,在就业紧张状态下,人们急于择业会暂时忍耐,但依靠强制形成的服从,在社交时代会就会导致极高的人员流动率,并通过更多触点连接让负面信息更快地向客户传递。(郑渝川) 《必然》 "人工智能思想的到来加速了其他所有颠覆性趋势的进程,它在未来世界中的威力与曾经的‘铀元素’相当。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知化是必然的,因为它已经近在咫尺。"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月 荐书人说 在《失控》一书中,凯文·凯利说"要用生物学而不是机械学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延续这一思路,《科技想要什么》一书对科技进行反思,指出"科技本身就是一个像人一样的生命体,可以自己不断完善和进化"。而在《必然》一书中,他再次展望未来,指出"科技的本质有所偏好,使得它朝往某种特定方向。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决定科技发展动态的物理原理和数学原理会青睐某些特定的行为。这些偏好仅存在于塑造科技大轮廓的合力中,并不会主宰那些具体而微的实例"。 过去三十年,科技对网络经济的增长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科技依然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在书中,凯文·凯利详细阐释了12种必然的科技力量将会塑造未来三十年的网络社会。这十二个趋势依次是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及开始。(谢祥) 《激活个体:互联网时代的组织管理新范式》 "管理的新范式:具有系统思考的领导者,依赖于激发个体内在的价值,而不是沿用至今的组织价值,来考虑整体及个体的行为。这种新的范式中,有关个体价值的创造会成为核心,如何设立并创造共享价值平台,让组织拥有开放的属性,能为个体营造创新氛围,则成为基本命题。"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 荐书人说 今天,决定企业是否能够成功取胜的不再是战略选择、商业趋势判断、技术优势等诸多因素,而是在互联网技术的背景下,能否打破组织结构,释放个体的潜能。在去管理化、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去KPI的情况下,百年前的管理理论和观念是否过时,整个管理理论的体系是否要被打破? 个体的崛起对组织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新要求:个体与组织目标的关系,个体与组织的关系,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组织的可持续性。同时,组织也需要面临新挑战和拥有新属性。作者认为,"在组织纬度一个企业始终面临两大挑战:一个挑战使组织能不能适应外部的变化,另一个挑战使组织能不能让内部的人保持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