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奏响维稳到创稳三部曲创稳的有益尝试


  王平?沙洁
  现如今,石油行业由于生产中高压油、水、气等不安全因素及巨大的产量压力给员工队伍带来的影响,加之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员工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导致各种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复杂化,使得石油行业的维稳工作变得难上加难。如何解决呢?大港油田公司采油一厂深入思考,跳出就维稳抓维稳的旧有思维框架,将维稳工作放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大格局中,奏响了被动维稳到主动创稳的"三部曲",在呈现出人心齐、队伍稳、干劲足良好局面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采油厂的科学发展。
  妥善处理"三种关系",谱好"同心基础曲"
  员工是企业发展之根本。采油一厂将妥善处置企业与员工利益关系、企业与员工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和正常信访秩序关系放在了创稳的首要位置上,保证了企业与员工"一条心"。
  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需同赢,要抓住产量稳定的根本。作为油气生产的主要单位,采油一厂将稳定的着眼点放在做好油气主营业务、保持油气产量的稳定增长上,按照"抓稳定从生产入手,抓生产从稳定出发"的思路强力推动稳产上产工作。在上产过程中通过深入地开展"形势、目标、任务、责任"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争当稳产上产先锋"、"十比十创"等突击活动,不仅让"只有企业发展了,个人利益才能有可靠保障"的道理深入人心,而且也有效激发干部员工同谋发展、共创和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实现目标,厂领导们带头深入承包点,包产量、包安全、包思想、包稳定,强力推动各项稳产上产工作的落实。
  企业与员工双方权利义务需同步,要抓住政策稳定的源头。多年实践证明:由于政策缺陷造成的不稳定因素极易使员工和企业成为对立面,损害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关系。为此,在制定政策前,采油厂通过调研、座谈和民情信息等多种渠道充分发挥员工的民主意识,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以此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制定政策中,既全面考虑采油厂的现状和需要,又兼顾广大员工的意愿和诉求,必要时进行风险评估,尽可能消除不稳定因素;政策出台后,利用厂务公开、面对面解释答疑等方式加大政策宣解力度,使各项政策能够得到广大员工的理解认同和有效执行,使企业与员工的权利和义务保持行为协调一致,正是凭借这样的做法,使得采油厂连续10多年开展的明星员工评选活动日益科学规范,并得到员工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使得采油厂主要生产单位重组调整时偏远井站员工特殊福利待遇在得到提升的同时形成了专门的规定……
  有效执行"三种机制",弹好"调处安民曲"
  面对员工诉求的多样性,采油厂认为不能"扬汤止沸",重要的是要"釜底抽薪",想方设法,实实在在地帮助员工解决诉求和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安民心,从而实现维稳形势的根本好转。
  多样化的沟通交流机制,近民心接地气。采油厂一是注重发挥基层维稳信息员的作用,利用工作间隙及时捕捉收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上报反馈;二是基层领导班子定期深入班组、岗位进行调研,坚持"四必访"、"五必谈"适时进行员工思想疏导,有效化解不稳定情绪;三是以"面、心、实"、"党的群众路线"等活动为载体,加大推行"一线工作法",厂领导带头坚持每月不少于4次深入基层调研指导,与员工面对面交流。这样接地气的沟通在拉近干部员工距离的同时及时有效地消除了不稳定的苗头,使维稳工作从"事后处理"变为"事前消除"。
  系统化的矛盾处理机制,顺民心消怨气。"人无难事不上访"。在日常接访中,接待人员注重用"热心、耐心、专心、诚心"的"四心"来热情接访,用"不等、不推、不靠"的原则妥善解决诉求。在面对子女就业的诉求时,还注重换位思考,用身边子女自谋就业成才的事例做引导,帮助上访人逐步认清政策,潜移默化中扭转了上访人的陈旧思想。面对历史积案等"疑难杂症",采油厂发挥多部门整体联动机制,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有情操作"的原则来妥善处理。面对特殊人员的重复访,在做好政策解释,生活帮扶的基础上,落实长期跟踪关注机制和联系疏导机制。从而保证信访诉求从"一时息访"变为"全力解决"。
  积极开展"三种文化",唱好"环境和谐曲"
  让员工能够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有效淡化和消除员工队伍的不和谐因素。为此,采油厂围绕企业精神文化、特色现场文化、群众活动文化做文章,创造稳定大环境。
  开展企业精神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思想环境。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的魂。采油厂充分利用港五井和作业二区两个中国石油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和采油厂厂史馆这些文化资源来开展企业精神文化的建设。在加大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投入,组建专业的讲解队伍的基础上开展新员工的入厂教育、新党员入党宣誓、党员特色教育等石油传统教育活动,不仅引导干部员工胸怀爱国情操,也让采油厂50多年积淀下来的"永不放弃,勇争第一"的信念根植于心。此外,采油厂还通过开展全员企业文化理念的征集活动,整理编辑成《企业文化手册》一书并人手一册,让员工们在学习中认知,在认知中认同,使全员思想得到了统一,归属感大大提升。
  开展特色现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现场环境。现场文化是具有实践性的文化,采油厂各基层单位根据所处地域和员工队伍特点以及生产管理的内在需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构建了红旗文化、蓝海家园文化、尖兵文化、卫士文化等颇具特色的基层企业文化,并且充分结合《视觉形象识别手册》的要求,利用办公室、走廊、会议室、室外设备等将特色文化巧妙地融入到现场的每一个细节中,让员工随时随处都能够感受到特色文化的魅力,把现场建成了员工快乐工作、奉献企业的舞台,有效增强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活力。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建设,营造良好文化环境。采油厂本着"月月有安排,项项有特色"的原则,以体育、文艺、摄影、文学四个"沙龙"为依托,适时组织开展排(篮)球比赛、青年文化艺术节、"我与石油的那份情"文学及摄影作品征文等员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组织编印《春雨》、《荒原札记》、《从内心出发》等书籍,用文化活动来拉近员工之间的距离,增强员工的文化修养。同时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自编一些文化节目送到基层,让员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晓形势,激发工作责任感,使不稳定的声音和情绪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悄然淡化消失,于无形中确保了稳定。
网站目录投稿: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