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收入低反而是你赚大钱的好机会


  熟悉我的临公子读者可能知道,我早期写投资理财为主,然后开始写职场成长。
  这几年阅历增加,写得多了,我越来越发现:
  很多问题,如果你用投资视角看待,会清醒明白很多。
  说得现实些,它们能让你的努力效益最大化,提高你的人生投资回报率,而不是辛苦多年后回到原点,换来一声叹息。
  今天分享3个投资视角,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01、成本越小,选择越可以激进
  前几天,有位程序员读者问,他27岁了,在二线城市工资5千多,之前的上司去年辞职后开始创业,眼下只有不到10个人,业务发展得也不错,问他要不要过去。
  他犹豫要不要跳过去:月薪只有6K左右,好不容易跳槽,似乎有些不划算。
  我的答案很简单:为什么不过去呢?
  投资学上有个规律:
  资金越小,投资策略可以越激进。反正怎么亏也就那点钱,不如以小博大尝试更多收益。没准一步踩对了,就拿到了金光闪闪的财富升级券。
  但资金越大,你越应该保守稳健。
  就说那位读者,作为程序员,他现在一个很大的优势是——
  工资偏低。
  二线城市+有5年经验的程序员,月薪5千在行业里属于中下游。换句话说,他的退路很多,很容易找到一份差不多或是高于该薪酬的工作。
  不理想的工资,反而变成能放开手去搏一把的机会。
  我之前文章中聊到一位从事IT运维的朋友,临近35岁,同学打算拉他一起创业。
  他前所未有地纠结。
  原因很简单:选择成本太高。
  一旦辞职,他就放弃了近30万的年薪、工作多年的公司、可预判的晋升+加薪机会、不错的福利……到手的只是一个高风险的创业机会。
  用他的话说,如果再过几年,自己大概率不会冒这个险。毕竟同样是跳槽,25岁、35岁、45岁,代价简直指数级翻番,不可同日而语。
  许多人这种局面下会担心,哎呀你说的轻巧,万一回头不好找工作怎么办呀?
  用亦舒师太的话: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未真正地属于你,也不必惋惜。
  你几年后如果找不到工作,很可能现在这个饭碗,到时候同样端不稳呐。
  逻辑上都是一回事。
  02、你的投资回报,要与目标匹配
  我经常收到一类问题:你觉得考研好,还是找工作好呢?
  很多人是以"攒钱"的心态看待这事的,我考研后攒下了学历、攒了点知识,再参与社会竞争更有利些。
  听起来挺合理的对吧?
  但如果用投资角度看,结论往往就不同了。
  罗振宇曾以考研为例,说明了什么叫"投资心态"。
  他说,如果读研究生,你首先可以做个判断,未来你打算从事的那个职业,学历高是不是核心竞争力呢?比如你要搞学术研究,那就值得投入2-3年去提升学历。
  如果直接工作呢?
  就意味着你投资的方向改变了:你未来想从事的那个职业,经验是核心竞争力,所以你要投入更多时间去累积从业经验。
  这么一想,考研VS工作,是不是就没那么纠结了?
  投资一看成本,二看回报。
  很多人忽视了,这个回报其实要和自己的选择相匹配,才能成为加分项,而不仅仅是个看起来五颜六色的泡沫。
  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利息理论》有句话:投资是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
  这句话很有意思。
  我们做决定时,经常顾虑选A还不错,选B也挺好,选C也凑活,如果从投资角度,今天付出的精力、金钱和代价,如果能在将来对这个选择有所帮助,那就是平衡消费。
  站在"投资回报与目标是否匹配"这个角度分析问题,会让你看清楚许多事。
  03、多元策略
  我们知道,投资时得考虑多元化配置。
  买些保险,买些银行存款,买些基金股票等等,再有余力就买买房。
  好处是什么呢?
  万一这个篮子翻了,其他篮子里好歹还有些鸡蛋,分散风险甚至对冲风险,可以让你不用太担心一步走错满盘皆输的悲剧。
  一旦all in,篮子翻了,你也完蛋了。
  我发自肺腑地说句啊:这个思路,对普通人来说真的至关重要。
  你兢兢业业地上班多年,突然有天公司裁员了,你一夜之间成为失业大军里的一员。到网络上一看招聘信息,焦虑得头发嗖嗖掉:限35岁以下。
  你做生意,90%以上的生意来自一个大客户,长期以来你觉得把他伺候得舒坦了就足够了。突然客户和别人合作了,你气得七窍生烟地骂客户喜新厌旧,骂竞争对手不择手段。
  你个人创业,所有事情亲力亲为,大哥小弟全是自己,所有事情你说了算。哪天生病了/决策失误了/时间精力不够了,突然发现:哪天你垮了,就等于这家公司要跨了。
  我见过太多悲剧,根源都在于"结构单一"这4个字。
  再说个现实些的事。
  单一模式的发展空间,非常有限。这年头变化大、发展快、周期短,我们应该采用多元的职场策略,别把边界限制在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田里。
  越单一,越静态,风险越大。
  就像我工作这几年,尝试过给人写方案、做设计、开网店……当然,做得都不咋样,可开始写作后,逐渐挖掘出适合自己的赛道,继而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机遇,发展路子也开始不局限于自媒体。
  不夸张地说,1年发生的变化,可能比我坐在办公室5年都要大。
  Linkedin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曾说:我们的人生,经常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干什么的,也未必清楚自己的优势以及市场到底需要什么。
  正因如此,多元策略将大大拓宽你的职业可能性。
  有个经典的投资策略叫"杠铃策略"。
  杠铃两头重+中间轻,简单举个例子,你可以用90%资金购买低风险金融产品,剩下的10%,可投入较为激进、有可能获得高风险的产品。
  这种多元化配置,不仅降低整体风险,而且让收益更有想象力。
  在安稳做着本职的同时,投入一些风险较大、短期看不到回报的事情里,将来或许能成为一笔意想不到的财富。
  有人可能担心,万一没成,那不是浪费时间了吗?
  咳咳,就算如此,你扪心自问,那些时间你会用来做什么?刷剧?打游戏?玩手机?其实也值不了几个钱。
  不如多为今后铺一条路。
  04:
  我邻居有个亲戚,清华毕业,去过大厂、创过业、创业失败又回头上班几年,到最后回到老家当了中学老师,薪资10万左右吧。   当然,这并没什么不好。   只是邻居那位亲戚,最初的目标并不是当老师,只是走了太多弯路,后来左思右想不得已改行当了老师,之后时常感慨自己时运不济。   想来他多少有几分懊恼,一手好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说白了,人生就是一场资产配比。   你的每个选择,都是投资。   你选择的结果,就会变成自己的资产。   你付出的每一分努力,其实都渴望提高人生的投资回报率。   我们需要不断在风险与回报之间进行判断,再小心翼翼地走出有利于未来的那一步。然而很多人做决定时全凭感觉,踩上一条路后,就渴望顺遂地走到终点。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水到渠成的好事?渠也是人挖出来的对吧。   有句被说烂的老话叫"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其实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以前的选择大合集。   一个决定的风险如何?   长期回报如何?   成本是否可接受?   职场结构、收入结构如何?   投入的方向是否匹配得上预期目标?   ……   有投资思维的人,总能更快更理性地看清局面,在这场投资游戏里,斩获满意的果实与价值。   愿我们都能成为出色的自我投资者。
网站目录投稿:雪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