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霍去病,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西汉时期的著名名将、军事家。霍去病善于骑射,勇猛果断,十七岁的时候就跟随者大将军卫青率领800骁骑深入大漠之中大破匈奴骑兵。霍去病的一生发生了很多事情,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霍去病为什么要杀李敢?这李敢跟李广又有什么关系? 霍去病率部从代郡、右北平出塞,狂奔二千余里,穿越大沙漠,刚好与匈奴左部的军队遭遇,他的的军车和辎重都与大将军卫青相同,却没有副将,于是将李敢(李广小儿子)等人全都阵前提拔任命为大校,充当自己的副将,经过一番激战,擒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还有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高层八十三人,俘获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堪称历史性的大捷,几乎是给了匈奴毁灭性的打击。 获得了如此创纪录的辉煌胜利,当时刚二十出头风华正茂、年轻气盛的霍去病,欣喜若狂爬上了狼居胥山祭祀天神,接下来在姑衍山祭祀地神,还豪情万丈地登上翰海旁边的山峰放怀远望,似乎把整个世界已经踩在脚下,同时留下了"封狼居胥"的千古佳话。 那是怎样的一种激动人心的历史范式,做人如此,夫复何求? 有如此振奋人心的大捷,当初调兵有点歪打正着况味道的汉武帝,自是喜不自胜,连忙增加霍去病食邑五千八百户,同时封其部将右北平太守路博德等四人为列侯,从票侯赵破奴等二人增加食邑,封阵前突击提拔的校尉李敢为关内侯(比他爹李广还有出息,至少李广难封侯),此外还赏赐食邑。其余的低级军官和小兵小卒很多人升官受赏,皆大欢喜。 这一点,连击溃了匈奴单于的大将卫青都没有如此待遇,甚至没有增加食邑,卫青的部下也全都没有被封侯的,可见汉武帝对霍去病的青睐。等班师回朝后,汉武帝特意增设大司马一职,由卫青、霍去病两舅甥同时担任,表示两人已经是平起平坐,霍去病的官级和俸禄与卫青是一样的。 自此以后,常胜将军卫青的权势就没有以前那么尊贵了,甚至于淹没在青年将军霍去病的光环里。为此,很多识时务者包括卫青以往的朋友和门客,都改投如日中天的霍去病,而但凡来投靠的,霍去病也不吝赏赐,马上授予官职,以笼络人才。 可惜天妒英才,两年之后,也就是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薨,英年早逝,西汉的一大损失是也。 虽然西汉获得了大胜,此役损失也颇大。当初,卫青与霍去病两支部队出塞时,共有官家和私人马匹十四万匹,及至班师而还,重新入塞时剩下的马匹却不到三万,可谓损失惨重。而人员方面,虽然汉军消灭了匈奴八九万人,己方也死亡了数万人,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当然,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因为这一场大捷,让汉朝彻底解决了匈奴之患,换取了边境的和平,善莫大焉。 因为从此之后,匈奴人由于没有足够的军力与汉朝抗衡,只能被迫迁往很远的漠北,沙漠以南再也没有匈奴的王庭了。 获得了如此空前胜利,匈奴人也没有了入汉如入无人之境的军事底气,也由此换来了边疆数十年的相对平静,彰显了汉武帝的盖世武功。 其时,取得大捷后的汉军趁机渡过黄河,推进到匈奴旧地以北,接管没有还手之力的匈奴版图,只是因为大家刚经过大战,两败俱伤,都有点弹尽粮绝的况味,缺少战马的西汉也不再大举出击匈奴了。所以只能是从朔方以西到令居县一带,搞大生产运动,开荒垦地,修理河渠,设置田官,丰衣足食,单参加屯垦的士卒就达五六万人。 这次的漠南大决战,卫青和霍去病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最有趣的是,两个人的指挥风格却截然不同,却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据《资治通鉴》记载,霍去病为人沉默寡言,沉稳老成,有勇气有担当,虽然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战场上却又是一个有点刻薄少恩的酷哥(可能是年少气盛吧),甚至于对部下有点漠不关心。 汉武帝知道霍去病是一个军事天才,也曾想教他学习大军事家孙武、吴起的绝世兵法,以求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也。你猜心高气傲的霍去病对皇帝说了什么? "我作战从来只看具体谋略如何罢了,用不着拘泥于古代兵法。"他竟然一脸不屑地说,有才酷哥果然不同凡响。 话说汉武帝曾为立下赫赫战功的霍去病修建一个金碧辉煌的豪华府第,还有点讨好地让他前往参观评点,给点意见,看是否满意,他却冷不防给尊贵的皇帝蹦出了这样一句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样轻财重义视钱物如粪土的人,居然又能对部下不关心,甚至连伙食也"克扣",简直是有点看不懂。 据说当霍去病带着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霍家军出征时,皇帝还特别让负责宫廷膳食的太官迸给他美味佳肴数十车,以便补充身体能量。他小哥子可好,直到打完仗班师时,有的士兵有饿肚子的,居然车上还装满了吃剩的粮食和肉类,不知是不是打仗太投入忘记了发给大家吃的。 不仅如此,在塞外时汉军有时因缺粮而饿得头昏眼花、士气不振,可霍去病还修建蹋鞠的场地大大游戏一番,也不知唱的哪出戏,实在是十分诡异,令人匪夷所思。 据说此种怪事还不少,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才少帅就是与众不同是也。 相对于另一猛将,卫青为人就宽厚仁和了很多,他不仅谦虚礼让,爱兵如子,脾气还特别好,有如女子般的温柔和顺,仗也打得十分漂亮,深得汉武帝的喜爱。二人的志趣节操如此迥然不同,却都是千古名将,还真能令人玩味是也。 虽然卫青和霍去病性格各异,却又是甥舅情深。表面了两人同为大司马,在汉武帝的内朝是旗鼓相当的人物,甚至于霍去病的风头还盖过了舅父,很多追求军功的人纷纷转投霍去病门下,卫青却有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景象,基于利益冲突,有人还推想他们俩关系不好,其实这是一个错觉。 据某些历史研究者认为,卫青后来不经常出征,也就是要腾出机会来给自己的宝贝外甥,其时卫青功成名就威振天下(万户侯),封无可封,为了避皇帝猜忌,只好让不想过长安纸醉金迷、裘马轻狂高干子弟生活,而渴望建功立业的年轻有为好外甥霍去病出山(西汉严格实行"有为才有位"制度,按军功封侯,所以那些从卫青这边投到霍去病门下追求军功的人也情有可原),也乐见其成,无所谓谁抢了谁的风头的问题,这都是卫家的光荣;再者,卫青当时身体不是很好,年龄也逐渐见长,支持小字辈去为国奋战,这对于做人十分低调和仁爱的卫大将军来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他本身就不是特别争功,也没有什么野心,连老部下苏建劝他"养士"壮大自己力量,他都避嫌不受,自己的外甥有能力建功立业,这难道不是他的利益吗?根本不存在两人有利益冲突一说,从后来霍去病支持卫系太子和请立"三子封王",都表明了舅甥两人的关系深厚,没有隔膜。 而最令人震惊的就是,年轻气盛的霍去病因要为舅父报仇,公然射死与皇室关系也很好的李广幼子李敢,更是彰显了霍去病对舅父的爱戴。 这个就得从头说起。 话说李广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当户(兵败之后投降匈奴的李陵之父)、次子李椒都先于李广而死,幼子就是李敢。李敢和他父亲一样,都是打仗的好把式,冲入匈奴军中如入无人之境。 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战,李敢做为战神霍去病的校尉,冲锋陷阵勇不可挡,因夺匈奴左贤王鼓旗,斩敌无数而立功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相比之下,李广就倒霉透顶,不仅迷路没立下一寸战功,还要等待军法处置,年老体弱又心灰意懒的李广到幕府后对下属说"不愿复对刀笔之吏",然后愤愧自杀。虽然李敢后来立功受赏,还世袭了父亲的郎中令一职(京城的重要官职),李敢却对父亲李广的冤死耿耿于怀,甚至于偏激地认为是大将军卫青故意陷害其父,至少是故意刁难才让其枉死的,所以失去理智之下,不久后以下犯上刺伤卫青。很好说话的卫青对李广之死很有点悲悯和同情,也能理解李敢的爱父之心,而且素来宽以待人、仁善退让的卫青不仅没有追究李敢的责任,甚至于还隐瞒了这件事,没有声张,以稳定军心,可见老卫的胸怀宽广。 不过,不知道"军中酷哥"霍去病是如何知道此事的,而当年轻气盛的他知道之后,就不得了了。 正所谓有仇不报非君子,有恨不消岂是人,霍去病绝对不能接受部下亲手打伤自己舅舅,这个打仗特别勇猛,曾只身带几名亲兵勇闯浑邪王大营,只一个眼神就震住要哗变的匈奴几千兵士的狠角色,打架也不含糊,"气吞万里如虎"也,于是过了不久趁李敢随汉武帝至甘泉宫狩猎之机,同去的霍去病一时冲动之下,报仇心切的他不射野兽却射死了"好部下"李敢,可谓是冤冤相报是也,悲剧啊。 其时,因为大汉战神霍去病正被皇帝当宝贝供养着,宠得不得了,尽管李敢和皇室关系密切,李敢的子女还是卫系太子的"座上客",而且射杀帝国猛将也非同小可,传出去的话一定引起骚乱,为了保住战神,汉武帝居然对外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