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这个时代,我有的时候会感觉到仿佛满大街都是大师,他们一会儿说"X"是一个男人成熟的标志,一会儿说"Y"才是,一会儿又说是"Z",我不知道我该听谁的。我不知道假如我一辈子不"X"、"Y"亦或是"Z",是不是就会一辈子被人称作不成熟,然而,这仿佛也与别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吧! 前些天看到一条微博,说的是大学期间必须读的X本书,我大学期间确实也读过不少的书,可是一对照微博长图,没几本重合的。再想想我的好多大学同学,可能这二十多年来都没有正儿八经读过几本书,不也是这样下来了,而且精神也未必就空虚得不得了,过得依然挺好。 那天无意间又看到了一篇名叫《二十岁前必须明白的X条道理》,我一看,原来我这小半辈子都白活了,里边的那些道理,我真的不是很懂,有些甚至读都读不懂,后来想想,算了,还是简单就好。 现在的书摊上总是玲琅满目地排列着很多教你为人处事的书,跟成功学颇有几番相似,作者总是教你这,教你那,你的所有言行都有他牢牢把控,据说这样你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了。后来我才发现,那样的话,你连鬼都不是了,更别谈做人了。 总是有人会告诉我,现在赶紧做一些事情,否则以后就没有时间了。我就纳闷了,怎么就没有时间了?只要我不出什么意外,我想看书的时候就看书,我想结婚便结婚,谁能拦得住我,退一万步,即使我很不幸出了什么意外,那也没有什么办法呀,英年早逝的何止我一个,我就算提前做了一些事情,但是总归还是要留遗憾的。 我肚子饿了,吃香蕉是一种选择,吃馒头也是一种选择,表面上看他们是都填饱了肚子,可是香蕉有香蕉的味道,馒头有馒头的味道,更何况它们两者之间营养成分也是差别很大的。而且,我也可以拥有第三种选择——饿一天,尝尝挨饿的滋味,说不定这样我还能更好地理解"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同理,我今天读一本书亦或是写一天字都是一种选择,读书的话,读外文还是中文又不一样,写字的话,写楷体还是行书也不一样。 我想成熟真的不一定是"X"、"Y"和"Z",就像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而每个人的优缺点又都不尽相同一样。对待同一件事情,有的人可能"理性"多一点儿,而有的人可能就是"感性"多了一点儿,这样,当然就会有不同的态度,进而产生不同的行为,但你是很难说谁对谁错的。 放大到人的整个一生,做官是一辈子,经商是一辈子,种地是一辈子,清洁工也是一辈子……当然有人可以一辈子同时或不同时干许多事情,但你倘若在他们暮年之际让他们来回顾自己的一生,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做官的也可能一生烦恼,经商的也可能一生贫困潦倒,种地的未必不快乐,清洁工未必不幸福……然而,不管结果怎样,都是一种人生,独一无二的,不是吗? 我经常这样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照着老祖宗的框架做事做人,那么经过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框架",应该是非常完整而无所不能了,那我们学了之后,每个人不都得是成功人士吗?好就好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一般不大会听"妈妈的话",总是不断地试错,每一代都是如此,这不就是人类繁衍的必要性吗? 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自己来亲自经营,别人给你的那些所谓的标准往往肯定是适合于给你的人,但却未必就适合于你。甚至有的时候,那些所谓的标准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未必适合,他们也许只是自我感觉那是对的,但普通人永远无法做到那样,就像我们都说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可是我们坚持最多的就是自己的不坚持。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无论什么时候,人都应该听从自己内心最原始的呼唤。我做什么,真的与别人无关,我自有属于我自己内心深处的为人处事的标准,它既不容易伤害别人,又非常适合自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