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档案是人事档案的起点,是"学生成长的记录袋",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依据,对学生个人及社会都有着重大意义。高校作为学生档案的管理者,要确保毕业生档案齐全、完整、安全。文章剖析了学生档案与人事档案的关系,分析了毕业生档案转递特点,并参考性提出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校;学生档案;档案转递 一、毕业生档案转递是学生档案向人事档案转变 学生档案是指本校在学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学生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学习和工作表现的、以学生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根据"档随人走"的人事档案管理原则,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及时向用人单位、人才中心等部门转递学生档案。学生毕业后若不选择继续求学深造,其所在高校将在其学生档案中放入该生的报到证,并将档案转递至该生就业单位或人才交流机构,此时的学生档案正式成为人事档案,后期还有可能成为干部人事档案。 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学生毕业后若暂时找不到就业单位,其档案可由学校免费保管两年,两年内可开具报到证。部分毕业生将档案留置学校,即使找到工作也没有及时办理转档,错过了办理报到证的时间。然而学校保存的是学生档案,像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等相关事宜只有依托人事档案才能办理。高校通过毕业生档案转递完成学生档案向人事档案的转变,为学生走向社会传递好交接棒。 二、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特点 (一)转递时间紧。每年7月是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的高峰期,学生毕业典礼一般在6月中下旬举行。毕业典礼前存在学生学籍信息变化、学籍材料更新的问题,毕业生寄档工作往往从6月中旬开始。由于很多单位的工作报到时间是7月,工资、工龄的计算也从7月开始。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高校在7月初必须寄出学生档案。因此毕业生档案转递准备工作时间只有20多天,学生档案管理部门要完成应届毕业生的提档、毕业生材料的接收、档案袋的密封、档案寄送信息的审核等系列工作。 (二)接收材料多。档案转递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毕业生材料的归档。毕业材料主要包括成绩单、毕业生登记表、报到证、学位授予材料等,研究生还有学位论文评审材料,党员有组织发展材料,部分学生还有奖惩材料、资格证登记材料、体检材料等。大部分高校的毕业生人数在几千人次,"211""985"类高校本科、硕士毕业生达到上万人次。笔者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每年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将近1.8万人,毕业生接收材料近7万份。 (三)信息更新快。档案寄送信息是档案转递中的重要要素,主要为寄档单位、寄档地址、联系方式等,一般由院系或学生自己填报,高校就业部门统计并确认。该类信息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例如学生先填报档案暂缓寄送,等收到公务员、选调生录用通知后需要将档案寄送至报考地。部分毕业生存在就业单位改变的情况,随之要更改档案寄送地。还有部分学生的档案寄送地址不详或错误,需要补充或者更改。这些工作都将集中在档案转递工作的后期完成,往往需要修改多个版次才能满足学生需求,同时需要保证信息准确无误,对档案管理工作者是个极大的挑战。 三、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应对措施 由于各高校之间学生档案的管理机构不同,管理水平差异,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笔者根据转递工作的特点,并结合和自身所在高校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几点应对措施: (一)加强档案转递宣传。学生档案工作通常是高校的非核心重点工作,然而该项工作涉及学生就业,在维护学校稳定、保持学校就业率、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高校档案机构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性,争取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获得院系及相关行政部门的配合与支持。档案机构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报、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普及学生档案知识;可以通过举办特色档案日活动,强化公众档案意识;可以制作小视频,利用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学生档案的作用与重要性;可以通过参加就业部门举办的毕业生辅导员沟通协调会,向院系解读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要点,为在毕业季顺利完成学生档案转递工作打下基础。 (二)材料归档责任到人。毕业季院系归档材料时间紧、种类多、基数大,容易出现材料错装、漏装的问题,给毕业生后期带来麻烦。档案机构必须制定专人负责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统筹安排材料归档时间,解决突发情况。由于毕业生材料大多产生于院系,材料归档由辅导员完成,然而毕业季院系需要处理的事情多,辅导员有时将档案工作推后完成,或者不积极配合,有的甚至交给学生处理,再加上辅导员的频繁更换,对毕业材料归档造成极大困扰。档案机构应该设定院系学生档案管理员,选择人员相对固定的学工组长、办公室主任等,并将学生档案工作纳入考核考评范围。档案机构尽量要求学生档案管理员现场督促材料归档工作,并在归档清单上签字。归档材料环节由档案专员及院系学生档案管理员负责,尽量做到零失误。 (三)规范填报转递信息。2015年4月,人社部联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布文件,学生档案寄送方式由机要通信改为EMS邮政快递。机要与快递的邮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机要由机要专员转递,专员一般比较固定,因此只要单位准确就可以顺利送达。而EMS邮寄方式接收人员不固定,代收、滞留快递点的情况时常发生。面对转递方式的改变,档案机构要规范毕业生寄档信息要素,与就业部门联合对院系及学生个人普及档案转递信息的填写。保证单位详细到部门,地址详细到街道,并提供接收人及接收電话,以此杜绝因寄档信息不全而发生的退档、档案遗失情况。 (四)建立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目前市场上可选择的高校档案管理系统很多,但是大部分高校档案管理系统都是根据《高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归档门类来设计的。学生档案不同于综合、科研档案,系统需要记载学生个人信息及归档材料情况,具有信息更新频繁、痕迹管理突出的特点,对于学生档案材料的归档、利用、转递过程要有清晰的记录。尤其对于档案转递记录都要有效保存,这就需要一套专业系统化的管理软件。该系统需要与学校的就业部门管理系统对接,采集毕业生寄档信息,并对院系和学生公布,以便院系批量审核及学生本人核对,减轻毕业季档案管理员核实寄档信息的压力。学生档案属于个人隐私,建立系统还应充分考虑数据安全问题,防止数据泄露给学生及学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五)督促落实送达情况。由于毕业生数量庞大,工作周期短,难以做到万无一失,管理人员也无法一一落实档案送达接收情况。大部分高校档案机构都开放了寄送查询系统,公布档案接收单位、接收地址、接收人、接收电话、寄档时间、EMS快递单号或机要号信息。然而毕业生往往缺乏档案意识,忽略了档案送达情况的落实。因此,档案机构要借助通讯平台,给毕业生群发短信,或通过关注微校园,给毕业生推送消息,提醒学生主动查询档案是否安全抵达接收地,对于错寄、漏寄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补救。此举能有效降低档案失效、档案遗失等问题的概率,确保学生档案安全抵达。 【参考文献】 [1]姚瓒瓒.就业视角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研究[J].档案时空,2019(06):40-41. [2]赵湘渝.高校离校生档案的转递规范与流程[J].档案管理,2017(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