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倡导父母亲要陪伴在孩子身边,亲自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反对隔代教育?除了父母亲能给予孩子的独特的亲密感和安全感是祖辈无法给予的这一因素之外,很大一个因素就是隔代教育的主导者,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等祖辈们,大部分都缺乏"边界感"。 他们为孩子想得太周到,做得太多,剥夺了孩子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动手做事、自己做出选择、自己照顾自己、自己承担后果、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机会和可能性。所以,隔代教育的孩子,大多数会有过于依赖、自理能力差、做事犹豫不决、不知道感恩等问题。 吃饭,明明给大家每人分好了一碗菜,奶奶还是要问问孩子:"宝宝你还要这个吗?这个是你最爱吃的,多吃一点啊,我的分一点给你?"孩子很不耐烦:"不要了,够了!"本来是最爱吃的菜,一下子没了胃口。 穿衣,孩子自己选好了喜欢的衣服,爷爷却说这个不好看,换一件吧。奶奶又说今天冷哦,多穿点。其实孩子昨晚已经看过天气预报了,已经根据预报信息做出了判断和选择,老人却非要插手。孩子不理会,穿着自己选好的衣服去上学。 郊游,孩子自己准备了一个背包,把各种食物、用品都分类分区放好了。姥姥非要说这个放在里面一层好,那个放在旁边兜里好。孩子不高兴了:"我自己放的我自己才清楚什么东西在哪里,我要找的时候才能找得到!"本来自己放好了井井有条的,孩子不喜欢被大人干预了。 看书,孩子自己选的书,看得津津有味,奶奶一会过来问,宝宝看什么书啊;一会又问,作业写完了吗;一会还问,这书对学习有没有用啊?孩子烦了:"不要吵我啦!作业写完了!让我安静看书!"好好的阅读气氛被不时地打扰。 运动,孩子穿好了自己喜欢的运动鞋,姥姥说哎呀这个鞋子还很新,留着去学校穿吧。孩子不乐意,对他来说跑步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穿什么鞋子影响他的速度呢! 孩子吃饭时筷子掉地上了,奶奶会第一时间抢过来帮孩子捡,换了是父母在场,才不理他,让孩子自己捡;孩子摔倒了,姥姥会心急火燎上去扶他起来,换了是父母在场,才不理他,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孩子放学,爷爷会无比主动地接过孩子的书包,换了是父母在场,才不理他,让孩子自己背…… 其实都是小事,老人却管得很多,手伸得很长,让孩子不自由、不自在。我们一边在说哎呀孩子自理能力差,这不会那不会;一边又一直在干预孩子的各种小事——给孩子学习留下机会了吗? 老人还口口声声说这是对孩子好啊,对孩子周到些有错吗?没错,可是太周到了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权力、动手的权力、思考的权力,那就是越俎代庖,适得其反了。 请别对孩子太周到,请给他机会自己去尝试。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