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中小学生做科学研究并非天方夜谭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最近,深圳市教育局公示了2016年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评审结果,600个批准立项中小学生小课题,将按小学1.5万元/项、中学2万元/项的标准,获得研究经费资助。
  此项举动引发人们的热议,有人认为,小学生做科学研究,有点天方夜谭,一个小孩子,知识只有半箩筐,是不会研究出什么结果的;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虽然学生做科研可能达不到像大人一样的深度,但可以培养他们探究精神、创新思维、科学态度与兴趣……
  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笔者对资助中小学生做小课题持赞成态度。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孩子也是如此,独特性是他们的本质特征。有的孩子天生爱唱歌,有的孩子天生爱画画,有的孩子天生喜好舞文弄墨,有的孩子天生擅长奔跑跳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生的潜质不同。潜质决定兴趣,兴趣决定着孩子人生的方向。科学研究发现,孩子天生的潜质小时候如果得不到挖掘,兴趣得不到保护,随着年龄的成长就会渐渐消弭。
  而反观我们现在的孩子,除了吃饭、睡觉,他们全部的时间几乎都被锁定在了文化课——说得更直白点就是考试课的学习上,没有了自由玩耍的时间,当然也就找不到自己的兴趣。我曾经问过不少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不少人的回答是"对学习感兴趣",让他们说得再具体点,他们说,"只要是考试的科目都感兴趣"。这个回答实在令人心痛,在他们的脑中,学习的目的就是考个高分。
  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可以驱使人不断探索创新。而要持续不断地将探索深入下去或创造出新东西来就需要用到很多知识,这个时候的学习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学习,也才有可能将知识学会、学深、学透、活学活用。
  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说"天才的秘密在于强烈的兴趣与爱好"。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也曾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正是兴趣和事业心推动丁教授从事科研工作,并使他获得巨大的成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一个人成功的巨大力量。开启孩子兴趣的窗口,就开通了孩子走向成功的大门。而要开启孩子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兴趣,就要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深圳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研究便是一种比较有效地途径,它不仅使孩子兴趣发展合法化,给予经济支持,更可以引领孩子的兴趣向着更明确的方向发展。同时,课题的立项更便于学校、老师、专家进行针对性地指导,使孩子的兴趣研究专业化,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将当下外在的被迫学习变成自愿的内在学习,将学习变成一种乐趣,将知识变成一种有用的东西,使孩子的大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硬盘。
  深圳中小学生开展探究性小课题研究的意义不止于研究成果的大小,更在于开创了一种激发孩子兴趣,培养他们探究精神、创新思维、科学态度的新型学习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网站目录投稿:半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