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分注重词汇和句子层面的教学,认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语言知识。因此,讲解词汇,分析语法结构,翻译句子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将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在逐字逐句地学完一篇文章后,往往只学会了一些单词和句子,而对文章整体意思的把握却不得要领。而且,过多的单词讲解和句型操练中断也抑制了学生理解文章的积极思维,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促进其阅读技能的发展。 语言是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广泛的阅读和其它语言交际活动。语篇教学恰恰着眼于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语篇教学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语篇教学的含义 所谓语篇教学,即从语篇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它立足于篇章整体,围绕语篇的总体内容解释词句,分析人物性格或事件缘由,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技巧。在训练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归纳、推理等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克服了传统教学法中"见木不见林"的弊端,培养了学生语篇水平上的交际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语篇教学的原则 语言知识是语篇能力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训练,还要逐步发展在语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 所以,精读课上采用语篇分析教学时,应遵循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1.宏观分析 即对语篇的背景知识、篇章知识(包括语篇的体裁和篇章结构)的教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必须了解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因为,作者的生活经历、哲学思想、以及篇章所涉及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是理解篇章的前提。语篇结构是篇章内容的基本思路,不同体裁的语篇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向学生介绍不同的体裁和体裁的结构。通过分析题目,确定体裁,分析结构,使学生理清思路,抓住文章的段落和全文的主旨,了解文章的布局谋篇。 2.微观分析 即对语篇的字、词、句,衔接性和连贯性,段落与层次推理的教学和训练。对语言点的讲解和练习,力求精辟简练。 三、语篇教学的优点 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和运用语言交际的综合能力。 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语篇教学的过程,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主体与主导的教学关系。教师的主导过程是启发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是督促学生学习,以促使其个性化发展的过程。 三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培养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是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四、阅读课语篇教学的课堂实践 阅读教学是大学外语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的主要途径,能否高质量地组织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就成为英语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阅读不是一个被动的"解码"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和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阅读教学中只重视分析和讲解词汇知识和句子结构等语言知识,而忽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对阅读意义的自我构建,会造成阅读速度慢,理解不够全面,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阅读课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弄清语篇的整体结构与主旨大意,以及为说明该主旨大意的重要事实, 进而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做出合理的推论与判断,来对篇章进行深层的理解,然后学生根据作者表达的内容,阐述自己的看法、观点、进行评价性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我们在阅读课的设计过程中要采用以下模式来实现语篇整体教学的目的: 读前热身:通过不同的形式导入课文,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兴趣。 快速阅读: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 仔细阅读:了解语篇的含义,对课文进行深层理解。 分析性阅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立场。 语言点的学习:了解语言难点。 内容的复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讨论:通过分组讨论,对课文进行评价性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总之,通过语篇的整体教学,我们克服了传统阅读课教学的弊端,培养了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