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市场走势来看,传统制造产业提前完成去产能的目标,周期股率先走向反转行情,而上一波大牛市中火爆的影视娱乐、TMT等新兴产业仍处于消化过高估值的过程中。 资金风格的骤然转换,直接影响到卖方研究力量的配置与评选。同时,蛰伏期的资本对于研究更加看重。 2016年,A股市场从冰封开始启步,逐步恢复至窄幅震荡,截至12月5日,根据中信一级行业指数,全年仅有家电、食品饮料、煤炭、建筑、银行,5个板块收益为正,表现出风险偏好下降、增量资金匮乏的特点。 从近期市场走势来看,供给过剩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传统制造产业提前完成了去产能的目标,周期股率先走向反转行情。而上一波大牛市中火爆的影视娱乐、计算机等新兴产业仍处于消化过高估值的过程中,走势不振。资金风格与前两年相比骤然转换,直接影响到卖方研究力量的配置与评选。 震荡市,资金蛰伏大消费 新财富将34个研究领域中的29个行业方向,分为金融、能源、原材料、工业/资本品、非日常生活消费品、日常消费品和TMT等七大研究领域,按照截至2016年11月18日的A股流通市值与去年同期进行对比(表1)。日常消费品是唯一一个市值同比增长的领域,提高10.55%,非日常生活消费品紧跟其后,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微降0.19个百分点,体现了消费升级带来的投资机会。 同时,行业流通市值一定程度反映出各行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流通市值大的行业也是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重点,受关注度更高,对应行业分析师的话语权和市场影响力更大。 将每家机构在每个大研究领域中的各个小行业前五名获奖情况进行加权汇总,得分相同者再按照名次靠前对应行业市值比较,得出每家机构在七大类研究领域中的排名。这一排名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不同机构的优势研究领域(表2)。 资本对研究的关注度提升 似乎人人都能点石成金的大牛市中,研究的价值其实是被喧嚣掩盖的。而在熊市中,处于蛰伏期的资本对于研究更加看重。 以2016年度评选回收的全部选票作为样本,统计各研究领域的机构投资者投票分布,得出的得票率可以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不同领域的关注程度:某领域得票率高,说明该领域获得的关注多。统计显示,本届评选几乎所有研究领域的得票率同比都有所提升,以煤炭开采与交通运输仓储的提升最为显著,与近期周期股有回暖趋势相符合。不考虑总量研究领域,30个行业中,电子、食品饮料、医药生物位居前三。行业冷暖从投资人对产业的关注度也可窥一斑。 2016年平均得票率为77.44%,与去年的平均得票率74.62%相比,也有明显上升,表明买方资金对卖方研究的重视程度正在提升。34个研究领域中,宏观经济受关注度仍是最高,达到91.37%,与上年的91.52%基本持平。 研究积淀期,评选竞争加剧 本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共有50家券商研究机构的1600余位分析师和销售服务经理报名,参评整体规模与2015年持平。共有649个分析师团队报名参与34个研究领域角逐,20个研究领域参评数超过20组,最终144个团队上榜。649个参评团队中,约有35%的团队首席分析师是首次带队参评,其中有11%的团队首次参评即入围。 34个研究领域中,有23个报名参评的人(团队)数增多,仅有5个领域报名参评的人(团队)数减少,说明各研究所的力量配置更加全面。新兴产业的走势尽管眼下处于低潮,但仍属未来的主要增长力量,因此各研究所依然不遗余力地加强配置。而周期产业的研究因前两年备受忽视,现在属于补齐欠债阶段。整体而言,处于震荡市下的研究积淀期,参评团队的增多使得评选竞争也更为激烈。 不过,因行情整体处于震荡期,与去年的大涨大跌相比,市场相对平静,表现在评选结果上,则是变动率的下降。今年的榜单变动率为51%,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其中14个行业第一名易主,第一名变动率为41%,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以各研究领域所有参评团队的总分平均分差进行统计显示,平均分差在1000分以内的行业共有7个,依次为:通信、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策略研究、非银行金融、固定收益研究和机械,其中有4个行业第一名易主,可见热点行业的竞争之激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