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设计形式与风格的变化痕迹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资讯的发达,世界俨然成为了一个"地球村",尤其是经济全球一体化,带来了文化和政治上的全球化。而设计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人类交流的一种手段,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新的世纪,我们有必要通过关注全球化,尤其是文化的全球一体化,来分析现代设计,特别是中国设计的发展趋向,为中国设计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设计;形式与风格;变化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程度大为增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弱,经济运行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产生的。
  全球化是一个既让人欢迎,又让人不安的现象。文化,还有人们安身立命的价值,都像商品一样一车一车地卸货,直接送入家门。欢迎,是因为我们突然多了选择,不管是洗衣粉的牌子,还是政府的形态;不安,是因为这种选择往往是强迫性的——强势推销的产品不见得是对我们最好的,更因为选择往往破坏了我们原有的秩序——伊拉克人究竟要不要欢迎美国士兵带来的文化和价值呢?也许是因为我们还不能清楚地预见全球化对我们的社会的影响程度,或者是我们还不知道其影响结果的利弊,但不可否认的是,全球化已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设计也是如此。
  在全球文化大交融的今天。每一个设计师都在文化中工作。我们所拥有的文化的共同点,就是全球设计语言的一部分,而那些地域特征又使之产生差异。因此,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不同的文化,尽可能地去寻找一种认知和尊重它的方式,处理好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辩证关系,使各个民族的、地区的、地方的文化能够继续为全球文明做出贡献,而全球文明又反过来推动民族、地区和地方文化的更新和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各国的文化融会贯通,这就给设计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与设计创新。很多设计师都有很高的热情来准备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设计上可以缩小为"中国设计"或"中国美学",就像日本那些优秀设计师所做的那样。
  日本设计是这方面的佼佼者,在遵循本国风格的同时,又取得了国际地位。他们的很多设计作品中有一种静、虚、空灵的境界,让人能更深地感受到一种东方式的抽象。其实日本很多自称为大和民族的本土文化都是传自中国,但是中国当代的设计为什么还不及日本呢?中国设计这些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成效却难尽人意。通过"一仿二改三创造"制作出的"新产品",多流露出欧美设计的痕迹或日本设计的风格,却唯独看不到本民族文化的踪迹,这种设计上表现出来的苍白,引起了许多设计师的深思。因而在这样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里,在全球化大潮迅猛袭来的时代中,中国的设计出现了"传统化"和"本土化"的回归,这是中国设计师对自身文化的一种责任感、一种反思,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忧虑。
  其实,中国人对自身的文化是有着很深的认同感的:以前一汽曾就"红旗"的造型主要针对中青年人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国人对造型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是认同的;近几年出现的汉服热,中国结的盛行,也说明了这一点。因此许多设计师开始对设计的本土化展开探索,一些成功的设计师,如香港的靳埭强、陈幼坚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不仅具有一流的设计意识,而且在设计中添加了许多中国元素,如古钱币、水墨画、儒家文化,他们很懂得如何将中国文化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呈現出来,表面上看是一些符号、形式,但更透彻的是从这些符号、形式当中折射出的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精神。
  但可惜的是,如今的中国设计师可能过多地强调了形式技巧方面,只热衷于对"传统"的借用和表现,出现了诸如带着瓜皮帽的北京西客站,以及全国各地那些拆旧建新的仿古民居、仿古建筑等等,这都只是一些徒具外壳、没有灵魂的设计。设计师一味地注重民族化,否定了全球化。设计是一种国际化的语言,总是要和国际交流接轨的。我们的视野和观念不能只局限在地域经济和传统观念的模式中,或者停留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喋喋不休的争吵里,否则很有可能跟不上形势,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而最终被淘汰出局。
  西方的设计更加追求的是一种第一眼看上去的"感觉",往往是客观的感受,然而设计师在其中的诉求,设计师的思考,往往会被忽略掉。中国设计应该从精神与思想开始考虑,而不只是停留于形式。
  反观东方的设计,艺术家和设计师会比较着重于个人的更加内在的东西.而外形往往却比较简单.例如国画,国画的表现形式相对单一,从水墨画上来讲大多就是"干湿浓淡"而已了,顶多再分工笔画和写意画.形式的单一束缚了艺术家在形式创造上的发展也促进了内在的思考,例如一株芭蕉的叶子究竟要用怎样的形式舒展开来,甚至于一个苹果上的一只苍蝇都可以让人津津乐道,所以是画家的经常也是书法家,同时又是诗人,又同时是剧作家.靠水毡子毛笔宣纸墨汁就能做到,甚至抛弃了颜色.
  某一种的设计风格,外显出来的是它的创意和造型,比如看到造型简洁功能朴素但是质量优秀的我们知道来自德国;而素净极简追求细节思考的我们知道来自日本;讨论感受浓重人文关怀的我们知道来自荷兰,但是这些外显的东西都建立在一个更基本的层面上,就是生活方式。这个生活方式我指的是人的行为习惯,和思考模式。因为生活方式我们才对物品有需要,因为有需要才会有人去制造。这才有设计师发挥的空间。
  总之,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正变得越益统一,但不是越益整合。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单一的系统,但仍充斥着各种冲突。任何趋势都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在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过程中,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甚至个人,都应该更加珍惜自己的个性,融入并不等于失去自我,失去自己的身份和独特性。
  而作为一种文化的体现,不同的设计仍然带有各自的文化特征,虽然在"地球村"里,似乎应该一"村"不说二"话",但事实是,并不存在统一的话语,我们将在可"对话"的意义上共存。全球文化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一元文化或同质文化,更不是某种文化中心的文化,而是多元文化构成的全球文化,设计将是这些文化最直接、最物化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谈新敏,安道玉,著.自然辩证法概论[M].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
  [2]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陈瑞林.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新世纪出版社,2004.
  [5]吴兴南,林善炜.全球化与未来中国[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网站目录投稿: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