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样做,才能轻松实现月薪破万,迈向财富自由? 近来,月薪不过万这个话题,一次次冲上热搜。 4月,腾讯理财通等机构发布《2019国人工资报告》,指出:近8成人工作10年,月薪也没过万。 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海归人士。 UniCareer发布《2019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近三成海归实际工资不足10万元。 月薪1万,似乎成了很多职场人一道扎心的槛。 说实话看到这个结果挺吃惊的,笔者大学的时候月收入就破万了,一直以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做对事,赚钱没有那么难。 当然月薪和月收入是两回事,但道理是相通的。 "到底怎样做,才能轻松实现月薪破万,迈向财富自由?" 如果你也问过这个问题,不妨先问问自己4个问题: 一、你的工作有未来吗? 有的人明明勤勤恳恳、努力工作,收入却不见长,为什么? 比如说网约车司机。 前几天我坐车,司机和我抱怨,他们投入20多万购置高档商务车,结果好几年了,收入还不够车费。 第一,他们不能挑区域和客人,总公司安排好一切,跑来跑去,只有附近这几块地方,客流有限,所以也谈不上择优。不像上海司机,分分钟给你来个短途拒载。 第二,他们的时间无法重复销售,他就算车技再出神入化,同一时间,也只能接一单。每天就这么几个小时,所以收入有限。 有些工作,千年如一日,薪资不会随着时间、能力、经验、服务和个人努力的提升而大幅上涨;那即使现在月收入一万,也是一份没有未来的工作。 在这样的岗位上,即便是勤勤恳恳的每一天,都是一种"自我消磨"。 房产大V欧神也讲过这个道理。 当他还是职场新人,公司要上一套大型企业管理系统,技术部门迅速扩充到9个人。 系统做好后,部门打算裁掉6个人,保留3个。大家都担心自己被裁。 一天,部门领导偷偷把他领到机房,跟他说:"你可看好了,这是全公司的程控交换机,我教你怎么用……" 领导认真讲一堆:"你学会了没?" 他回答:"没有!" 领导说:"不要紧,我再教你一遍……学会了没?" 他又回答:"没有!经理!" 是他笨吗? 相反,他当然能学会,他也知道领导在保护他。这个岗位是铁饭碗,学会了就能避免被裁掉。 他很感激。 但他也明白,一旦学会这个,他就得长期在机房看机器,这辈子可就完蛋了。因此他宁愿得罪领导,也不能"学会"。 从事重复单一的工作,会不断消耗自己的存量。 而职场人,想要持续上升,就必须要选择一份成长前景广阔的工作,实现持续的增量成长。 王小波说:"年轻人虽然穷,但因为有未来,所以什么都不怕。" 穷是不可怕,可怕的是稳定地穷着啊! 二、你的能力可复利吗?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其威力堪比原子弹。" 爱因斯坦早就意识到了复利思维的重要性。其本质,就是积累和持之以恒带来的指数增长。 有些能力,可以通过长期积累带来"睡后收入",比如写作。 很多人知道作家吴晓波,他在1990年工作时月薪只有70块,职业是记者,所以他的主要技能就是写作。 从1996年开始,他定了一个计划:每年写一本书,每年利用稿费买一套房。 那时候房价还不贵,他做到了。 1999年的时候,他50万买下千岛湖上的一座小岛,如今估值已达数千万元。 这就是写作给他带来的复利。 巴菲特也曾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他的资产经过长期积累,在50岁以后才开始爆炸增长。 对职场人来说,坡就是工作岗位,雪就是技能。 在正确的职业生涯中,实现技能的指数增长,才能最终迸发不可估量的价值。 三、你有议价能力吗? 薛兆丰在经济学课程中说:"员工的议价能力,取决于他在别处的机会,也就是机会成本。"本质其实就是供需关系。 面试的时候,HR经常会问:"你手里有其他的Offer了吗?" 如果有,特别还是竞争对手的Offer,毫无疑问,你的工资会更好谈。 曾经有个朋友,参加面试之后,和面试官聊得不错,互相加了微信。但是几天过去,也没收到回复。 他没着急问,而是去竞争对手公司面试,出来后和标志性建筑笑嘻嘻地拍了一张照,发个朋友圈:"遇到伯乐了。" 很快,他就收到了这边的录用通知。这就是在制造并放大机会成本。 决定议价能力的,除了机会成本,还有边际贡献值。 什么叫边际贡献? 就是在雇佣你时,扣除你的工资,老板还能赚多少? 你能为老板赚越多,你的工资才能越高。但如果你不能让老板赚钱,尽管你能找到其他更好的工作,老板也绝不会给你加薪。 2016年,苹果公司重新高薪聘回退休高管——鲍勃·曼斯菲尔德,他是公认的"硬件天才",也是苹果多款标志性产品推向市场的大功臣。 原本他已经退休,只打算做公司顾问,但库克力邀他返回苹果,成为技术部门高级副总裁,负责无人驾驶电动汽车项目。 凭什么? 凭的就是他丰富的硬件经验,一眼就能看透硬件问题的核心能力。这是他能为公司带来的边际贡献。 资本是市场的信徒。 听起来很冰冷,但资本家从不是慈善家。 商业经济下,核心逻辑只有一个:创造别人无法实现的边际贡献,成为公司无可取代的人,这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四、你敢于挑战那20%吗? 你可能觉得,都是混口饭的普通人罢了,哪有那么多精英啊? 的确,真相如此。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只是普通人罢了。 大家都知道二八定律: 经济学家Pareto认为:在任何一组事物中,最重要的只占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腾讯理财通发布的数据,恰恰符合"二八定律"。 这个社会,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80%的人在为20%的人打工。 就算把全球的财富打乱平分,过一段时间,80%的财富还是会回到20%的人手里。 这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但同时又挺公平。 你想要获得那20%的成功,就得付出80%的努力。 你只看到程序员的高薪水,看不到他们996带来的秃脑门。 你只看到广告大牛满世界旅游,看不到他们被甲方爸爸骂成狗。 你只看到网红直播分分钟到账十几万,看不到他们换衣服擦口红累到哭。 高薪伴随的,往往是成倍的辛劳,是痛苦的自我撕裂和成长。 他们敢于站在风口,一次次挑战未知,尝试突破自己的能力边界。 光是这份勇气和拼命,就值得成为少数人。 但更多人在做什么? 大多数资源掌握者,致力于发明更多的娱乐工具、八卦内容,来迎合人的惰性,获取流量和利益。 大多数底层人民则一生碌碌,在浑浑噩噩中娱乐至死。 完美印证"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阶级固化越来越严重。这固然令人沮丧。但你真的努力了吗? 想突破二八壁垒,普通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付出比80%人更多的代价,突变边界,成为那个不可替代的人。 一边享受着80%人的安逸和平庸,还一遍憧憬20%人的优待,咱有这个命吗? 人人都想追求高薪,想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但有些人痛恨平庸,又死守喝茶扯淡的工作;臭骂资本家,又削尖脑袋巴结领导搞职场厚黑;向往高薪水,又抱着抖音快手不肯多看一眼书。 最怕的是一生碌碌无为,还要抱怨世道不给机会。 职场人,要学会选择一个可成长的领域,锻炼一门可复利的技能,提升自己的机会成本,扩大边际贡献,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这时,你一定不会再苦苦追问:"到底怎样才能月薪破万,迈向财务自由?" 自由,早已写在你的未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