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转型融合改革发展现代服务业


  去年12月18日,东浩兰生集团正式组建。在这过程中,我们过了三道坎。第一道是融合坎。这两个集团源于不同的背景,都是市管大企业,要把这两个企业融合在一起,不能是简单的叠加,互相之间要补充,不是1+1等于2,而是要大于2。第二道坎是增长坎,要有放大效应。我们原来的主营业务不是收入和效益的简单叠加,而是要有主营业务的放大。第三道转型坎不是简单的重组而是要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在"互补、放大、持续"这三个效应的要求下,我们做融合工作,起步较快,也较到位。原来是两个脑袋,两个身体,在市委宣布了班子以后,我们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全部并入了延安中路837号,所有的人员一个月定岗、定编、定员,然后协调各个下属企业,这么快的速度是必须的。
  我觉得最大的坎就是第二道增长坎。这两个企业发展不一样,兰生发展比较早,在改革发展中遇到了瓶颈,增长比较慢。东浩连续十六年高速增长,连续以22%的速度在增长,这两个不同背景的企业放在一起,实现增长,难度相当大。我们班子统一思想,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们有了比较高的定位目标:重组以后,集团要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刚才胡茂元会长说到"新常态",确实,我们要在"新常态"下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是很大的挑战。可喜的是经过努力,截止到8月,我们的销售收入已经过了700亿,去年是948亿,我们在百强企业中是上海的第十五位。这样的增长,体现了规模和效益同步,虽然外贸增长比较困难,也体现了到位的增长。因为兰生传统就是外贸,东浩服务贸易中也有一块是外贸,今年1到8月的海关统计,集团实现了进出口30亿美元,我们今年外贸大概会做到50亿美元。这两位数的增长已经在我们联合中体现了预期的目标。
  关于第三道转型的坎,我们觉得集团所从事的主营业务中,都面临着转型升级,这项任务迫切地放在我们的面前。现在我们的转型是传统外贸的转型和现代服务业的转型。传统外贸的转型,上海其他企业也很有成绩,国内也有做的蛮好的,这也很挑战我们的,现在,我们这个方面也跟上去了,照样站在前面。服务贸易中我们做得最强的就是人力资源和会展传播。人力资源现在可以说已经走了一大步,我们管的120万外企雇员,全部都是信息电子化管理,如果大家有手机,上我们的APP,可以直接看到我们管理服务的内容,都是以信息化的服务来得到对人的增值服务。
  现在,大家都认为我们是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中的第一家,我们在过这三道坎中有点心得、有点体会,主要的体会有以下三点。
  第一,就是我们聚焦主业做好主营业务。我们集团的主营业务,一块是人力资源,一块是会展传播,一块是进出口贸易服务。今年前八个月700多亿元的营收,几乎都是主营业务收入,没有一次性的其它业务收入。我们没有做市场上看得比较好的房地产或者通信,主要是做我们的主营业务。我们聚焦主营业务收获颇丰。今年是我们外服经营30年,现在光一块人力资源今年大概可以超过700亿,而且作为这个行业中的一个领军者,我们连续六年都在全国占有第一的位置。过去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比如说北京的外企他们还要做其他项目,而我们专做人力资源,所以我们在这个领域跑得比较快。
  第二,深化改革使我们得益。我们上海16家外贸公司都是在改革中发展,国资国企过去有配额和经营权,现在放开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条路就是改革。我们当时比较简单,就是经营者群体持股。后来,再一点点打造2.0版本,有限合伙人制。现在一个版本一个版本在升级,我们控制外贸风险做的很好,得益于改革改制使我们有较快的发展。
  第三,就是企业文化建设。2013、2014年我们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坚持一种精神就是"骆驼精神",一步一步往前走。十几年下来,最心得的就是我们刚开始起步的时候,政府部门给我们外经贸商展公司510万的资金,其中51%的控股做会展,十六年来,我们在会展这一块业务上的投资增量超过100亿元,可以说在中国会展企业中,我们跟商务部外贸中心、中国贸促会的会展集团在第一阵营中。
  我想,集团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更多的是得益于在上海这样的环境中发展现代服务业。我们刚刚开始起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期望与在座的企业更多的联手、更多的合作,实现共赢。
网站目录投稿:翠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