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个词很形象,很生动: 见解。 ——见到人生问题,与心里的疙瘩。 ——解开它。 见之解之,问题没了,疙瘩解开,自然就舒心如意。 但是,哪些问题应该解?哪些千万别瞎解? 如何一个解法?有什么技术指南木有? (02) 以前有个国画大师,张大千。 灰常厉害。 但他还嫌自己不够厉害,就留了长长的胡子,印象极深的那种。 张大千的胡子,引发了朋友们的无限焦虑。 终于有一天,朋友们忍不住问他:大千哥,你这胡须倒是蛮有品。可有件事我们不明白,你睡上睡觉时,胡子是塞进被窝里呢?还是在外边? 这个……还真没注意。等我晚上睡给你看。 到了夜里,张大千上了床,钻进被窝。突然想起胡子的问题:咦,我的胡子,应该放在外边?还是里边? 这一想就麻烦喽。 放进被窝里吧,怕压到。 放到被窝外吧,怕翘了。 折腾到大半宿,张大千气哭了:这缺德带冒烟的损友,咋问出这么个怪问题?让人家觉都不会睡辣。 看看,这就是不该解却瞎解,把个国画大师弄神经了。 ——生活习惯,率性由心,自己舒坦就行了。 可别在这儿弄出什么见解,太累。 (03) 有位智者,带了几个学生。 传授思想和智慧。 暑热夏天,大家围坐一起吃西瓜,解暑消乏。 西瓜切好,智者伸手拿起一块,正要往嘴里送。 一个学生站起来:老稀等等,你日常教导我们说:人人处处皆学问,万事万物都是理。那咱们现在吃西瓜,这里边有什么深刻道理吗? 有!智者说:你先认真思考,等我们吃完西瓜,就告诉你。 说话间,智者带着另外几个学生,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把西瓜全吃完了。 然后告诉弟子: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这是人世间最大的道理。 凡事究理,究的就是自然之理。 自然之理明明摆在面前,你却非要另起锅灶另立见解,这叫闹事。 闹事者,不得瓜吃。 (04) 有个非常有名的禅宗故事。 一位修道者,站在江边,看到船只靠岸。 就去找禅师问:禅师呀,你看那条船,靠岸时哗啦啦一声,辗碎了好好多的蚌壳。那蚌壳全都是生命啊,生命是平等滴,无所谓高贵或卑贱。所以我们要尊重生命,不可杀生。可是禅师耶,船靠岸时辗死蚌壳,这岂不是杀生吗?请禅师你告诉我,这是谁造的孽? 这个问题问得好。禅师说:好在哪里呢?好就好在暴露出了你那恶毒的心肠。让我们知道,这些都是你造的孽? 禅师,咱们讲点道理好不好?明明是那条船辗碎的蚌壳,凭什么栽赃说是我造的孽?有你这么不讲理的吗? 禅师说:猫逮老鼠鸡啄谷,虎食牛羊狼吃肉。这个叫自然规律。走路踩死蚂蚁,睡觉拍死蚊子。行船辗杀蚌壳,鹰隼捕杀飞鸟。同样也是自然规律。 规律就是规律,没有为什么,只有是什么。 狼吃羊,不是狼多么邪恶,只因它就是肉食动物。羊吃草,也不是草犯了什么错,只因羊是食草动物。这就是自然现象。你非要在这自然而然之中,强立分别心,搞出个积德或是造孽的分类来,这是最典型不过的惑乱人心。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于自然规律中强立是非标准,让人无所适从,这才是造孽。 (05) 见解是个好东西。 但有些事情,本身就是完美的见解。见到不必再解。 私隐之事不可乱解,这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 生命与自然规律,不要做主观解析,尊重规律,切勿强立善恶。 那么我们的见解,到底适用于什么地方涅? (06) 有俩大学生,暑期单车,穿行中国。 身上只带一点点的钱。 再不疯狂就老了,再不进圈猪跑了——只想挑战自己的生存能力。 呼呼呼,两人骑单车粗发乐。 没几天,钱就花了个七七八八。接下来的日子,可有得熬了。 没办法,自己选的道路,咬牙也得走下去。 又过几天,两人只剩下1块钱了。 饿到两眼发黑,只好拿这么一块钱,找到家馒头店。 店主盯着这一块钱,看了好半晌,最后递过来俩馒头。 馒头虽然俩——但是一大一小。 这下哥俩傻眼了,都已是饿到饥肠碌碌,都想吃那个大馒头。 可又不好意思。 最后,一个兄弟果断把俩馒头一推,爽快的说:你先拿。 好嘞,那老兄真的不客气,伸手抓起大馒头,三口两口下了肚。 推让那位老兄傻眼了,对方真的挑了个大的?他没学过孔融让梨吗?他还是我交心换命的兄弟吗? ——哪怕他把大馒头,掰下来一小块匀给我。 ——可是他没有。 心生芥蒂。 几天之后,两人就分手了。 此后一直关系冷淡。毕业后,再无往来。 过去好些年,推让馒头那位,已经成为大老板。忽一日想起这事来。 他说:这些年来,我都不肯原谅他,觉得他太自私。 可终于有一天,回想当年推让馒头的我,才发现其实我好卑鄙。 ——之所以把馒头推给他,让他先挑,就是想把这个选择的难题,推给他,好让自己避免道义责任。 ——当时内心深处,渴望他能够挑小馒头,这样我即占到了便宜,又避免了道义与利益的两难。 ——可万万没想到,那厮比我更鸡贼,一眼就识破了我的算计。 ——所以他干脆拿起大馒头,让我的谋算落空。 ——我恨他。 ——恨他,不是因为他没吃小馒头,而是他没让我的谋算得逞。 (07) 馒头事件,就是当事人对自己心中的恨意,提出了更高明的见解。 此前,他憎恨学友,理由也很充足,对方很不孔融。居然挑了个大馒头,徜危难之时,能靠得住吗? 自私而又靠不住的人,不该恨吗? ——听起来合情合理。 既然合理,那就开始恨吧。 这个恨,就是心里的疙瘩。带来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直到有一天,当事人学会了审视自我。把心中的恨意,拆解开来,才发现里边隐藏着太多的不堪。 新的分析,新的评判,新的见解,让他认清恨意的来由。心结就此解开,疙瘩由此化解。 终于可以活得敞亮了。 ——我们一生,听到的许多大道理,都是对自我情绪或心里的疙瘩,比较高明的见解而已。 ——听不进去,那是因为你拒绝解开心结,拒绝消解心里的疙瘩。 ——执意的非要活在不爽的状态中。 ——苦是自己找的,痛是自己伤的。 ——莫怪别人。 (08) 见解,不仅应用于自己的心。 更多应用于、社会合作之中。 有个老板,请来拉面师傅,开了家牛肉面馆。 为刺激拉面师傅的积极性,老板与师傅约定:师傅的收入除工资外,每卖一碗面,还可提成5毛。就是希望师傅亮出绝活,让食客吃而忘返。 果然,面馆一开张,生意那叫一个火爆。客人们排成长队,好多人全家打车,专诚从远方赶来。 ——只是老板亏惨了。 因为师傅为招揽客人,死命放牛肉,一碗面里半碗肉,客人当然开心了。 牛肉卖出面粉价,老板能不亏吗? 老板急了,重立章程:此后拉面师傅工资高些,不得再拿提成。 没有提成,师傅不会再放半碗牛肉了吧? 还真不放了。 但师傅脾气也大辣,面也做得超难吃。 ——因为客人的多少,与师傅的收入没关系。 ——对师傅来说,最好是一个客人也没有,不用干活,轻松拿钱,多爽。 ——所以师傅想法设法的,把客人全赶走。 (09) 给师傅提成,他往死里放牛肉。 不给提成,他往死里揍客人。 这可咋个整? 老板左右为难,只好去别人家的店里,看看人家是怎么弄的。 过去一看:嘿,人家都是师傅只管拉面,不出厨房。 负责放牛肉的,是老板娘。 总算是弄明白了。 就是把拉面和放肉这两个步骤,分解开来。 (10) 什么是最高明的见解? 人都有眼,所见皆同。 人都有心,解析分明。 ——区别只是在于:看对地方,解对时候。 你有时会很奇怪,有些人,也看不出有何过人之处,但人家钱赚得多。日子过得舒坦,逍遥而又自在。 凭什么? 就凭了人家看的地方对,解的方法正确。 方法全知道,道理全都懂,但就是弄不对地方,差距就拉开了。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诚然,人生只属于自己,优秀的人不跟别人比。但这话也需要高明的见解,需要见准解对。和自己相比,就该让自己的见解,日益明晰,日见高明。反之,活在纠结的心里,或是做起事情一勺烩,利益盘结纠缠不清。更严重的是在不需要见解之处横生枝节,自我为难,就会活得苦而累。只有对此持有更高明的见解,才能步出纠结与心苦,活回轻松快乐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