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试论司徒班钦对藏族传统唐卡艺术体系的贡献


  【摘 要】艺术是人类独有的情感表达方式,唐卡艺术绘画更是西藏文化所有一支独秀奇葩。司徒班钦生活在十八世纪,主持德格印经院编审工作等,为西藏著名的大学者。在此论文通过翔实资料阐释康区文化巨人司徒班钦对西藏唐卡艺术体系的贡献。
  【关键词】司徒班钦;唐卡;贡献
  众所周知,佛教已经成为了藏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或说主流文化,但是司徒并没有因为佛教才是主流文化,所以对其他学科持不起眼的态度,反而在某些领域司徒对其他学科的贡献远远超越了佛教理论的贡献。那么,什么又是共同明,著名藏学家东嘎大师说:"大五明里除了内明学以外的工巧明、医学、声明学、因明学都是共同明。" i我们在本节讨论的也正是共同明学。通过论述了解他对藏族传统文化的贡献,同时可以能够理解司徒为什么一直享有"班钦"的美誉。
  首先"唐卡"是藏语的译音,藏语里"唐"的意思为平面和柔软,"卡"意为方块,即画在平而软的方块布料上的佛像。这一技术的产生是草原上生活的游牧人们在不同季节的搬迁时,为了方便携带而创造的,它同时反映了藏族祖祖辈辈或历代画师苦苦追求的艺术成果以及千年不变的坚固信仰。在藏族整个绘画历史上,出现了"曼派""钦派"和"噶孜"三大主要派别。"噶玛噶孜"派是脱胎于"曼派"中的,是南卡扎西受到五世夏玛大师和四世佳遭活佛的影响和指导下新创立的。这一画派吸取了很多印度和汉地的艺术特点和风格,成了藏区独具一格的唐卡派别。
  八邦寺竣工后,司徒大师亲自主持绘画和构图了很多壁画,并且在八邦寺他的带领下培样了许多学生,尤其大师主持绘制了内容为《释迦本生傳如意藤》的30多余唐卡画,这一套画卷吸收了印度和汉地"丝唐"的风格,独成一派,即"新噶孜"。据有关资料记载:"司徒大师赴汉地,学习了汉语,研习许多历算和医学书,并翻译成藏文,尤其他孜孜不倦的学习了汉地绘画,之后,他把汉地绘画和藏族传统绘画完美的结合起来,创立了‘新噶孜,并绘制了《释迦本生传如意藤》等。" ii那么这一画派的艺术魅力及独特,主要表现:
  (1)构图的灵活性,色彩、画法、情感表达,尤其是山水花鸟和吸收了很多汉地"丝唐"的风格;
  (2)唐卡的"风景、装饰和房屋等吸收了印度、尼泊尔的画风";iii
  (3)色彩的方面浓重和淡雅结合的非常自如。唐卡中主要画像以浓重来突显出来,主尊的最后线条用金线来画。整个唐卡所设计的环境给人立体的感觉,这都主要灵活应用色彩的技术,绘画的颜料选取的主要是矿物原料,即珊瑚、黄金、松石等珍贵之品;
  (4)"装饰性强。这是藏传绘画共同的特点、噶玛噶孜画派高僧大德的背座都装饰得非常漂亮,而且风格不同。有的有颜色高贵的,金碧辉煌的,有的是很素雅。图案的纹饰很多,上百种,仅仅是衣服上的纹饰都很多。而且装饰得技巧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精湛,使人想象不到可以画到这样的程度,必须用放大镜来观看。" iv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了解,司徒对藏族传统五大明之一,工巧明的部分唐卡或传统绘画的贡献和创意之处。并且知道,司徒大师是一位难得的博学多才,天资聪明的大学者。他一生潜心学习藏族传统文化,特别对藏族唐卡研习甚深,他广招学徒、传授绘画,极大的丰富了藏族传统唐卡文化和增添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内涵。他所建立的德格八邦寺成了18世纪康区的主要文化活动中心,甚至可以说是影响整个藏区的主要圣地之一,尤其是闻名于世的噶玛噶孜的魅力脱颖而出。
  注释:
  i东噶·洛桑赤列编:东噶藏学大辞典.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四月第一版,1049页.
  ii根秋凳子:藏族传统美术概论.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二版,113页.
  iii根秋凳子:藏族传统美术概论.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二版,114页.
  iv谢雪娇:德格八邦噶玛噶孜画派唐卡保护初探.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6卷第5期,19页.
  【参考文献】
  专著类:
  1.司徒曲吉琼乃:大司徒曲吉琼乃文集.八邦寺木印版
  2. 司徒曲吉琼乃:司徒文法.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1982年11月第一版
  3. 泽旺更恰:司徒传记.八邦寺木印版
  4. 噶玛降村主编著:八邦寺志(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0
  5. 策旺多杰仁真:德格土司传(藏文).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年9月第一版
  6. 杜继文主编:佛教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四月第一版
  7.郭须·扎巴军乃、嘉娃罗桑开珠:雪域历代名人词典.甘肃民族出版出版,1992年12月第一版
  论文类:
  1.通拉泽翁、杨健吾:八邦寺暨历代司徒活佛.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二期
  2.刘勇:"藏族传统史学"学科概念分析.中国藏学.2006年第二期
  3.许德存:西藏传统寺院教育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中国藏学.1999年第3期
  4.格西南杰·尼玛达噶:公元10世纪以来苯教寺院的教育制度.选于喜马拉雅的人与神.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5.陈潘: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研究综述.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月
网站目录投稿:醉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