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发现老师们在组织过渡环节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请大家说说什么是过渡环节?都包括那些环节? 过渡环节: 短时间过渡环节:晨间活动与早点之间、早点与教学活动之间、两个教学活动之间、户外活动与餐前活动之间。 长时间过渡环节:午餐与午睡之间、午睡与午点之间、午点与游戏之间。 刚才老师们介绍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纲要》精神,"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并试图营建宽松的气氛,让孩子们学着自己管理自己,建立一些班级规则引导孩子改掉拖沓的习惯,用孩子的自律代替教师的催促。但还存在问题:处理过渡环节的方法比较单一,一般都是用生活环节来代替过渡环节。如:教学活动结束后请幼儿去小便、洗手、看看书等,而且环节之间的转换也比较生硬,以集体活动为主,还是处于高控制状态,还没有真正从尊重幼儿、优化幼儿一日活动的角度去考虑。因此我们觉得,教师在过渡环节的转换中还缺少一定的机智,过渡环节应当有更加自然和有趣的转换方式。 我们应该思考:孩子需要什么样的过渡环节? 让老师们讨论并写下关键词,个别发言。最后达成共识:应为过渡环节营造一种低结构、低密度、低控制,宽松、自主、利于交往、有序的氛围。主持人李萃颖:今天大家都参与得很好,对于过渡环节的重视和改变,是一个师幼共同探索、共同调整、适应的过程。今天讨论了那么多的方法,与好的经验,希望老师们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教师要依据实际的情况,在追随幼儿兴趣并提供支持的前提下,处理好教师指导和幼儿自主之间的关系。让过渡环节成为师生积极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幼儿个性的过程,同时也让这个过程自然、和谐,充满乐趣!我们可以制定怎么样更合理的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