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不幸生于糟糕原生家庭的人也能成为好父母吗


  01
  研究恒河猴的科学家索米曾经发现,那些在养母身边长大的母猴,会继承养母的养育风格——她自己经历过怎样的养育,就会怎样养育自己的后代。   那么,人呢?   很多研究发现,养育风格的确是会"代代相传"的。这里面有基因传递的原因,也有"榜样示范"的作用。而且有研究显示,榜样作用比基因传递更重要。   举个例子,暴力就是一个很容易被传下去的东西,那些小时候不幸被虐待过的孩子,长大后虐待自己小孩的风险就高过普通人群。   然而,有一点是确定的。高风险,绝不意味着"注定如此",只意味着"要多加小心"。   生而为人,我们有能力超越我们的曾经。那些不幸生于糟糕原生家庭的人,完全有机会成为最温暖的父母。   关键,就在"重新反思自己的童年生活"上。   1985年,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玛丽·梅因(Mary Main??)和合作者一起,开发出了一个研究成人对自己童年依恋看法的工具——"成人依恋访谈(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   接受访谈的人会被问到一系列问题,譬如:   能用五个形容词描述一下自己小时候跟父亲/母亲的关系吗?为什么选择这个词,能不能用一段往事来解释你的选择?   你感觉和谁更亲近,父亲还是母亲?为什么?   你觉得你与父母的关系如何影响了你现在的个性?   当你还小时,觉得沮丧难过,你会做什么?   你在童年时失去过重要的人吗?   你的父母会威胁你吗,任何方式都算,开玩笑一样说的也算……   回答完毕后,训练有素的研究者就会分析整个访谈的文本内容。   回答者的具体童年经历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回答者怎样看待、怎样讲述自己的童年经历?有没有将父母美化理想化?是否对父母仍然怀有不能释怀的怨恨?讲述时是否连贯?   "连贯"非常重要。所谓连贯的讲述,就是   ①坦诚,实事求是,说出来的观点有例子作为佐证;   ②讲述得有头有尾,简明扼要但故事完整;   ③回答的答案切题,与问题相关;   ④清晰有序,使人易于理解。   而不连贯的讲述是这样的,   ①有歪曲。或者过度美化,或者过度贬低。因此讲述时会难以找到佐证的例子,   ②有头无尾。或者讲了尾巴却没有开头。有时一开口就停不下来;   ③离题,常常突然说起不相关的事情;   ④讲述一件事时混乱无序,难以理解。   02
  根据以上标准,大人们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拒绝型"(dismissing)。   拒绝型的人,会降低依恋关系的重要性,拒绝承认童年与养育经历对自己性格有影响。他们还往往会美化自己的童年,笼统地说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不错,但却难以回忆起具体的正面例子,有时候说出来的例子又不支持自己的描述。   有的拒绝型人会说自己记不起童年的事。然而,如果问到与父母依恋无关的童年事件,他们却能记得。   拒绝型人是靠逃避来解决旧伤的人。他们尽量让自己不注意依恋相关的事,然而,这种逃避让他们也往往无视孩子发出的依恋信号。在孩子想要靠近寻求安慰时,拒绝型人会逃离,因为孩子的行动勾起了他那些不愉快的回忆。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拒绝型人完全无法共鸣。   在逃避旧伤的同时,他们也逃离了孩子。结果是,拒绝型人,容易养出回避型不安全依恋的孩子。   第二类,是"纠结型"(preoccupied)。   纠结型的人,对父母抱有明显的愤怒,或依然有许多不能释怀的困惑。他们讲述时往往跳跃,不连贯,想到哪说到哪,缺乏顺序。他们常常说一些无意义的词,也常有特别长的句子。容易离题。也容易说个没完没了。   纠结型的人,是依然被旧伤深深困扰着的人。   回忆总是忽然而至,将他们卷回过往。往事常常闪回,以至于他们会忽略了当下的现实。回忆占据了太多他们的认知资源,以至于难以处理当下的对话。   纠结型人会花很多时间专注在自己的过往回忆上,结果就是,纠结型人给孩子的反馈,不是基于孩子的感受和行动,而是基于自己的回忆。于是他们对孩子的反应会有点随机——有时在走神,有时很愤怒,有时又过度体贴过度呵护,在孩子不需要的时候给了太多反应。有时能与孩子的负面情感共鸣,有时又会一味说教。孩子因此会觉得无所适从。   纠结型人,容易养出焦虑型不安全依恋的孩子。   第三类,是"自主型"(autonomous)。   自主型人是真正理解了自己往昔的人。   自主型人可以有很好的童年,也可以有很糟糕的童年,无论哪种,他们现在已经能开明地看待自己的童年依恋经历,承认那段经历对自己的影响。他们讲述时连贯,情感平和,不会对自己的过去充满愤怒,也不会特意隐瞒父母做得不好的地方。   所谓"与过去和解",就是大脑不再一次次将你拉回到过去的创伤里,或者大脑不再顽固地竖起针对过去创伤的防御墙,不再不顾现状,一味坚持旧日的适应模式。   因为摆脱了旧日的阴影,现在才能独立自主。   自主型人更能从孩子的视角体会孩子的需要,不会因为孩子的焦虑而感到受威胁,也不会被孩子的负面情绪勾起自己的痛苦。自主型人能跟孩子的正负面感受共鸣,能接受孩子的独特个性,能理解孩子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愿意在孩子有需要时,为孩子做出调整。   自主型人,是很棒的父母,可以养出安全依恋的孩子。   03
  有些人遇到了很好的父母,直接就与父母形成了安全依恋。有些人,则没有这样的幸运。   然而,即使童年没有安全依恋的对象,在长大后,通过心理治疗,或者通过和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依恋,依然可以得到"获得性安全依恋"。   当我们能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童年,清晰地意识到童年生活如何影响现在,这就是迈向"获得性安全依恋"的重要一步。   理解了自己的过去,也就明白了自己的将来。   过去仍会不时闪现,但你可以平静地看着回忆袭来,看着回忆退去。过去的耳语声再也无法束缚你,你可以根据现在的真实状况,决定自己的行动。   山长水远,海阔天空。即使是当初被错待过的孩子,长大后,也可以自由。   参考资料   George, C., Kaplan, N., & Main, M. (1996). 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 The Authors.   George, C., Kaplan, N., & Main, M. (1985). Attachment interview for adults. Unpublished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Van IJzendoorn, M. H. (1992).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arenting: A review of studies in non-clinical populations. Developmental Review, 12, 76-99.   Van IJzendoorn, M. H. (1995). Adult attachment representations, parental responsiveness, and infant attachment: A meta-analysis on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the 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7(3), 387.   Simonton, D. K. (1983).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hereditary monarchs: Genetic, role-modeling, cohort, or socio-cultural effec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4, 354-364.   作者:游识猷   链接:https://www.guokr.com/article/442560/   来源:果壳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网站目录投稿:元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