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上班途中,驾驶在城市三环路上,只见道路两旁建筑工人头戴橙色安全帽忙碌着,高耸的大吊车一上一下地工作着,传来阵阵的机械轰鸣声,据说城市规划要打造三环,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堵塞状况,要修多座高架桥,三环两边的城市建设那真叫个如火如荼。但见城市环卫工人蹲在中间隔离带三个两个的,打理着花草,清洁车的机械扫帚呜哇呜的旋转着,一派忙忙碌碌的景象,城市像是一个巨大的生物链,离不开各个环节的人们的贡献,各种热气腾腾的场景,让人莫名感动,内心涌起对眼下生活感到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的豪情! 看到眼前繁忙的景象,瞬间脑海浮现出香港消失的另类的九龙城寨,那是一个怎样的城寨啊,那片老街区已经不是一座座拥挤逼仄的房子堆砌出来的城市那么简单了。这里曾经楼宇堆叠,天线缠绕、肮脏湿热,不见天日,老鼠与虫蚁跟人同吃同睡,这里没有道路,只有垃圾堆积的过道,没有阳光,连正午都要点灯,这里曾经有着400多座非法建筑,高度达41米,遮天蔽日。这座不同于当今城市的东方魔都黑帮横行,曾经充斥着"黄赌毒",被称作"人间活地狱",这里曾经是华人圈避而不谈的隐晦之地,却令外国人十分着迷,它诡异的形态后来在众多末世、生化、犯罪的影视和动画里不断出现。它是英国殖民时期的一个罪恶滋生地,一座无政府自治城邦。一个只有0。026平方公里的城邦却挤了近4万人口,平均每人3-4平,是当时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1993年春,科幻小说作家威廉.吉布森在香港启德机场转机时,远眺正在拆迁的香港最大贫民窟,瞬间就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他在游记中写道:我被迷住了,它就像一台机器,运转非常出色,拆迁就像把整台机器给拆开,让你第一次看到里面到底是什么,黑黢黢的窗户使它看上去像一座巨大的蜂巢,既像是死的,又像是活的,那些窟窿仿佛在疯狂地吸收城市的能量。九龙城寨就像一个魔窟、一个毒瘤、一个另外时空、一个被折叠次元、没有约束和管制,疯狂地生长,无数的钢筋混凝土互相搭接,像是一个疯狂的肿瘤,洪荒的源泉,和周围的万事万物格格不入。摄影师Greg着迷般地上百次来到这里,他这样描述道:它虽然是一个被政府遗忘地方,但同时也是一个亲密的社区,居民们没有我们幻想的自卑,反而有一股傲慢之气,寨子里的居民大多数生活得很自在。有人惋叹说它是垂直城市的最初形态,不识货的港英政府却将其夷平为一个超乏味的平面公园。据说拆迁时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奔走呼号,请求不要毁掉他们的家园,不少寨民宁死不走,甚至有人在寨城被拆后自杀,里面世代居住的人们的血肉已经跟这种寨城融为一体,不可分割,他们是多么疼痛跟不舍啊!九龙城寨一方面象征着人民的苦难和贫穷,另一方面,又是西方人眼中代表赛博朋克美学的未来。任何一个建筑师都不会对这样一个微型奇观城市无动于衷,在0.0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发形成了无比复杂但清晰的路网,无数粗暴但有效的交通,十分魔幻。九龙城寨作为一个建筑群却自我生产出城市的功能,居民生活自给自足,具有自我调整更新功能以适应社会需要,并且不需进行专业规划,这是一个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以外相当"强壮"的社会,其运作不假外人,自成体系,富有十足的生命力。它虽然贫穷,但有希望,却能成为社会底层的"创业天堂",没有一个贫民窟有九龙城寨这么注重教育,寨中所有父母不遗余力地送自己的孩子到城外上学,以期他们能够从这个黑暗的底层爬出去。九龙寨城就是这个反乌托邦社会中大部分人的归宿,这个曾经张牙舞爪的魔窟,既是人类悲观的投影,又是人性顽强的光辉,它既包含了罪恶与丑陋,又保留了光明与伟大,在风雨飘摇的晦暗未来,留给我们最后一席喘息之地,虽然是一片灰暗莫测的回忆,留给我们却有感动。 当今的城市就是一个运动着的巨大生命体,垃圾清洁车、洒水车、忽明忽暗的交通警示灯,来来往往的公交车,出租车,穿越城市腹地的地铁,这些城市的细胞每天都在重复着自己的使命,井然有序。天然气管道,自来水管、城市电网输送着城市的新鲜血液,缓缓流淌,犹如一条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它是有生命律动的,它是鲜活的,你甚至能够听到它的呼吸声、心跳声,下水道、化粪池就是它的排泄系统,城市绿肺就是它的呼吸系统,它以巨大的能量吞噬着城市每天的排除的废气、废渣、废水,又以顽强的生命力释放出能量进行自我更新,让我们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无忧无虑。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成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应该像爱惜我们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它,珍惜爱护城市环境,因为我们同是人类命运的共同体,就像九龙寨城一样虽然已经整体拆迁多年,它的过去那样让人不堪回首,它曾经跟香港的社会底层命运息息相关,共同迎接岁月更替,早已深深烙印在香港人心中,永远不会磨灭! 城市的呈现是千姿百态的,有如欧洲中世纪城堡的安静沉稳,有如香港的繁华张扬,有如九龙寨城的诡异魔幻,有如江南水乡的温婉灵动,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城市的功能却都是殊途同归,是我们的精神和肉体的栖息地,城市始终温暖着我们的身心!感动着你我!希望城市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