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信息架构设计大杀器卡片分类法的实施细则


  卡片分类法是一种用户体验设计中的调研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用户,构建符合用户预期的信息架构。
  一个网站是否好用,判断标准之一就是信息组织的是否有条理,用户能否方便地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但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就是,网站上的内容是以公司的角度来设计的,而非以用户为中心(在近期我们针对43个网站的研究中,这个可用性问题排在第一位)。找出最符合用户心理模型的信息架构方案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卡片分类法。
  定义:卡片分类是一种用户体验研究方法,研究参与者根据对他们自身有意义的标准,将写着主题名称的卡片进行分组。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用户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理解各种内容,了解他们的思维模型,最终帮助我们设计符合用户预期的产品信息架构。
  假设我们正在设计一个租车网站,你的公司提供了60种用户可选的车型。你会如何对车型分组,帮助用户快速找到理想车型呢?公司领导可能会使用技术术语,如家庭用车、高管用车和全尺寸豪华汽车。但用户有可能对这些术语不了解,不清楚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这种情况下,卡片分类法就有了用武之地:让用户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车型分组,然后观察他们给出的结果,找出规律。
  Hertz.com:在最近的用户测试中发现,该电商网站的用户在打开租车类型分类列表的时候,并不明白什么是"梦幻车型"、"名贵车系"。还好网站除了分类名字之外,还提供了照片和简单的说明,但如果想在多种类型间对比选择,用户还是需要下很多功夫。卡片分类可以揭示用户希望在汽车租赁网站上找到哪种汽车。
  卡片分类法实施过程,通常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择一系列主题
  其中应包含40~80个网站的主要内容,然后把他们分别写在单独的卡片上。
  提示:避免有相似的名字的主题,这样参与者会倾向于将他们归类在一起。
  第二步:让用户将主题分类
  把写好主题名字的卡片打乱交给参与者,要求他们每次拿出一张卡,把它归类到某一组里。在归类的过程中,可能有些组有很多卡片,有的组卡片很少。如果参与者不太确定卡片上的意思,可以先把它放在一边,当然如果有一组专门用来放"不确定"或者"不明白"的卡片就更好了。
  注意事项: 分组数量并不是固定的,有些用户会分出许多小类别,有些用户只会分出几个大类,这完全取决于用户自己的心理模型是什么样的。
  我们应该在用户进行分组的时候提醒他们可以做各种调整,比如把某张卡片挪到另一组里去、合并两个组、将某组拆分成等等。因为卡片分类是一种自下而上整理的过程,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步:由用户对各个组命名
  当用户已经将所有的卡片都分好组后,给他一张空白卡片让他给各个组起名字。这时,用户如何分组的心理模型就初见端倪了。从用户给各个组起的名字中,你就可以找到很多分类的灵感了。但不要直接在设计方案中使用这些分类名,毕竟用户不是专业人士。
  提示:给小组命名这一步非常重要,这样用户就不会固执已有的分类,而是随时修改各组的内容。
  第四步:与用户交流其思考过程(这步不是必须的,但非常推荐)
  询问用户为什么要这样分组,每个组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更多可以问的问题:
  有没有哪张卡片很容易或很难归类?
  有哪张卡片可以归入两个或多个类别中吗?
  你对未分类的卡片有什么想法吗(如果有的话)?
  你也可以要求用户在分类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样可以收集更多的信息,但也要花一定时间来分析他们。比如说你听到用户说"我觉得应该把番茄放到蔬菜组里。哦不对,番茄实际应该是水果,不能放到蔬菜里,还是放到水果里更合适。"这句话就可以说明用户的确认为虽然水果更合适,但番茄也可以归类到蔬菜。这个信息可以帮助你把蔬菜和水果类联系在一起,甚至如果有其他原因支持,将这两类分组合并在一起也是可以尝试的方向。
  要让用户所分的各个组处于一个合理的数量和大小。在用户进行初步分类的时候(1~3步),你不应该把自己的意愿和偏好强加给他们,但一旦用户完成了初步分组,你可以要求他将数目比较大的组再细分一下,或者把过于零散的几个组整合成一个大类。
  第五步:以同样的步骤对15-20位用户进行测试
  我们需要足够数量的用户才能发现他们思维模型中的规律,建议数量是15人,多于这个数字我们的新发现会越来越少,少于这个数字则可能忽略某些潜藏的用户思维规律。
  第六步:分析数据
  收集到全部数据后,筛选出大部分用户共有的分组、经常出现的分类名称以及那些总被分在一起的卡片。如果你发现有一些卡片总是被丢到一边,那就要确定是因为名字起得不准确,还是因为的确很难和其他卡片组成一组。结合你与用户聊天时所发现的一些定性结论,你可以整合各类规律,最终找到适合用户的系统结构。(关于如何分析卡片分类结果的内容还有很多,会在另一篇文章中详细讲解。)
  卡片分类法的变化形式
  卡片分类法可能存在一些变化,比如用户是否可以自己写分类名称,主持人如何组织整个流程,使用的工具是纸还是电子软件等等。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下面我们就简单的说明一下。
  第一种:开放式 VS 非开放式卡片分类法
  (1)开放式分类法
  也就是上文所介绍的步骤,是最常见的卡片分类法。通常来说,我们所说的卡片分类法就指的是开放式,用户可以任意给分组起名字。
  (2)非开放式分类法
  是工作人员会预先设定好分类的名字,然后再让用户将卡片分到这些定好的组里去。非开放式的方法并不能揭示用户的分类思维模式,而是用来衡量现有的分类结构是否能被用户所接受。有种说法说非开放式的卡片分类法更像是一种考验用户"投篮"能力的方法,看用户是不是能将卡片投到正确的分组里去。它不能反映出用户自然的浏览状态,因为用户会先看分类名称,然后以已有的组为基础去分类卡片。如果想以其他方式替代非开放式卡片分类法,我们建议使用树形测试(也被称为反向卡片分类),这个方法可以用来评估现有的分类方案是否合理。
  第二种:有主持 VS 自由型的卡片分类法
  (1)有主持人的卡片分类法
  包含第四步,也就是与用户交流其思考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有价值,可以发现用户分组的真正逻辑是什么样的。你可以问问题来进行更深层理解,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也可以针对某张卡片细细询问。具体的方案取决于时间计划和预算,但我们推荐最好采用有主持的方式。
  (2)在自由型的方式中
  用户通常和组织者没有直接接触,使用线上工具自己对卡片进行分组。因为不需要组织者和每个用户交流,所以这种方式更快,需要的经费也少。自由型方法可以作为有主持式方法的补充,比如说一项研究中需要三类不同的用户参与,每类20人,一共要60个参与者。这种情况下,如果60个用户都做深入详细交流,那话费的成本就太高了。这时团队可能只对5~10个用户深入交谈(有主持式),其他用户使用自由型方法,完全由用户自主行动,只看结果。
  第三种:纸质卡片vs.电子卡片工具
  (1)纸质卡片
  是卡片分类的传统工具。把所有主题写在纸上,用户可以在很大的操作空间里移动、分类。使用纸的最大好处就是参与者几乎没有学习成本,他们只要把卡片分类成几小堆就行了。而且这是一个很灵活的过程,用户能快速更改自己的想法,或者直接推倒重来。如果有大量卡片的话,相比于在电脑上拖动电子卡片在桌子上整理纸质卡片也更容易一些,因为电脑上可能没法显示数量太多的内容。使用纸的缺点是研究人员必须手动整理用户的分组结果,人工地分析这些数据。
  (2)使用电子卡片
  通常是某种在线工具,用户可以在线拖动分组等等。这种方法通常来说对于研究人员是最简单的,因为软件大多可以自动分析用户的分类结果,并把最常见的分组方式整理出来,还能告诉你哪些分组名是用户自己想出来的,哪两种卡片经常被分到一起。电子大片的缺点是技术问题可能影响最终的测试结果,用户可能因为某些软件问题操作不畅,甚至有时会影响他们的关键操作,比如自定义一个新的分组等等。
  卡片分类法是梳理信息系结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我们用的是纸质卡片的话,实际上我们现在使用的流程和23年前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卡片法有很多种变化形式,上述的各种类型也名不能囊括所有的方式,但他们大都大同小异,你要根据自身的目标和资源选择不同的方法。
  结论
  卡片分类法在信息架构领域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你了解用户对于产品中提供的内容是如何理解的。通过卡片分类法,设计师可以将产品内容更好地组织起来,更符合用户的思维模型,而非仅从公司的视角出发。在设计分组的策略时,也可以把其他研究方法配合卡片分类法一同使用。
  原文作者:Katie Sherwin
  原文地址: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commitment-consistency-ux/
  译者:不器,微信公众号:MUXDesign(熊猫设计院)。
网站目录投稿: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