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how)创业,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讲都有不同途径和方法,廖锦登"曲线创业"之路,可能更适合今天想创业的大学生。 从高中开始,就喜欢电脑和IT技术的廖锦登,2007年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系多媒体专业(网页设计方向)毕业后,并没有马上自己开公司,而是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着先打工、后创业的计划。 廖锦登对深圳的网络公司进行全面分析后,主动寻找不同的公司,不计地位、报酬,想方设法去打工。他有计划地依次应聘到大、中、小型的公司里做网页设计。表面看是在打工,其实廖锦登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打工者。在打工的过程中,廖锦登非常注意观察和学习不同规模的公司在经营和管理上的不同风格。他在一家公司工作的时间最短的只有两个月,最长的也只有四个月。在频繁的跳槽中,他了解了这些公司优秀的管理模式,学到了创业与管理的实践经验,也结交了业界的朋友。这对他以后的创业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在工作的同时,廖锦登还多次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创业培训和论坛,在这些活动中,更激起了他的创业激情。他在创业意识、创业理念上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同时也认识了很多创业的朋友。 2008年初,廖锦登着手创办了深圳市深一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开展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平面设计和软件开发等业务。公司凭借着优秀的人才资源及高效的服务体系,在行业与客户中赢得了很高的赞誉。与许多创业公司不同的是,廖锦登开始创建公司时,就注意企业文化的建设。他提出"提升企业化信息建设"是公司的发展使命,公司的口号是:"深一互联,品质第一,服务第一,客户满意第一"。廖锦登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力争创深圳的第一品牌"! 在公司的起步阶段,人手不多,廖锦登晚上经常要工作到12点多才回家。有一天晚上1点多,已经入睡的廖锦登忽然接到一个客户的电话,客户要求马上删除他的网站上一些个人的资料,虽然这些资料是按照客户的要求在网站上发布的,现在却突然要求删除,但廖锦登没有抱怨,马上对网站进行修改。这样的事情在廖锦登的工作中并不少见。 在繁忙的创业过程中,廖锦登依然坚持学习。他说,只有持续学习,才能不断创新企业的文化和理念。 从着手创办深圳市深一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到现在,公司已经成为深圳地区较具规模和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服务提供商。签约客户已达4000多个,同时公司还先后与搜狐、网易、新浪、百度、网站商务通、yahoo、Google等各大门户网站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一互联"网站已成为知名品牌,仅旗下的深圳天天厂房网,日访问量就突破10万人次。 廖锦登的创业之路,可以给我们如下的启示: 途径 廖锦登在确定了创业目标后,走的是"曲线创业"之路,选择的是"先就业后创业"的方式,这种方式特别适合毕业时想创业但又不具备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创业者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对大学生而言是一个根本性的挑战。在就业的过程中,廖锦登不断积累知识、观念、资金和业务能力,学习他人的经验,进行人脉积累,使自己渐渐具有迈过创业门槛的能力。 学习 要想创业,必须学习。向谁学?向成功者学!怎么学?廖锦登参加创业培训,去相关企业边工作边学习。 学习提升创业高度。学习应该成为创业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场是无情的战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想长久地生存与发展,创业者就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地去掌握日新月异的知识与观念。知识与观念是创业的武器,是创业的力量。没有学习力,就没有竞争力。创业者只有不断学习,所创企业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创业者不仅要学专业知识,还应学习管理知识、商业知识、财务知识、税务知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在创业过程中,专业方向的知识要深,与之相关的知识要广。只深不广,就会由于知识面的狭窄而无法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创业陷入困境;只广不深,对事物的认识则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表面,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影响创业企业的效益。廖锦登的成功,受益于他不断地学习。 "偷师" 廖锦登在就业的过程中,不断跳槽。与其他大学生跳槽相比,廖锦登的跳槽更具有计划性和主动性。他依次到大、中、小型公司工作,工作的目的是"偷师",是用别人的资源练自己的手,这是快速学习的一种方式。他学习所在公司的运作模式、管理模式、技术水平和企业文化,这些为他日后的创业提供了模仿与创新的基础。 "借势" 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要学会在夹缝中求生存,学会"借船出海","借势"来发展自己。 借政策之势:目前为帮扶大学生创业,全国各大城市都有相关创业培训补贴、免费创业咨询及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出台,还有税收及管理费收取等优惠政策。廖锦登的创业,就得到了公司所在地——深圳市宝安区政府的支持,宝安区政府在政策上、宣传上、客户上为他提供了有力的援助。 借发展之势: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每年都会催生诸多新行业。在新兴的市场中,大学生因为没有传统经验的束缚,往往能够出奇制胜。电脑清冼正是一个新兴产业,廖锦登用其独特的专业发展眼光,捕捉到了这一行业需求的契机,使自己的公司"借势"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