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类认识自身,离不开精、气、神;观察自然,讲究天、地、人。二十四节气,正是我国上古先民把人置于天地之间,考察气候变化与人类自身关系,从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 乍看节气的名目似乎杂乱无章,稍加分析其实条理分明: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指明了日地相对位置决定的天文气候背景。小暑、大暑、小寒、大寒道出了一年中最热最冷的时候。雨水、谷雨提醒春雨从小到大的自然规律。清明、小满标志着花季和雨季最令人瞩目的景观;谷雨、芒种是倍受庄稼人关注的农时,还有五个分别表征不同凉、寒程度的节气——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处暑显示夏日的余威,而最特殊的要数惊蛰,它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向天地之间的万物之灵通报春回大地的消息。历经干百年,华夏祖先用他们那敏锐的洞察力和诗一般的感受谱写了二十四首古老的歌,它既是对我国古代气候的准确表述,也是研究我国气候科学基础,而且在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特别是农事活动中,仍有一定使用价值。民间还流传许多谚语,对各地区不同的节气特征提供了很好的补充。 作为指导现代化百业运作,廿四节气的定性描述就远远不够了。好在专家们已经对我国各个不同地区的气候作出了详细的研究,其有关著作和资料已成为决策者案头所不可或缺的参谋。无论如何,对廿四节气这古老的歌了解多一些,办事决策时记得考虑气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分"天助我也"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