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治新政府解散藩兵组建御亲兵和镇台兵后,日本帝国陆军开始谋求统一的军服制。最初日本军制都以法国陆军军服为范本,但从普法战争的结果来看,明治十九年(1886年)进行了修订,从明治19年2月24日明治新政府内阁颁布《14号下士卒》以及明治19年敕令《第48号将校》中,日本开始效仿德国陆军军服。但是,在明治"38年、45年制式"中,日本又大量采用了法国陆军式的领章、肩章等。之后受到各西方列强军服的影响,通过对其研究,日本帝国陆军逐渐构建了一套自己的军服制。 在明治33年(1900年)敕令《第364号统一陆军服制》之前,"陆军将校服制"和"陆军下士以下服制"分别规定:"陆军服制"内的陆军服制表图中,"将校军官服制"和"下士官兵服制"被区别开来。另外,基本上将校军官服装内,有一套军装属于他自己定制的私人物品,可根据各自品味和财力来决定,包括细微部分的设计制作,可从中体现各种各样的个性。一些量身定制的将军服追求"时尚"、"潇洒"、"时髦"的帝国陆军文化。虽然从明治初期开始就一直存在这种现象,但到了昭和时期,这种倾向尤为显著,在大正11年制式末(1922年)·昭和5年制式(1930年)·昭和13年制式(1938年)中,年轻军官之间称为"青年将校文化"的现象风靡一时。 针对陆军文职人员,除上述规定外,还规定了《陆军文职从军服制》,制定了相当于陆军军服的从军服。另外,这种从军服在制式和等级阶章等方面与正规军服不同,比较独特。 日本天皇的军服 明治维新后,日本天皇的衣食住行也逐渐欧美化,西洋式的御服(天皇的衣服)显得必要起来。明治5年制备了与同年制定的文官大礼服相似的正服。但是,御雇外国人迪·布斯凯建议到:"法国皇帝身穿武官大将的制服,不穿文官制服。"日本这才制定了军服风格的御服(御軍服)。明治13年10月11日《太政官布告第55号》规定,制备以陆军大将的制服为基准的陆军式御服。该公告只限于陆军式御服,没有制定海军式的。 明治13年的布告后来被大正2年《皇室令第9号》取代,新规定了"陆军式御服"和"海军式御服"。基本上和一般的陆海军大将没有区别,但是军衔肩章比一般的要长一些,除了显示陆军大将的3颗星之外,还附加了一个大的菊花章。一般情况下,除非参加海军典礼穿"海军式御服",天皇一般都身着"陆军式御服"。 日本帝国军队正装礼服 根据不同年代,应该穿正装的场合大致如下: 新年 三大节(新年宴会、纪元节、天长节) 特别谒见进京 参拜贤所 陆军首创 靖国神社大祭日 阅兵或仪仗服务 任官、叙位、叙勋 自家的贺仪、葬礼和纪念摄影时 1873年(明治6年)9月24日制定了《陆军武官服制》(明治6年9月24日太政官布告第328号)。将校军官身穿立领双排口的金色肩章外套、长裤、短靴的正装。经过部分细微的修改,这个基本形式一直沿用到日本帝国陆军军服制废除。 根据1879年(明治12年)3月18日制定的《陆军服装规则》,将校军官以上制服配有装饰带的帽子、正衣、正裤;会计,军医,马医部的佐官(校官)以及参谋科尉官制服为白手套、罗马领、装饰绳(仅参谋科及传令使)、正剑及短靴。 根据1900年(明治33年)的《陆军服制》(明治33年敕令第364号),一般将校军官的第一种军帽是深藏青色绒毛的料质(颜色接近黑色)。帽徽旭日章是金色的,直径1寸7分。遮阳帽檐是皮革,正面是黑色,背面是萌黄色。下巴带是黑色皮革,宽3分5厘。根据等级在袖口上编织金色细线,将军以上还配有一条宽龟纹。 根据明治45年2月24日敕令第10号的修订,将第一种军帽改称为正帽,同时帽檐的背面变成黑色(原本是萌黄色),下巴带的宽度3分7厘(变粗2厘),下巴带扣直径3分5厘(变大5厘)。 根据昭和13年敕令第392号的修正,将校军官正衣各部位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