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一把小菜了不得绿色食品闯市场


  ■一顿饭发现绿色蔬菜商机
  赵南平是江西宜春市西坑乡的一个青年农民。2002年高中毕业后,以3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想干一番事业的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他一边参加省农业大学的函授,一边打工。2003年5月6日,赵南平辗转到了广州。刚出火车站门口,偶遇初中时的同学周向东,他是来接人的。老同学相见分外亲热,随后便邀他与客人们一起用餐。面对满满一桌菜肴,客人们对大鱼大肉不感兴趣,却对一盘"龙须菜"情有独钟,转眼间便一扫而光。周向东告诉赵南平,在酒楼、餐馆最抢手的就是无农药、无化肥等无公害的绿色蔬菜。
  听了老同学的一番话,联想到刚才客人们吃"龙须菜"时津津有味的情景,赵南平豁然开朗。心想,如果自己回到宜春专门培植绿色蔬菜,经济效益肯定会很好。
  赵南平放弃了打工的念头,决定回家自己创业。
  他买来了许多种植绿色蔬菜的书,租了一间房子,购置了种豆、育苗用的盒子、培养液的原料等,开始试种。这些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赵南平培育出来的"龙须菜"长到3寸来高,便出现枯黄现象,随后便烂掉。接下来种了几次都出现了同样情况。赵南平百思不得其解。为了不让自己的事业半途而废,赵南平来到了省农业大学,找到了一位对培育室内蔬菜颇有造诣的张教授。听完情况介绍后,张教授便对赵南平说,这可能是室内细菌太多或温度控制没掌握好所造成的。接着张教授还详细地给他讲述了一些应对的办法。赵南平根据张教授讲的方法,经过十几次的反复试验,终于把"龙须菜"成功地培育出来了。
  ■打绿色品牌 小菜走进大宾馆
  赵南平把"龙须菜"一兜兜地割下来,然后放在菜市场去试销。尽管他开出的价钱并不贵,但买的人却寥寥无几。人们似乎对赵南平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叶片翠绿、形状如花的蔬菜并不认可。
  赵南平对"龙须菜"所受到的冷遇并不感到特别沮丧。他想,人们接受一个新品种总得有个过程。为了把"龙须菜"迅速打开销路,赵南平来到市区的各个宾馆和酒楼,挨家挨户去推销。酒楼的采购人员对他说:"你这种绿色蔬菜,外观上看上去是很好,但吃下去是不是有问题呢?如果顾客为此吃出了问题,那会影响以后的生意,因此我们不敢贸然买你的‘龙须菜。"这位采购员的想法说出了大多数酒楼、宾馆的顾虑。尽管赵南平费尽口舌,介绍"龙须菜"是无农药、无污染培育出来的,维生素含量高,营养丰富,口感好,但人家就是不相信。无奈之下,赵南平只好找到市中心的一家酒楼老板,不仅把"龙须菜"免费赠送,还自己在这里消费一星期,每餐以20元一盘的价格点一盘清油炒"龙须菜"。这一招果然很灵,老板看到赵南平不但吃得津津有味,而且丝毫没发现任何问题。
  到第六天,有个广东老板来这里用餐,看到赵南平在吃"龙须菜",他也点了一盘。从这天开始,这家酒楼成了赵南平的第一个客户。
  绿色食品"龙须菜"口感好,营养丰富的消息在市区餐饮业不胫而走,不仅小酒楼、饭店找上门来预订,连市区几个四星级的高档宾馆也派人找到赵南平,要求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赵南平在市郊租了一个旧车间,并聘请了十几名员工,把"龙须菜"的产量又一次上了台阶。
  ■产供俏一条龙 市场前景更广阔
  2004年10月,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将在宜春市举行。宜春的各大宾招单位早早就跟赵南平签订好了合同,要他保证运动会期间的绿色蔬菜供应。赵南平也很珍惜全国农运会的良好机遇,争取把他的绿色品牌推向全国。
  2005年3月,赵南平又一次来到省农业大学,找到了张教授。他想再一次把产量翻上去,询问是否可以把室内培育"龙须菜"改为在地里用暖棚培育。张教授回答他,自己正在搞这个课题,并想跟赵南平一起合作完成。
  赵南平喜出望外,立即用车把教授接回宜春。在教授的精心指点下,在短短的两个月,赵南平在地里用暖棚成功培育出了绿色蔬菜。不仅原有的"龙须菜"持续稳产高产,而且还陆续培育出了"芥花菜"、"雪青菜"、"蝴蝶菜"等几十个新品种,这些菜都属新鲜绿色食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以凉拌、清炒、煲汤等,也可以作为火锅的用料。赵南平的一系列无公害蔬菜在农运会推出后,深受顾客的好评。随后在当地掀起一股绿色食品热,而周边市区的宾馆、酒楼也慕名前来向赵南平订购绿色蔬菜。
  2006年5月,赵南平挂牌成立了"南平"无公害绿色蔬菜有限公司。他准备把业务向广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拓展,实现产供销一条龙。
网站目录投稿:念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