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被逼出来的汽车先机


  时下正在蔓延的金融危机,对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来讲,可以说蕴含着七大"倒逼机遇"。
  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当前在一些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四论",即四种悲观情绪:一是"冬眠论",发展"暂休",企业遇到困难就感到前途渺茫,畏缩不前。二是"过冬论",认为挺过现在,就将迎来"艳阳天",把"宝"押在2009年。三是"淘汰论",认为自己迟早要死,所以干脆就"坐着等死"。四是"埋怨论",对前一阶段宏观调控与眼下扶持政策有些怨言。
  笔者以为,危机危机,"危"中必有"机",就看我们怎样去看待和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对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来说,可以说蕴含着七大 "倒逼机遇"。
  内需机遇——国家投入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的主要基调是: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不断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安定。从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来看,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将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2008年四季度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 000亿元,2009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 000亿元。实际上,大规模投资已经拉开序幕,据统计,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12重点省市在约100天时间里计算,共批复或开工14 829亿元的投资项目。这其中无论是投资额最高的铁路建设,还是地铁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都会采购大量商用车,商用车及零部件企业可以率先从中受益。
  政策机遇——政府支持
  首先,从国家金融政策来看,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确保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及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支持扩大内需,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一是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大幅调减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除停发9年期央票外,1年期和3个月期央票发行频率也已降低。此外,针对存款类金融机构新推出短期招标工具(TAF),为流动性出现暂时困难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二是促进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继续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及CPI涨幅的变化,灵活调整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扩大信贷投放。近期将指导政策性银行在年底前再追加贷款1 000亿元,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及农副产品收购;鼓励商业银行对年底前1 000亿元中央投资项目提供配套贷款。预计2008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将超过4万亿元。三是加强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中小企业、"三农"、灾后重建、助学、就业等的信贷支持,加大对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过剩产能转移、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同时继续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四是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融资功能。大力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扩宽企业融资渠道。五是进一步改进中央银行金融服务,确保扩大内需后增加的现金供应。大力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畅通国库资金支付清算渠道,扩大国库直接支付涉农、救灾补贴等政府性补助资金范围,提高社保基金收缴和社会化发放效率,确保各项财政支出资金及时安全拨付到位。
  其次,从国家财税政策来看,千亿减税方案已获批准,所有工商企业将受惠,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推进技术进步。此次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是:自2009年1月1日起,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不分地区和行业)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为预防出现税收漏洞,将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排除在上述设备范围之外。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我国适时推出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于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此项改革将使企业税负普遍减轻。据测算,财政预计将减收超过1 200亿元,是我国历史上单项税制改革减税力度最大的一次。
  再次,国家将出台支持汽车等九大行业发展的政策。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在会上表示,大力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编制并组织实施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9个支柱产业振兴规划,保护和发展好支柱产业、骨干企业、重要产品和重要生产能力。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重点抓好钢铁、汽车、煤炭、电力、水泥等行业的兼并重组。
  时代机遇——转型升级
  以湖南江滨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这是一家生产经营高中档柴油发动机活塞、齿轮、机油泵的专业化企业。该公司面对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不搞"冬眠"搞"冬泳",苦练内功,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提升"企业素质",进一步加快产品的转型升级步伐。
  首先,在新产品开发上,积极开发"三新"(新技术、新结构、新概念)、"三高"(高性能、高技术、高附加值)活塞新产品。积极紧跟和顺应市场发展要求,大力搭建欧Ⅲ、欧Ⅳ产品研发平台,顺利实现了产品向欧Ⅲ、欧Ⅳ排放标准的升级转化。2008年共开发欧Ⅲ、欧Ⅳ以上活塞新产品共98项,占新产品开发总量的 65.3%,同比增长131%,为公司下一步在市场技术转型升级中提供了产品和技术支持。其次,在产品体系链条的延伸上,积极构建"三个三位一体",即生产活塞覆盖范围实现"海(舰船、船机活塞)、陆(柴油、汽油发动机活塞)、空(航空发动机活塞)"三位一体;产品销售渠道实行主机、配件、外贸三位一体,积极构建主机、配件、外贸"442"市场体系;产品开发设计实现全钢活塞、铝基活塞、组合式活塞三位一体。再次,在新材料研发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一是公司进一步加大产学研合作步伐。2008年10月11日,公司与中南大学签署新型活塞材料研究中心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构建国内一流的新型活塞材料研究与开发平台。二是继自主研发JB—2新材料之后,公司又加强了镶圈新材料的研发,并取得了成功。去年10月18日,《中镍奥氏体镶圈材料的研发》项目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居国内领先水平。第四,在产品结构调整上,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公司坚持"专注增压、专注环保",在产品生产结构上,积极紧跟市场脉搏,不断加快欧Ⅲ、欧Ⅳ产品的切换步伐,逐渐减少、淘汰低档次、低效益、不符合新排放标准要求的产品,加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排放活塞产品的生产研发力度。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活塞产品由2006年每只活塞售价90元左右增至目前的104元以上;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排放活塞产品明显增多,增压环保活塞产品比例达到90%以上,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了江滨活塞的档次与科技含量。
  管理机遇——提升素质
  技术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当前,商用车及零部件企业应坚持以管理创新为抓手,苦练内功,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提升企业国际化素质。第一,加强成本管理,降本增效。如:湖南江滨公司在成本管理上,积极开展"成本风暴"行动,坚持十大举措降成本,取得明显效果。2007年,降本增效600万元以上,2008年预计降成本1 000万元左右。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降低了因原材料价格暴涨、产品售价逐年下降而带来的经营风险。通过强化成本管理,带动和促进了企业的全面科学管理,促进了经济效益和赢利能力的提高。第二,加强"节能减排"。该公司坚持"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三管齐下,用心做好"加减乘除"法,着力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取得了良好成效。2008年1月~11月万元产值增加值能耗下降33.5%;材料利用率和铸造出水率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74和1.73个百分点,每只活塞能耗与2007年同比下降14.4%。第三,加强培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少商用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国际化素质亟待进一步提升。当前,商用车及零部件企业应抓住金融危机造成订单减少、生产任务不足的有利时机,加强全员培训,提升全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如:湖南江滨公司自2008年12月以来,将开展全员专业技术素质提升学习培训作为苦练内功、应对危机的一项重要措施,积极组织全员进行大规模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生产、"6S"管理等基础管理理论,为迎接下一步经济的复苏储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
  产业转移机遇——吸纳人才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大批欧美金融机构和汽车企业面临破产倒闭,不少国际知名大公司、大集团纷纷裁员,许多具备高层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丰富市场运作经验的经营管理人才亟待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这无疑是一个吸引国际高端金融人才和汽车各方面专业人才的好机会。商用车及零部件企业应积极准备各方面条件,趁机加大对各方面人才和技术的吸纳,研究制定人才发展、吸纳、储备战略,形成人才储备库,支持企业产品产业升级。
  国际投资机遇——避险寻机
  尽管金融危机使美欧一些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出现了资金紧缺的问题,但是大量国际创投资本仍在世界各地寻找投资机会。在发达国家动荡的金融市场背景下,中国、印度这类高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创投资本寻求新增长机会的市场。这对中国商用车及零部件企业来说,是吸引国际投资、进一步加快自身发展的又一大利好。
  "走出去"机遇——融入全球
  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虚拟经济泡沫的破灭,极大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破产、股份的转让,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机遇。在200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年会上,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处长支陆逊介绍了商务部在推动汽车出口方面的具体措施和相关进展情况。他透露将从7个方面推动汽车出口。首先,可能会拿出几百个亿来鼓励出口,增加中央外贸发展基金的规模,除了原有的支持方向外,还要拓展它的使用范围,支持一些共性平台的建设,这些共性平台包括信息、检测、培训等。去年至今,商务部已经支持汽车行业搭建了十几个平台,支持了十几家汽车企业。其次,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相关的认证、培训、参展事宜,现已在执行中。其三,支持企业的品牌建设。支陆逊说,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汽车的品牌魅力得以彰显,没有品牌就没有出路。商务部会在汽车企业到国外注册、登记、引进国外技术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其四,商务部将会给予"走出去"的汽车企业包括信贷方面的资助。其五,鼓励企业积极利用国内外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来化解降低产品出口的风险。支陆逊表示,商务部的调研发现,很多汽车企业接到了不少订单,但在收取货款方面面临风险,对此,商务部鼓励企业利用国内外商业保险公司,降低这一风险。其六,继续培育和支持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及基地企业。其七,为企业提供免费或部分有偿信息服务,对汽车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加大投入。为汽车企业提供出口国的市场信息、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市场结构、市场容量、技术标准和要求、认证要求、认证的程序方面的信息,为企业出口指明路径。商务部有关部门正在整理11个重点出口国家的汽车市场资料,随后会免费发放给出口基地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并在网站上公布。这七大举措,将进一步加快商用车及零部件企业 "走出国门"的发展步伐。
网站目录投稿: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