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些名字:国学大师钱钟书、著名诗人臧克家、大作家沈从文、数学家华罗庚——哪一个不是涂满了光环,为人赞誉。 可是这些人的出身呢? 钱钟书入清华时数学只考了15分,沈从文小学都没毕业,臧克家数学极差,华罗庚是小店员。如果放在现代,这些人绝对不会成为优秀学生,别说清华北大等名校,就连一般的大专也上不了;别说大学教授了,就连一般职员也当不成。 其结果呢,只怕别说光环耀眼的大师了,只怕泯然无闻矣。 更远点来说,李春霖谁知道,蒲松龄呢?如果知道前者是科举状元,春风得意者;后者却都是落榜者,落落不遇者,你又该作何想?状元的锦绣文章早散入历史烟尘,为人不睬,不遇的才子和他的作品却名噪天下,星光闪耀。这又怎么说呢? 这就启示我们现在的选人用人机制,还有学习教育。考试分数当然重要,它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理解水平的一次测量,但它只是一方面的能力,只是一时的测试,其它并不能说明什么。我认可一个家长的一段话:老师从成绩里看不出你体育多好,从成绩里看不出你口才多棒,从成绩里看不出你语言多美,看不出你画画多好。 所以,除去以考试作为判断标准,更要引入综合客观的评价方法。除了考试成绩外,学生的个人特长、综合能力、实践素养等材料也十分重要。从这些材料里,他们才能更客观公正了解一个人,从而认识其学识才力潜力,适不适合学校,从而决定录取与否。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既然"降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也要不拘一格,才能真正发现人才,施展人才之长。所谓英雄不论出处,正是此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