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时间管理中常见的个思维误区你躺枪几个


  文 | 亮儿
  01.学时间管理会变得很死板,像机器人一样
  我刚开始内心抵触去学习时间管理就是因为这一点。
  那时,我觉得学习时间管理会变得很死板。每天几点钟要做什么事都安排好了,那不就变得和机器人一样,活的无趣,并且失去生命的温度了吗?
  而且,我觉得学习时间管理会失去娱乐和放松的时间,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时间管理里面也有细分的模块:工作、爱好、社交、家庭、健康、素质、娱乐等等。时间管理其实就是为了让你工作的时候高效的工作,娱乐的时候尽情的娱乐。
  劳逸结合,松弛有度,这才是时间管理的核心所在。
  因此,学习时间管理是为了让一个人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并游刃有余地穿梭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不是像一个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一样,死板乏味,恪守成规。
  劳逸结合,松弛有度
  02.时间管理就是1个小时做好几个小时的事情
  很多人认为,时间管理讲究的就是高效的利用好每一个单位时间,然后把每一个单位时间里的工作效率都提高。
  但如果大家这样去实践过几天,就会发现并不现实。为什么?
  在时间管理中,有一个很容易给忽视的点,就是精力管理。当很多人在一味的追求高效时,却忽视了自己的精力值。
  一个小时做三个小时的事情,表面看上去的确是很高效,但是你的精力往往却比三个小时做三个小时的事所消耗的精力还要多。
  其实提高单位时间效率的本质是:短期的高效。
  大家还记得考试之后的疲惫感吗?精神高度集中,大脑也在高强度的运作,效率的确会提升。但代价就是,在这之后的疲惫感,也会成倍的增加。
  如果精力得不到保障,只能是保证片刻的高效,而不是长期的高效。
  一个小时做好一个小时的事情,表面看上去好像再普通不过,但是坚持下去之后,是长期受益,并且持续高效的。
  所以,管理好精力,是高效能的基础。效能是建立在巧妙管理精力的基础上的。这一点,千万不能忽略。
  管理好精力,是高效能的基础
  03.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记录下来
  这也是很多人对时间管理产生的一个思维误区。
  时间管理的作用是帮我们节省时间,并用好时间。
  像吃饭、睡觉、洗漱、上厕所这些日常的琐事,虽然也花费了时间,但是并不需要记录下来。
  我们需要记录的,是能得到产出和收益的事件。而生活上的这些琐事,是没有产出和收益的,所以我们不需要记录。
  要知道,我们学习时间管理就是希望能节省时间,不造成时间过多的损失和浪费,从而高效的工作和学习,并进行自我提升。
  那么,我们需要记录的是哪些事件呢?
  例如:阅读、写作、跑步、健身、上课、瑜伽,或者练习某项具体的技能。
  总的来说就是:投入以后有产出和收益,并能让自己在知识板块有所收获,或者在某个领域有所进步和提高的,就需要记录下来。
  记录有产出和有收益的事件
  04.短时间内就能出效果
  很多人觉得,既然开始做时间管理之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都能够得到提高。那么,自己所学习的某个领域也能在短时间内出成绩吧?
  其实这是不太现实的。
  在知识管理领域里,有一个对知识层次自我检验的象限。
  从左到右,依次是:了解-掌握-熟练-精通。
  大部分人说:"听过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原因就是他们大多数都只停留在对知识和道理了解的层面,就连基本的掌握都还没做到,更别谈熟练和精通了。
  所以,想要看到自己在某个领域从0到1的进步和成效前,需要在做好时间管理的前提下,坚持3到6个月。
  另外,千万别相信那些所谓的速成,速成要么是成功者的谦辞,要么是商家的噱头。
  了解-掌握-熟练-精通
  05.一直做,不需要回顾和总结
  前面那句话是对的,要一直实践,一直行动,但后面那句是错的。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回顾和总结也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从而流失更多提升自己和处理核心事件的时间。
  但是,回顾和总结是不同于吃饭和洗漱那些生活上的琐事的。
  及时的回顾和总结可以得到对应那段时间管理的反馈,从而进行优化,调整,和不断的迭代。
  大多数人没有记录和写作的习惯,但往往就是这些习惯,能帮你在看完一本书后,更好地进行消化和吸收。而且,还能根据你的理解,提炼出对你有帮助的观点和内容,为你所用。
  同理,回顾和总结自己时间管理的情况,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所以,是非常有益,并且非常有必要的。
  回顾和总结能及时发现这段时间管理里的问题和不足,并且可以及时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时间管理系统。从而,更高效的把握时间,提升自己,玩转生活。
  (时间管理中常见的5个思维误区,你躺枪了几个?)
  亮儿原创文章,欢迎转发给你的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公众号转载请通过简信联系作者本人获得授权,谢谢你的支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网站目录投稿:灵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