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经常能看到一些人写的在国外听课的教育感悟,有些还成为一项研究甚至出版成书。对于这类文字,一般人笑笑就过去了,但如果此类观点或实践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接受,并大规模地付诸行动,后果就显得有些严重,比如最近一篇文章就让我不淡定了。 一篇热传文章《为什么美国课堂不讲落实》的逻辑是这样的:在美国课堂听课时看到教学目标不落实的现象,发现不落实是为了保护学生兴趣,进而推断创新的教育需要不落实,还隐含着这样的结论:中国应学习美国只保持对5%的精英进行创造活动的思路,没必要对每个孩子都进行创新意识培养。整个文章的逻辑似乎在说中国教师对自己和学生要求太多,落实太多。 首先要指出的是,并不存在所谓的"美国教育"。美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教育法,只有法案。宪法也没有明确联邦政府对教育的责任,联邦政府是通过宪法和人权法等上位法来管理教育的。美国也没有强大的教育部,教育管理权在各州。因此,美国既有个别年薪10万美元的初中教师,也有绝大多数年薪不足3万的教师。美国各州教育能管的是教育政策和高等教育,事实上美国基础教育的权力在郡县一级。因此,美国各州之间教育的差距很大。 一味学习美式教育而不从前提条件和内在逻辑出发,效果就很糟糕。例如,翻转课堂如果没有美国下午2点就放学的条件,无论如何无法"翻转";学校只要承担升学的教育压力和教考不分离的社会精英选拔机制,创新教育和应试就永远是两张皮。 是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高了,就可以学习美国课堂上不讲落实、不进行刻苦训练的做法?上述做法是创新教育的规律吗?从作者文章中似乎能得到如此结论,甚至还会得出只要5%的学生合格就是好教育的荒谬结论。 实际上,美国的精英教育及其课堂不是不讲落实。美国高中生想上好大学,都要写作业写到很晚,早早把大学的微积分学完了。精英学生更是志愿服务和体育锻炼一样都不能少。而且,美国过于放任的公立教育一直让有识之士忧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出台就是在美国基础教育不讲究落实背景下而不得已出台的。而在美国短期考察的中国教师之所以认为美国教育很轻松,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公立基础教育是完全划片的,虽有少数学生努力学习,但往往被不怎么学习的多数学生所淹没。而美国私立学校和宗教学校的激烈竞争往往是在课下进行的。 不讲落实的美国基础教育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我观察到很多中国的小留学生,以及还有语言问题的插班留学生,其由于理工科成绩优秀而很快成为班级佼佼者。即使是学习文科的中国孩子,其学习能力也不弱于美国孩子。在我访学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只要牵涉到数学计算,美国学生几乎不能和亚裔和欧洲学生同组讨论问题。但作者有一点说得是对的,即在真正顶尖的学生中,美国学生还是非常厉害的,但这些学生厉害的原因反而是教学目标的落实:他们课外活动极其丰富,甚至早早开始专业训练。美国教育体系中不落实的课堂往往被更多落实的课堂所掩盖,如高中和大学课程的衔接、教材体系的细致、一篇短篇小说深度学习3个月、学生多种教育的选择权。但是,这些并不能掩盖整体上美国基础教育的质量下滑。 顺便说一句,作者表示清华北大的排名不如香港的大学,以此来佐证提倡落实的基础教育伤害了创新,此种说法也有逻辑错误。清华北大综合排名不高,主要是国际生和国际化因子低。在全球工科排名中,清华大学已经连续两次世界第一,这得益于中国基础教育的落实。英国教育部研究上海基础教育后得出的结论,也是教研体系的落实使上海连续多年在PISA测评中排名世界第一。这是我们的骄傲,为什么要急于否定呢? 中国的发展阶段、国民特点、比较优势等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冷静借鉴西方教育,掌握内在逻辑,更需要有自信去坚持和发挥自身优势。如果一味模仿别人,那才是误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