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侦探》是一本由曾园著作,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茶叶侦探》精选点评: ●把哲学视角的茶低到了尘埃里,通俗易懂。 ●下午刚收到,才看了几个小故事,对于喜欢喝茶的文盲来说是非常不错的读物。原来还有那么那么多有趣的故事!还是关注的豆瓣友邻写的书,不打五星还是人吗?看完回来再补充! ●整体跳出茶文化相关作品的窠臼,部分章节读的颇爽。但比不上曾园老师的豆瓣日记,不如直接关注曾园老师豆瓣。 ●用客观事实和冷静分析,揭开茶文化的各种神秘面纱 ●很爽气了 揭露茶商茶人秘辛 对一些不接地气的理论不合实际的习惯礼貌性揶揄吐槽 不错 看得很畅快~ ●挺有趣的小书。作者借茶谈历史,文化,人物,地方。我刚知道云南有个地方叫冰岛,冰岛老树茶老值钱了。书里谈的大多数是普洱,云南大叶茶。我生在江南长在江南,从小是喝绿茶长大的。到上大学喝立顿;研究生在国外才开始喝各种红茶白茶水果茶。到香港才知道丝袜奶茶,却从来不是太爱它。倒是爱自己在宿舍里自己炮制的奶茶。所以,读这本书,于我,了解点儿关于大叶种茶的故事 ●这本小书意外有趣,茶叶这个话题博大,作者却可以举重若轻,必是浸淫许久,方能随性而写。力气有100的人,能给人展示出20,力气有200的人,能给人展示出35。侦探两个字很有意思,自然是要扒出一些别人不知道的八卦和秘闻来,才敢叫侦探。所以书里还真道出很多不为人知,或者别有洞天的新奇观点和奇闻轶事, 比如,余秋雨《极端之美》中写到普洱茶的云南专家,真实身份是副省长,且后不久因受贿被判刑入狱,而主要受贿的财物大多是古董级别的普洱。 茶叶这个物件非常微妙,承载了历史、故事以及传说,越了解越有意思。 ●说实话我对茶文化一点也不了解,只是仅仅某一种或两种茶叶的名称而已,但是,茶叶侦探通过细节的描述可以由浅入深的了解茶文化,值的一读 ●行文之间有茶意,妙趣横生的掌故,读得兴味盎然。 ●探究与茶有关不为常人注意的细节 但流于随笔形式,多属泛泛而谈,非茶叶爱好者入门书籍 《茶叶侦探》读后感(一):一本脱离了低级趣味且依然能开怀的书 我与作者曾先生相识快六年了,于我而言,这是一本"有声读物"。 久未读不用脑子便能识字的书,出差后能在闲暇翻看完轻松愉悦是五星评价的最重要的依据。 看完后,想称作者为博物家,但又怕因为我早已有的敬佩而显得不够普世公允,可称曾先生是个可爱的妙人儿,一点都不夸张。 我是在喝着白茶读完最后一章的。读完后,我还能记起并似乎听到作者曾先生在我耳旁问:"在巴黎,第一泡茶会不会被倒掉?" 《茶叶侦探》读后感(二):让茶回归本味 茶经过悠久历史的传承,往其本身添加了太多附加的标签。好在茶是包容的,在发展中估计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有世俗巷间的大碗高碎,也有高居庙堂的大红袍和。它自身的经历也是跌宕起伏,自陆羽专门为它著书立说后,经历过各个朝代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把它捧上神坛,也有朱元璋的废茶令把它洒落民间......以致不喝茶者,总觉得这小小茶杯里水太深;而已深陷其中者,则常常四顾茫然,这本《茶叶侦探》就能带你了解茶的前世今生,在悠闲的文字中,一点点剥掉那些覆盖在茶本身之外的东西。 其实喝茶如同吃饭一样讲究个体爱好和区域差异,但随着社会富足,为富不仁者混同一些斯文败类开始共谋扭曲原本自然的茶文化,进而谋取利益和文化地位,这种事估计每个时代都有。在如此乌烟瘴气的氛围中甚至产生了喝茶鄙视链,如果不是创造、尊崇鄙视链者们的无知妄为,那就是居心叵测了。书中一篇篇随笔小文,就像茶友聊天,讲着茶,讲着它周围的故事,通过作者自己的亲身见闻来破解社会中上对茶的一些固有的误区和做法。 喝茶确实不是一件粗俗的事情,但是一件普通的事,否则就不会有民间"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如今浮躁的社会加之资金的炒作,让原本贴近大众的茶,逐渐隐藏在不可描述的迷雾当中,有逐渐脱离民众的趋势,当初茶马古道的茶商绝不会想到当初给边远牧民喝的大叶粗茶,在几百年后被炒到天价。 我很认同作者认为《红楼梦》中妙玉那做作到病态的喝茶讲究,我一度曾暗自为有这种不理解古人高雅行径的粗俗想法而自鄙自省,但凭普通人的本性来讲,应该更多更喜欢《金瓶梅》中王婆茶果点心铺里的各色茶汤和人间烟火故事。喝茶最终是为了茶,不是为了攀比,没有种类间的高下之分,更莫以此嘲笑别人,在别人面前装逼,这不但提高不了自己的品味,更有损于茶所蕴含的文化。这本《茶叶侦探》,会为读者拨开迷雾,品到茶的本味。 ��Q�� 《茶叶侦探》读后感(三):话茶说新语,读书访茶道 ——读《茶叶侦探》有感 中国人的茶情结是渗透在基因里的,只不过需要一个途径去点燃它。《茶叶侦探》提供了这样一种契机,让一个局外人借由某种知识,得以一窥茶行业的堂奥。 围绕茶的故事展开,一幅幅瑰丽奇特的茶文化景观一幕幕交替。吸引着像我一样没有茶叶概念的外行看热闹。可能跟小时候居住地附近有茶树园,以及本家叔叔是茶厂工作的缘故,其实我对茶叶本身并不陌生。但是多见的是银毫毛峰之类,龙井和铁观音也是知道的,只是其他种类见得少。我国有六大茶类,分别是:红茶、绿茶、青茶(又叫乌龙茶)、黄茶、黑茶和白茶。每个茶类又有些出名的茶品。比如祁红,比如碧螺春,大红袍等等。而谈到品鉴,我就更是浅尝则止了。原来,所谓好茶是指符合"香甜厚滑"四个字,这在岩茶与普洱的上品中较易寻获。 中国是全球喝茶历史最悠久、饮茶人数最多的国家。因此成就了茶叶出口的巨大国际贸易市场。在乾隆皇帝眼里,中外贸易简单至极:出去的是茶,进来的是钟表。他至今保有钟表鉴定大师的名号。他最喜欢的是那种机械人偶钟。1780年英国人威廉姆森向乾隆进贡能写字的机械人偶钟,钟上人偶能手持毛笔书写八个汉字"八方向化,九土来王"。广州十三行行商大多为福建茶农。每年,大约有一百条各国船只冒着风险来到中国,就是为了茶。茶对英国人的吸引力要超过对原产地的中国人。茶商以次充好导致茶叶鉴定系统还是由英国人发明并完善的。 现在的年轻人喝茶,大概和讲究"和敬清寂"的茶道无关,绝大多数想的是,喝茶时谈古论今,聊出个什么想法来,把这顿茶喝赚了很开心。这也是当下中国人喝茶的真实状态。经营茶店的老板坦言,现在中国茶行业最需要做的是接地气。市场经济下,把茶文化推广至更大的地域和人群,是不能继续"清高"的茶传统的。 了解归了解,茶产业吸引的更多的是实际喝的人,真真正正地找一个契机,坐下来好好喝杯茶,也许才不辜负你我深藏在骨子里的茶情结和这一本侃茶的闲书——《茶叶侦探》。 《茶叶侦探》读后感(四):敬由心生 都说某国是拘小礼而缺大德,从民族情感上我是相当认同这种说法,生而为人也不能脱离情感遗世独立,这势必会干扰或者左右你对事物的看法及态度。提及"茶",渊源不用争辩。而提及"茶道",某国的小礼则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可以认为是我对没保护好的"我国茶文化"惋惜的酸劲。 中国茶道突出了"自恣以适己"的随性,可以说全国人民都喝茶,但茶道无章无法,完全融乎于百姓民生。钱钟书先生曾对朋友谈过他对日本茶道的看法:"东洋人弄这种虚假排场,实质是小气。譬如那个茶道,总共是一小撮茶叶沫子,弄来弄去,折腾半天,无聊至极。"钱先生的话不见得全对,但是整段看起来超脱而高明。中国人对"茶",不注重形式,敬由心生。 文中也提及杨绛在《我们仨》中所描述的他们一家人有常年喝奶茶的习惯,甚至钱先生学会了自己配比红茶。杨先生的那本书我读了不下三遍,温情夹杂着心痛,总能触动我的情感神经。茶,成为万千家庭的纽带,总能唤起对当年最快乐日子的记忆。中国虽无茶道,道却在人心。 茶叶的制造历史,其实一直是一个去其苦涩的过程。茶中的苦味,中国人并不一概抹杀,但是往往要求这种苦能迅速回甘。对于不常品茶的我,一直也把握不住我爸这个老茶迷口中的"回甘"到底是个什么滋味。总归觉得,稍微触及了品茶的灵魂,和而不同也是情理之中。 对于茶,有人爱其清,有人爱其浓, 有人爱龙井,有人爱普洱,好坏优劣没法立见高下,只道"适合"最惬意。 《茶叶侦探》读后感(五):有趣的茶文化 作为一个年轻人,基本上很少有机会接触茶道,因为这是一门需要时间的手艺,茶道不同于泡茶,泡茶谁都会,茶包一放热水一倒就完事。这跟所谓的速溶咖啡是一个道理,在外行人看来繁琐的工序之后出来的茶和咖啡,和速溶的味道差不多,其实这是针对不同人群的,以为有的人喝茶和咖啡就是需要提神醒脑,需要在繁忙的工作中为自己提高效率,你说这样的人群要是再去做手工制作的茶不就适得其反了么。然而不去做也可以学习,这本书就是能够满足读者的眼瘾,作者从六个方面入手,从茶的角度来解读文化与历史,帮助我们更好的提高了综合性认知。 可能大多数读者都会像我一样,看到《茶叶侦探》这几个字就会想到是不是一本推理小说,其实这里面有这样的因素,这也是这本书的可读性高的原因。很多关于历史名人名事的典故作者也在书中详细讲出,这种类似于八卦的历史记录趣味性十足,当然而包括很多困扰大多数人的简单问题也在书中得到了解答。这本书给我更多的收获还是在于对人性的思考,并不是作者写的高深,而是很多跟文化相关的东西都是如此。 茶道的工序其实并没有多少人想看,因为随便百度一下就知道了,所以作者也并没有在书中过多浪费笔墨,而是直接讲文化。这也就需要坐着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再通过正确的时间线来叙事,所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十分高的。我觉得编辑推荐语"不喝茶也可以看的‘茶书’"是十分确切的,也正是这点吸引了忙碌的上班族与学生党,本书的独特性使得我们找不到第二本能够讲的如此详细的茶文化书。 当看完本书之后,我才发现之前看的历史都太片面了,仅仅是一个茶文化就带出了如此之多的名人历史,这还没算那些名气一般的。包括钱钟书和朱元璋与茶的渊源一定很少有人知道,还有我们所熟知的品牌无印良品,作者果然就是那个侦探,把这些细节全部总结到一起,最终找到了很多真相。相信看完本书的读者会对茶有着新的认知,从此之后再喝茶也会想到这本书中所讲,这就是一种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