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有八卦阵诸葛连弩诸葛亮北伐为何仍受挫


  诸葛亮不仅是一流的战略家,还是高明的战术家,在军事训练、将领选拔、武器革新以及军事后勤方面都有很具体的思想和创新。作为军事发明家,诸葛亮曾发明了八卦阵、诸葛弩、木牛流马等,并为蜀军配备了蒲元刀这样的战场利器。
  可以说,在军事科技方面蜀军远远先进于魏军和吴军,但这样一支用"黑科技"打造的军队却在北伐中屡屡受挫,是这些技术不灵,还是另有原因?
  一:八卦阵不是传说
  蜀地缺少好马,蜀军以步兵为主,要与以骑兵为主的魏军对抗就必须弥补这个缺陷,为此诸葛亮亲自钻研了阵法,《三国志》说他制作了八阵图,用阵法提高蜀军的战斗力。
  八阵图虽然记录于正史中,但缺少对它详细情况的记载,所以历来有不少争论。但综合来说,类似于八阵图这样的练兵、作战的阵法是存在的,它不仅用于两军对垒,还应用于行军、宿营、训练等各个方面,也许它的基本阵形为8个方阵,或者纵横各8行,因此叫八阵图。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严密的阵法和各兵种间的配合提高战斗力,这是八阵图的基本指导思想。
  八阵图虽然已不知其具体内容,但绝不是传说,除《三国志》提到外,《水经注》中也记载着定军山下有诸葛亮所布八阵图的遗迹:"沔水东迳武侯垒南,又东迳沔阳县故城内,南对定军山,山东名高平,是亮宿营处,营东即八阵图。"《水经注》成书于诸葛亮之后200多年,它的记载有一定可信度。
  沔水即汉水,此处八阵图应该是诸葛亮在汉中厉兵讲武的一处遗迹,但这不是最有名的八阵图,《水经注》里还记载白帝城下有一处八阵图,遗迹由许多石块组成,石块成8行,行间距为2丈。
  也有另外一种意见认为八阵非实指,而是某种阵法的总称,这种说法看起来也有道理。《孙膑兵法》中就有"八阵篇",讲的是如何根据敌情配备兵力,而非一种具体的阵法。
  《孙膑兵法》曾失传很久,1972年在山东银雀山西汉墓中才得以重见天日,但在诸葛亮时代这部兵书是存在的,喜欢读兵家著作的诸葛亮一定重点看过这部著作,对"八阵篇"也有过深入的学习和思考,他后来所研创的八阵图应该是对布阵方法的汇编。
  二:骑兵的恶梦诸葛连弩
  在街亭古战场所在地附近曾发现过一把铸有"蜀"字的弩机,后被称为"诸葛连弩",这是诸葛亮革新兵器的一项重要发明。
  《魏氏春秋》记载,诸葛亮"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之胶制弩沿用秦汉工艺,弩机以青铜制成,一弩一矢,经过诸葛亮的改造箭矢改用铁制,增加了杀伤力,尤其是一弩十矢的设计,使单发变成了连发。
  10支箭是否一次性射出?对这个问题还有不同理解。明代著作《天工开物》对诸葛连弩的制作有详细描述,根据它的记载,诸葛连弩的工作原理如下:驽机上刻直槽,有一个函,里面装10支矢,另安装一个机木,在手板弦的上面,发去一矢,槽中又落下一矢,则再扳木上弦而发,实现连续发射。
  即便不是十矢齐射,这种手动变半自动的方法也极大地提高了发射频率。弓弩是对付敌人骑兵的利器,弓弩要提高杀伤力,除增加射程和力度之外,更要提高速度,面对敌人的骑兵,射击速度是致胜关键,无论是手拉的弓箭还是弩机,一次一发,弓弩手再怎么训练速度也难以提高,改成一弩十发后,速度增加了数倍。
  魏军里也有连发的弓弩,但它达不到一次连发十矢,《北书堂钞》里有魏明帝写的一首诗,内称"长戟十万队,幽冀百石弩,发机若雷讯,一发连四五",可见它的发射效率只是诸葛连弩的一半。
  千万不要小看这种速度上的提高,因为这才是敌人骑兵的恶梦,可以想像,面对铺天盖地如蝗虫般扑来的飞矢,再厉害的骑兵也会胆寒,蜀军以步兵战骑兵,靠的就是这种武器。
  为进一步提高弩的效率,诸葛亮还主持作了进一步改进,一种方法是通过在箭头上涂毒药来提高杀伤力,明人所著《武备志》中提到,诸葛连弩虽然很轻,但铁镞上涂有毒药,这种毒药可以射杀老虎,人马见血立毙,持这种弩就连懦夫妇女也可以守城。
  另一种方法是增加瞄准器,1964年在成都附近出土过一把诸葛连弩,弩机上有一个装置叫望山,是瞄准用的,这在当时也是一项了不起的创新,可以大大提高射击的准确性。
  诸葛亮训练了不少专门的弓弩手,把他们按照一定比例配属到部队中,临战专门负责阻击敌人的进攻,效果非常明显。这种弓弩兵的配备数量有时是惊人的,据《华阳国志》记载,有一次诸葛亮从涪陵一地就征召了3000人,全部训练成连弩士。
  三:战场利器"蒲元刀"
  在《太平御览》等史籍里还记载了蒲元为诸葛亮制刀的事。蒲元是蜀地一名精通铸造的高手,他曾在成都为刘备造刀5000口,每口刀都刻有"七十二炼"的字样。
  所谓"七十二炼",就是钢铁被反复锤打72道。根据史书的记载,蒲元后来又为诸葛亮制刀把,仅在汉中的斜谷就制刀3000口。蒲元在冶炼金属、制造刀具方面的做法与常人不同,钢刀制成后,为检验钢刀的锋利程度,他在竹筒中装满铁珠,举刀猛劈,结果竹筒豁然断成两截,而简内的铁珠也被一分为二。
  蒲元的制刀技艺称绝当世,他所制的钢刀称为神刀。唐人虞世南编著的类书《北堂书钞》里记载了一个故事,蒲元铸刀,钢铁锤锻至白亮时,按理需要马上淬火,他没有用近旁的汉水,而是专门派人去成都取蜀江水。大家感到惊讶,蒲元解释道:"汉水弱,不合适淬火;蜀江水爽烈,适合淬刀。"
  派人将水从成都取回,蒲元一试便说:"此水中掺杂了涪水,不能用。"取水的人想抵赖,说没有掺杂其他水。蒲元当即用刀在水中划了两下,说道:"此水中掺进了8升清水,还敢说没有?"
  取水的人赶忙叩头认罪,道出实情。原来,当他从成都返回行至清津渡口时,不小心摔倒,把水洒出去一些,他挺害怕,情急之中就近取了8升清水掺在其中,怎么想不到还是被蒲元识破了。
  这个故事有点玄虚,但蒲元在淬火工艺方面的丰富经验确实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同水质对淬火的影响已被他完全掌握。
  还有一本唐人所著叫做《洞玄子》的书中,也记载了一件事。某日,蒲元在一农户家中发现一把很独特的废剑,蒲元认出这把剑是用一种从没有见过的材料所制成,经过协商,蒲元以一件经过48道工序才制成的元胚交换了那柄废剑。
  四:蜀军长于守而弱于攻
  除了上面这些军事技术,诸葛亮还发明了木牛流马,因为它们的名气更大,这里就不赘述了。
  这些科技现在来看也许不算什么,但在当时拥有了这些,丝毫不亚于现在拥有了第五代战机和超级战舰,因为它们都是某个时代军事科技的巅峰之作,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谁拥有更先进的武器谁无疑就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那么问题来了:用"高科技"打造出的蜀军,为何在北伐中屡屡受挫呢?从街亭到陈仓再到五丈原,蜀军一败再败,似乎没有享受到技术领先带来的优势。
  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八卦阵也罢、诸葛连弩也罢,它们更侧重于防守,对于攻坚战则发挥不了太大作用,木牛流马属后勤保障系统,蒲元刀虽然锋利但也算不上攻城的利器,整个蜀军的弱项仍然是攻城。
  北伐是典型的进攻战,蜀军总体上战绩不佳,与不善长进攻有很大关系,这一点在陈仓之战中暴露无余,10万蜀军进攻1000多魏军防守的陈仓,竟然20多天打不下来,只得撤退。
  对魏军来说只要加强防守就能克敌制胜,魏军很早就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在魏蜀一线上魏军很少主动发起进攻,五丈原之战时魏军虽占地利和人数之优,但魏明帝仍下达死命令要求全军不得出击,正是看到了防守对自己更有利。
  蜀军攻城不行,但在防守作战中一样很出色,在邓艾、钟会灭蜀之战前,曹真、曹爽先后两次大规模出击汉中,结果都被蜀军轻松打败。
  还有木门道之战,当时蜀军本已先败,司马懿非逼着张郃去追,结果半路遇伏,一代名将张郃竟被蜀军强悍的弓弩手所射杀。
网站目录投稿:半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