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校企合作的研究实践,还停留在一种浅表层面,较少触及对模式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深层问题的系统思考,合作理论的深度探索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一、体制构建上,要引导双方,寻求适当的合作路径。 1、充分依托本地区职教的优势资源,围绕产业发展的需求和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紧缺的实际,探索推行股份制合作办学体制。校企股份制合作办学,一般实用于具有多年办学经验,上规模的中高职院校。校方以实物资本和无形资本入股,企业以货币资本入股,合作办学后,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优先满足合作方需求。可组建由政行校企四方人员共同构成的董事会,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通过董事会,进一步加强对校企合作的宏观指导,以董事会的建立与规范运作,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共促就业、合作发展建立了一种基于互利校企共赢的动力机制、基于文化融合的沟通机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机制,以及专业建设层面的校企共商、课程体系层面的校企共创、实训基地层面的校企共建、技术开发层面的校企共研、人才培养层面的校企共育等,有力保障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正常运行。 2、出台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将"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订单培养",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以特殊"定制"的规格和一定数量,提前预订毕业生。在此模式中,学员由学校选拔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组成,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双方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培养和进行管理,一般而言,以冠名班为常见形式。学制方面,主要采用"2+1"的学习分段制,在保证学生在校总学时达两年不变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职校学生的就业需要,灵活处置。 订单式培养,使学生入学即有工作,学生毕业就是就业,从而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 3、根据企业自身不同的实际需求,因"实"制宜,灵活校企合作形式,以各有特色的教学、管理与培训方案,形成多元合作格局。可采用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学生交替在企业工作或学校学习的"工读轮换";将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内,在校内实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的"引企入校";由行业出面组织企业群,联合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及设备和兼职教师,下培养订单的"行业主导";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季节性特征和周期性特点,灵活安排工学交替"弹性安排"等多元合作办学机制,以及"契约制"、"推门入企"、"服务型"、"产教结合"、"阶梯分段"等内涵型的合作方式。教学计划上,要引导重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案。要保证工学真正结合,避免二者互不关联。 二、努力搞好管理服务,形成合作长效机制 1、学生就业的准入机制 严格按照《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规定,先行培训,再上岗就业,加强就业准入监察,对违法行为及时纠正并予以处罚。 2、合作监控与协调机制 监督合作的协议落实,强化监控,搞好协调,对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主动介入,帮助解决双方自身所无法调和与化解的难题。如由实习生代表、家长代表、企业代表和校方代表组成"实习管委会",协调并仲裁校企合作特别是学生顶岗实习中发生的问题和矛盾,平衡各方利益,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3、相互配合的运行机制 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使校企双方形成一种双元驱动、联动、互动的关系体,大力推行校企共组经济体和企业办学。 4、交流合作的沟通机制 以建立会议制度、联谊制度和对话制度,促成校企文化共融。 5、相互约束的责任机制 明确职责,规范行为,把校企双方在合作当中彼此的责任固定下来,维护并保障企业、学校及學生三方的合法权益。 6、合作评估与激励机制 科学评价校企合作的投入、研发、培养等诸多方面的进度和效果,以指导合作发展方向;鼓励和表彰先进典型,保护与激发双方合作的积极性,推动合作进一步深化。 7、动态发展的调整机制 企业转产,学校就当调整专业;企业更新设备和技术,学校就当改造课程;企业使用新工艺、新方法,学校就当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 8、职校与园区的对接机制 立足园区发展职教,在企业建立职业院校的实习基地,在院校建立园区企业的生产车间,从而实现合作双方的"无缝对接"。机制建设上,要力求做到以产业对接专业,以岗位对接课程,以车间对接基地,以师傅对接师资,以企业对接评估,以生产对接科研,以工种对接培训、以厂长对接校长的八大对接。 9、制度规范的保障机制 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人才库建设、兼职教师和技术骨干的聘任考核、教师挂职、企业职工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督、科技开发与成果奖励等诸多方面,从不同角度,建立一整套严密完整的制度体系,对校企合作进行规范。 宏观指导调控机制:在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统一指导和协调下,探索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实训工作委员会、师资管理委员会、技术服务委员会等相关专委会,进行宏观顶层调控,以获得合作的最大效益。 三、以载体建设,激发校企创新活力 1、支持学校与企业共建创新载体。对校企共建重大的创新载体,给予启动资金的支持,年度绩效显著的,经考核,给予科研经费的资助;对特别重大的创新载体,鼓励采用市场化方式,为企业提供检测、测试、标准等服务,按其实际的服务水平及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经评估和审计后,择优分档给予奖励。 2、对经认定的学生创业基地、创业园内的在孵企业,按其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标准,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全额奖励。 3、设立我区科技合作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校企开展科技领域的合作攻关、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学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 4、支持校企合作攻关的科技项目,积极开展网上技术市场建设和技术成果交易,对通过网上技术市场交易并实现产业化的相关项目,经审核,按技术合同成交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对通过竞价即拍卖交易的产业化项目,按成果交易实际支付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 5、鼓励本区或驻区高校的教师留职离岗创办科技型企业,允许职校生休学创办科技型企业。设立"学生创业创新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学生创办科技型、创新型企业。鼓励教师以自主科技成果入股,创办企业。 7、引导本区或驻区高校派驻人员到企业从事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其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取得的收益,按一定比例划归相关科技人员及其团队。 总之,校企合作,务必要建立内在动力机制、外部驱动机制、运行调控机制和保障机制共同作为的系统工程,也只有这样,才能力促其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欧敏.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创新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8). [2] 张巧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02). [3] 刘洪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