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政治参与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较之以前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行为日趋活跃、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日益制度化(村民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信访举报制度)等。但是,这些距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深入分析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并着力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度,对于中国政治民主的推进尤其是农村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民;政治参与;政治稳定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政治参与历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幵,这次会议从思想、实践上全面纠正了长期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出现的错误观念,有效恢复了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的政治参与制度,制定了一系列调动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政治法律制度,提供了农民参政可靠保证,有利于广大农民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从此以后,中国农民政治参与走上了长期正常的轨道,并不断向前推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到严重破坏的各种民众政治参与制度得到了有效恢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如民意代表制度、协商政治制度等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些制度在表达农民政治诉求、保障农民参与政治方面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进入21世纪以后,村民自治的宏观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农民日益加重的负担引起农民不满,中央政府推行了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强调对农村和农民"多予少取",使得地方政府对村委会的控制放松,村民自治权逐步放归村民。二是由于行政权渗透造成村干部行政化,农民难以监督村干部,引起农民不满,中央试图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为此,200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强调加强选举的民主性、程序性。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幵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提出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民开始出现各种农民基于共同需要和利益而自我形成的社区组织,如经济合作社、社区民间组织等。这些组织在村民委员会这一群众自治制度平台上幵展各种自治活动,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保护,其内在治理机制实行完全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自治组织的自治活动开拓了村民自治的新天地,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的政治参与。
  二、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参政的社会责任淡漠
  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限制,绝大多数农民的政治参与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即参与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特别是经济权益,而站在社会责任与政治高度、道德义务的高度进行政治参与的却很少。在农村,农民政治参与的社会责任感不强,由于农民比较现实,他们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一部分农民对社会责任与政治参与的价值,缺乏长远的认识,因此,这种认知上的缺陷导致了农民在自身权益取得和保护方面常常处于不利的地位,进而导致他们在政治参与活动中的成就感、效能感降低,当他们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遭到挫伤后,这一部分农民的话语权变得更加微弱,乃至消失。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不乏有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农民或村干部,他们对社会事务比较关心,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励志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事业,他们通过政治参与和农村社会实践,实现了自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二)农村自治组织制度不健全
  "在农村选举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具体制度上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大都缺乏有效的方式、途径以及可操作的稳定保障措施而徒具形式,在贯彻执行实践中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颇"。这些问题导致在实际的选举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与风气,如选举搞形式、走过场,不尊重农民权利和意愿;上级乡镇干涉甚至操纵选举,使村民选不出满意的当家人;有的候选人在选举中作弊,干扰选举正常进行等。虽然党中央一再强调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但真正在农村落实的还比较少,基层民主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还远远达不到。
  (三)农民参政的实际途径狭窄
  农民政治参与要有序化,规范化,需要有具体明确的载体。尽管从大的层面上说,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有许多制度化渠道与方式,但如何具体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怎样关心国家大事和行使民主权利,如何通过政治手段争取和满足自己的利益等一系列问题都没有严格的程序化、法制化的规定。再者,由于农民的经济条件有限,以及文化素质不高,没有建立自己独立的政治社团的能力,如科技社团、文化社团等,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政治社团是比较单一的,政治参与活动只不过是一个形式,走走过场而已。农村政治参与的实际途径十分狭窄,很多法定的政治参与渠道未利用,只有熟悉的部门成了贫困群体最主要的、常用的利益申诉渠道。尽管如此,农民自身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限制了他们政治参与的能力,在很多情况下参与与否并不会有多大的差别,久而久之,使他们政治参与信念日渐淡薄。
  三、提高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对策
  (一)加快经济建设,为参政奠定物质基础
  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民内部阶层分化,促进了农民利益多元化,密切了农民与社会的联系,随之而来的农民与其他阶层的矛盾和农民内部的矛盾急剧增多。妥善调解和处理这些矛盾,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在各种冲突中受损,政府应该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和政策水平,从而使用正确的工作方法和管理经验,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对那些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严重侵犯农民利益的干部要依法严惩;要把政府行为限定在法律的范围内,实行依法行政;要对农民合理负担法律化、规范化。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还要加大力度保护农民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使农民真正从制度中受惠。
  (二)完善制度供给,为参政提供制度支持
  制度化、系统化的政治参与制度是国家民主政治实质的外化,是真正体现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形式。扩大农民政治参与需要国家制度充分供给,只有国家制度供给充足,农民政治参与才有法可依,农民政治参与态势才可稳定。要通过完善基层人大代表制度,为扩大参政提供基本制度保障;完善信访制度,为农民利益维护与救济提供补充手段;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为农民参政提供最大的实践场所,从而为农民参政提供全方位的制度支持。
  (三)加强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能力
  受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农民心里积淀的传统的"权力崇拜"、"清官思想"、"与世无争"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意识,深深影响着农民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必须加强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在参与型政治文化体系中,公民普遍具有参政的愿望和要求,它使公民成为政治主体,可以自由地参政、议政,推进政治实体的正常运行;要促进公民政治参与从动员型向自主型转换,变被动消极参与为积极主动参与,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
  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参与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当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切实改善,思想文化得到提升,参政受到制度保障,中国农民政治参与才能得以健康发展,中国社会和政治结构才能得到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 梁翠华.促进农民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J].企业导报,2011(1).
  [2] 叶春涛.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1,13(6).
  [3] 程同顺.当前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一个政治学的分析[J].江海学刊,1995(1).
  [4] 程同顺.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5] 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6] 穆晓.当农村居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陕西省行政学院,2002(3).
网站目录投稿:冬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