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众工作是党的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进入转型的关键时期,群众工作的环境、群众基础和党员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群众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群众工作组织网络不健全、群众工作方法固化落后等问题也使党的群众工作面临重大考验和严峻挑战,为此要健全社会管理体系,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创新权益保障机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关键词:群众工作;转型;多元化;政绩观 我国目前处于深化改革、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结构、社会利益主体、阶级结构、价值观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基层的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社会事业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要求,这些方面的矛盾和欠账太多。尤其是教育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司法不公、社会矛盾突出等,人民群众的不满十分强烈。 一、新时代群众工作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各地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着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进入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进入消化期。群众工作遇到的问题更多更复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群众工作转型升级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1.从经济发展的视角看,社会矛盾多发频发突发,对群众工作转型升级提出新挑战。江苏作为我国中小微企业最集中的省份之一,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阵痛期,社会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和难题主要以社会矛盾和纠纷的方式反映出来,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领域越来越广。金融、房地产、劳资、债务、企业恶意"逃废债"以及"房闹"等纠纷增多,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高发;二是难度越来越大。社会日趋开放多样,各类群体阶层结构分化,导致利益摩擦加剧,同时随着通讯、交通的便捷化,使得跨地区、跨行业人员活跃度增加,串联、集会日趋频繁;三是危害越来越重。越级访和集体访总量长期居高不下,稳控难度较大,一旦处理失当后果难以想象。 2.从法治思维的视角看,依法治理远未实现,对群众工作转型升级提出新课题。一方面,群众法治理念尚未完全形成。当前制度建设存在很多盲区,一些行为缺少法律规范约束,导致政府和群眾出现利益冲突时,出现"无法可依"、无所适从现象;同时在基层农村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信访不信法"的现象较为普遍,部分群众用信访来解决问题,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首选,许多本该由法院、特定行政机构依法处理的案件,却坚持找党委政府,通过闹访表达诉求,企求问题解决,进而导致千军万马齐涌党委政府寻求"直通车"。以我个人为例子,作为乡镇党委书记,每天在班平均接待来访10人次,其中80%的信访问题都应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另一方面,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意识淡薄。出现以权代法、以情轻法的现象,奉行"摆平就是水平、稳定就是搞定"的人治思维,往往为追求"稳定"而牺牲"法治",个别领导仍然追求GDP至上,以牺牲"法治"的方式来换取经济的发展,这些模糊认识直接影响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3.从治理方式的视角看,实现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对群众工作转型升级提出新要求。随着当前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经济不断满足的情况下,群众对政府服务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政府服务手段仍存在着单一的现象,导致在要求与不足之间形成了一定差距,从而在群众心理上形成了落差,继而引发矛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乡镇在具体工作中承担过多的职责,为了推进工作,基层政府往往会依赖行政手段管、控、压、罚,缺少通过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来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上极易形成被动局面。 二、新时代推进群众工作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 推进群众工作转型升级,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复杂和长期的工程。基层党员干部是最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人,是群众最先接触的执行者与宣传员,要本着群众工作无小事的原则,进得了群众的门,说得了群众的话,听得进群众的事,常怀为民之心,常思利民之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社会转型新时代基层群众工作的路径与方法,切实践行党员宗旨,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党的十八大提出,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要求我们以全新的思维看待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从过去的政府"一元"管理,向今后的"多元"治理的体系格局转变,向着"小政府、大社会"迈进。一是要发挥党委政府领导作用。切实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职责,重点在研判趋势、编制规划和统筹制度设计上发挥作用,体现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二是要发挥社会组织协同作用。大力培育"枢纽型"社会组织,如今年我们陈涛镇正在实施的"五老工作法"等,围绕"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各村建立知民情、解民忧 的"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志愿者队伍,平时收集分析民情信息、参与人民调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幸福感。三是要发挥基层组织自治功能。坚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深入开展以村民会议、协商议事、民主听证等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全面推进基层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转变政府管理职能。要创新管理方式,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一是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建立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要构建惠民服务体系。加大公共投资,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原则,倾力兴办民生实事,大力增加服务事项,从而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均等化。三是要织密民生保障网络。加快建立完善社保、养老、医疗等保障体系,整合各类救助资源,将因病、因灾、因残等多种因素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群众,全员纳入救助受惠范围,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质量。 3.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法治"与"德治"都是实现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需要和保障,要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通过深化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深化法律"六进"活动等举措,让群众在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认识和信仰,在处理群众问题、化解群众矛盾中树立法治的权威。二是要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基层群众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培育对法治的坚定信仰。把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群众工作转型升级各个环节,让依法治理具有更加深厚的道德基础。三是要善于使用道德的教化力量。强化道德在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解决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等城乡社区自治规则,培育基层"最美精神",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健康向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促进基层群众崇德向善、和睦相处。 4.正确处理维稳与维权的关系,创新权益保障机制。要突出维护群众权益的极端重要性,以维权保维稳,以维稳促维权,努力把两者统一起来。一是要建立健全合理有序的诉求表达机制。完善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诉求表达机制,畅通和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依法及時妥善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二是要建立健全坚强有力的利益保障机制。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公众听证、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健全民主决策程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防止因决策不当而损害群众利益。三是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进一步健全大调解工作格局,积极探索社会调解、律师调解、商事仲裁、中立评估等机制,及时有效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新时代群众工作转型升级党员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这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需要保持密切的党群关系,凝聚全党、全民的智慧和力量,艰苦奋斗,努力拼搏。这就需要全体党员干部以爱民为民、责任担当的坚定情怀,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站稳党性立场,维护人民利益;多下基层调研、掌握第一手情况,多系统思考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不搞"假大空"。同时要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凝聚和激励群众。只有确立了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坚定不移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造福于民、取信于民,这是新时代群众工作转型升级的重要思想条件。 1.要忠诚于党,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忠诚于党是基层干部必须具备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树立"为民奉献、务实清廉"的清新从政形象。做到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业的精神,始终保持言行一致、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凝聚中国力量,弘扬清新从政正能量,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 2.要坚定信念,树立干事创业决心。基层一线是增长本领的平台,是干事创业的热土。"一滴水融入大海,方显其浩瀚;一粒沙融入大漠,方显其灿烂"。面对农村艰苦环境,基层党员干部要沉下心,以心融入农村,以情融入群众,与群众心连心,像种子扎根广袤肥沃的原野一样,在风雨中生根发芽、成长成材、建功基层,实现人生价值。坚定信念,坚持人生正确选择,珍惜机遇,奋发有为,全身心投入农村工作,在基层磨炼中汲取经验,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提高农村工作能力,为日后肩负更大的担当奠定基础。 3.要统筹规划,兼顾群众全面利益。凡是有损于群众利益、客观上可能引起群众不满的事,就坚决杜绝;凡是条件不成熟的事情,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也要缓一缓,不要急着办。要树立勇于克服困难的观念,切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不但要谋一时之利,还要谋长远利益;不但要谋局部之利,还要谋全局之利。例如,基层干部为群众策划的致富门路,很可能一下子难以被群众完全接受,对此可以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的原则,以示范效应引导群众自觉拥护和跟进。既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也不能一味损害群众的现实利益,要努力找准最佳结合点。 4.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为民解忧。党员干部只有在具体工作中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观点上分析判断问题,才能深知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要避免将时间精力浪费在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与"政绩工程"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感受是深切的,形象工程蒙哄不了群众,掺水的政绩欺骗不了群众。唯有"将心比心"才能实现心心相印,唯有"以心换心"才能做到以真心换真情。所以,党员干部要抓好一个"真"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我们才能与群众心连心。 5.要动脑用心,灵活处理群众工作。基层干部是国家政策方针在基层的第一执行者,夹在群众和上级部门之间,既要面对自上而下的政策限制和任务要求,又要面对自下而上的群众利益诉求,干部贯彻落实工作的执行力和执行方式直接决定着执行效果。因此,基层干部一方面要认真研究上级部门决策的精神和目的,把法规和政策弄懂、吃透,坚持落实到位;另一方面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探索高效、便民的方式,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面对矛盾要主动热情不回避,面对群众要协调沟通讲原则,为人处事方圆有度,待人接物有理有节,使国家政策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同时,在不该妥协的问题上坚持不妥协、不退让,在各种利益群体间做到不偏不倚,要有头脑有担当,决不纵容影响公正平正义和违法乱纪的行为。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作为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觉悟,练好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还要率先垂范,树立清新从政形象,同时结合实际工作、抓好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群众解决困难,才能取得党和人民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董磊明,吕德文.习近平新时代群众工作方法探析[J].社会治理,2018(03):28-35. [2]冯巧飞.新时代增强党的群众工作本领的时代价值和路径探析[J].实事求是,2018(04):98-103. [3]徐中.新时代更要增强做好群众工作本领[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01):34-37. [4]王李兵.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转型困局与推进思路[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6,17(04):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