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孙中山建国方略里的超级工程实现了吗


  "今年是《建国方略》实业计划部分发表一百周年,时至今日,很多工程竟不谋而合。
  NO.95
  斯文的樊学长/文
  音/Crystal 图/地缘谷
  《建国方略》写于1917年到1919年,从心理建设,物质建设,社会建设三个方面对中国的未来做出规划,构想全面宏大,具有很强的全局观和先见之明。
  当时袁世凯已经去世,北洋政府爆发府院之争,黄埔军校还未建成。为了鼓舞革命低潮时期的革命党人,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写到"夫革命事业,莫难于破坏,而莫易于建设。"由于孙中山对建设国家非常乐观,也使得这一方案在提出的时候就备受争议。
  「 北方地区
  《建国方略》中计划在秦皇岛到大沽之间建设一个深水港,将清河滦河改道,原来的的河口间选址。开工厂制盐,港口初期运输开滦煤矿的矿产和盐场的盐获利。当铁路连通山西,蒙古,西伯利亚铁路后,最终成为比纽约更大的海港城市。
  北方沿海有了港口还需要铁路沟通内地。广大的西北地区缺少一个交通枢纽,孙中山把它定在了多伦诺尔,并在此基础上延展出八条铁路线。
  向东可以进入东北到达漠河,向北可以连接赤塔接入西伯利亚铁路,向西可以到达乌鲁木齐。以乌鲁木齐为新疆的铁道枢纽,沿绿洲连接伊犁,喀什,于阗。或者到达恰克图,乌里雅苏台,库伦(乌兰巴托)。
  在此基础上再建十八条铁路,连接西北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这就是东北铁路系统和西北铁路系统。
  西北地区人口稀疏,东南地区人口又过于稠密,孙中山准备利用铁路线将东南地区过于稠密的人口疏导到西北地区,解决人地矛盾,用类似国营农场的方式开发北疆,从而开发边疆,维护主权,降低东南地区人口压力。
  不谋而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疏浚河道也是《建国方略》里的当务之急,京杭大运河是沟通中国南北重要水路,民国初年已经无法通行。黄河河水含沙量高河底淤泥较厚,一旦下游发生决堤,改道就会给两岸的居民造成灾难。除此之外,类似的小工程还包括疏浚渭河,汾河以及一条连接计划中的海港和天津的新运河。
  民国时期黄河
  ﹀
  有了这些连通北方的基础施设,工业计划就不再是空中楼阁。通过铁路与航道,内陆的矿产资源就可以源源不断运抵东部工业区,再加之当时中国北方已经发现了石油,孙中山认为应该加快勘探,从而降低对国外原油的依赖。
  中国北方石油资源分布(红色)
  ﹀
  「 东部地区
  在《建国方略》中,华东应该有一个超级大港,但并非上海港。他在乍浦岬与澉浦岬之间建五节海堤,围海造陆,由于这一地区更加临近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因此在未来这一港口有望取代上海港。
  当时上海港的问题也不乐观,黄浦江的泥沙正在吞噬古老的上海港,孙中山计划利用填海造陆、疏通河道和开挖运河的方式拯救上海港。当然,在填海造陆的的同时也要保证上海港的经济。
  民国时期繁华的外滩
  ﹀
  填海造陆的新土地收归国家,并在浦东建立新的市区。在浦西被租界瓜分的情况下,这一策略既可以维护主权,又可以利用外资发展经济。
  开发东方大港之后,孙中山计划疏通长江中下游,从上海到汉口分为六段进行,甲由海上深水线起,至黄浦江合流点。乙由黄浦江合流点起,至江阴。丙由江阴至芜湖。丁由芜湖至东流。戊由东流至武穴。己由武穴至汉口。
  或筑堤坝,或截弯取直保障这六段内河航运的通畅。在航运通畅的基础上在沿河岸的大城市建设商埠,利用长江和支流的航运价值沟通长江中下游流域,带动各地经济的发展。
  为了连接北方大港和东方大港,孙中山提出兴建中央铁路系统。利用现有铁路并建设24条铁路,形成可以覆盖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铁路网。这一系统是计划中最重要的铁路系统,网罗了全国最发达的地区。
  基础建设需要消耗大量水泥,钢铁,这需要强大的重工业给予支持。长江中游地区储藏大量石灰石和煤矿,孙中山计划开发这些矿产,建立煤矿厂和水泥厂,既发展当地经济又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一举多得,促成了经济良性循环。
  「 南方地区
  岭南地区气候炎热,受大山的阻隔相对比较孤立。广州占据了珠江的冲击平原,地势比较平坦,穿城而过的珠江航运价值高,再加之广州附近物产丰富。因此,广州很早就成为了通商口岸,自古就是重要的海港。
  孙中山计划在广州兴建第三个大海港,既可以沟通香港也可以联系珠江流域,配合西南地区的铁路建设。这样一来,广州港很快就会成为不弱于香港的港口城市。
  中国西南地区土地广大矿产丰富,但是因为山河纵横,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开发程度较低,尤其是水路通航能力差,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孙中山计划改良自三水至梧州,自梧州至柳江口,北支由梧州至桂林以上,南支自浔州至南宁的四段水路,并修筑水坝提高通航能力。
  铁路对于连接西南地区与南方大港同样意义重大。孙中山计划以广州为中枢,连接重庆,贵州,成都,梧州,大理,东兴,形成七条铁路网。进而连接东方大港和南方大港,以重庆到上海的铁路作为补充,经过的地区,经济条件较好,工商业发达,设想在铁路建成后,经济将更加蓬勃。
  铁路建设计划还包括高原铁路系统,这涵盖青藏地区,新疆,四川,云南等广阔地区,因为施工困难,计划时机成熟再建。待西南基础设施完善后,云南四川的铜矿铁矿就可以运出大山,建设工业。
  东南海岸线多曲折,具备发展良港的所有条件,孙中山计划在东南沿海兴建一系列二级三级海港,如温州、福州和钦州。并支持这些地方发展造船业。
  江南造船厂
  ﹀
  「 百年构想成为现实
  今年是《建国方略》实业计划部分发表的一百周年,时至今日,很多工程竟不谋而合。
  计划中的三大港口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大港,其中北方大港,当年孙中山在地图上标出的"Sha-lui-tien banks"沙垒甸岛就是曹妃甸。
  曹妃甸港
  ﹀
  曹妃甸前端有渤海湾最深海沟,具有"前面有深槽,背后有浅滩"的优势,如今曹妃甸是中国北方最大港口唐山港的一部分,2018年货物吞吐量63710万吨,且增长迅速,近年来吞吐量稳居全国前十。因其与北京天津接近,经济发展迅速,也正因此,唐山并没有像孙中山设想的那样,成为比肩纽约的大城市。
  东方大港的情况与孙中山当年的预估略有出入。目前建成的港口和东方大港位置最一致的是乍浦港(嘉兴港)。截止到2018年,年吞吐量9689万吨已经成长为一个深水大港。因为地处杭州湾,相较于毗邻东海的上海港,洋山港,舟山港,宁波港不具备地缘优势,反而像被一众大港包围。并没有超过上海港的趋势。
  乍浦岗(嘉兴港)
  ﹀
  2018年广州港吞吐量破6亿,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2859.35亿元。作为最契合计划计划的港口。广州港在华南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了大湾区城市群的纽带。
  开发北大荒和西北西南则是建国后就已经进行的举措,再加之改革开放后国家推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正在像孙中山所希望的那样发挥资源优势,逐渐缩小与中东部的经济差距。
  提到孙中山建国方略中的铁路时,后人多诟病其将交通枢纽直线连接,没有考虑实际的地形地貌和人口分布。如今看来,借助桥梁和隧道技术。铁路变得越来越平直。相对于计划中纵横交错的西部铁路线,如今西部铁路仍然较为稀疏,但这并非技术问题,而是西部人口稀疏,需求有限。
  中国铁路干线和人口分布
  ﹀
  孙中山在书中的大水泥厂,大钢厂现在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虽然每年需求量巨大,但是仍然供给相对过剩。也使得我们不得不感叹和平,开放与发展的大环境为中国带来的巨大进步。
  当然,也有很多工程因太过理想而未实现。对此,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也说明了"此书为实业计划之大方针,为国家经济之大政策而已,至于实施之详细计划,必当再经一度专门名家之调查,科学实验之审定,乃可从事。"
  1912年,孙中山考察胶青铁路
  ﹀
  如此宏大超前的计划,需要稳定的政局,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当时不被理解,变成空谈,今天,其中合理的部分已经实现或者正在实现,孙中山在书中"知难行易"的奔走呼号也算有了结果。
  参考资料
  孙总理实业计划图.付启元卢利菊
  论孙中山建国方略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唐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人民政协报孙中山两次到唐山与北方大港建设.广州市统计局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
网站目录投稿:盼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