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 原文: 贡师泰,字泰甫。泰定四年,释褐出身,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丁外艰,改徽州路歙县丞。大臣有以其名闻者,擢应奉翰林文字。丁内艰,服阕,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山阴白洋港有大船飘近岸,史甲二十人,适取卤海滨,见其无主,因取其篙橹,而船中有二死人。有徐乙者,怪其无物而有死人,称为史等所劫。史佣作富民高丙家,事遂连高。史既诬服,高亦就逮。师泰密询之,则里中沈丁载物抵杭而回,渔者张网海中,因盗网中鱼,为渔者所杀,史实未尝杀人夺物,高亦弗知情,其冤皆白。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历翰林待制、国子司业,擢礼部郎中,再迁吏部,拜监察御史。 至正十四年,除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京师食不足,师泰奉命和籴于浙右,得粮百万石,以给京师。迁兵部侍郎。朝廷以京师至上都,驿户凋弊,命师泰巡视整饬之。至则历究其病原,验其富贫,而均其徭役,数十郡之民,赖以稍苏。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会朝廷欲仍和籴浙西,因除师泰都水庸田使。十五年,庸田司罢,擢江西廉访副使,未行,迁福建廉访使。居亡何,除礼部尚书。时平江缺守,师泰又以选为平江路总管。其年冬,甫视事,张士诚自高邮率众渡江,直抵城下,攻围甚急。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士诚既纳降,江浙行省丞相以便宜授师泰两浙都转运盐使。至则剔其积蠹,通其利源,大课以集,国用资之。丞相复承制除师泰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二十年,除户部尚书。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行至杭之海宁,得疾而卒。尤喜接引后进,士之贤,不问识不识,即加推毂,以故士翕然咸归之。 (节选自《元史•贡师泰传》) 译文: 贡师泰,字泰甫。泰定四年,出仕做官,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父亲去世服丧,改任徽州路歙县县丞。有大臣将师泰的名字奏闻,提任应奉翰林文字。服母亲丧事,服丧期满,授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中有疑案,师泰一一详细审理判决。山阴白洋港有一艘大船漂流到岸边,史甲等二十人,正巧在海滨取盐,看到船上没有主人,趁机拿走了大船的篙和橹,而船中有两个死人。有叫徐乙的人,奇怪船上没有货物而有死人,声称被史甲等人抢劫杀害。史甲在富民高丙家当雇工,事情又牵连到高丙。史甲无辜服罪之后,高丙也因此被逮捕。师泰秘密询访此案,原来是同里之中沈丁运载货物到达杭州后返回时,看到渔民在海中撒下的渔网,趁机偷网中的鱼,而被渔民杀死。史甲其实未曾杀人抢财,高丙也不知情,他们的冤情都得以昭雪。他对于冤案大多像这样详细审理得很清楚,因此郡中百姓认为自己没有被冤屈,师泰治理的政绩是各郡第一。历任翰林待制、国子司业,升迁礼部郎中,再迁吏部,任监察御史。 至正十四年,授吏部侍郎。当时江淮地区战事兴起,京师粮食不足,师泰奉命到浙右以议价征购粮食,得到粮食一百万石,用以供给京师。调任兵部侍郎。朝廷因为从京师到上都,驿站人户贫困不堪,命令师泰前往巡视整顿。(贡师泰)到了之后广泛探寻弊病的根源,验实人户的贫富,而平均他们的徭役,数十郡的百姓(的生活),才依赖(这)而稍稍复苏。豪富权贵因为这对自己不利,非常憎恨师泰,然而没有人能有毁谤伤害他的借口。正逢朝廷准备再次在浙西以议价征购粮食,于是任命师泰为都水庸田使。十五年,庸田司撤销,师泰被任命为江西廉访副使,未赴任,迁任福建廉访使。任职不久,授礼部尚书。当时平江路缺少镇守官员,师泰又因此入选任平江路总管。这年冬天,师泰刚到任,张士诚就从高邮率领大军渡过长江,直抵平江城下,围攻甚为急迫。第二年春季,平江守将不能支撑,杀出城逃走,师泰率领义兵出城迎战,势力不敌,也怀抱印绶弃城而逃,在海边躲藏了很久。士诚归降之后,江浙行省丞相以便宜行事授师泰两浙都转运盐使。师泰到任后立即清除积弊,开通谋利的来源,大量赋税因此而聚集,国家财政得以支撑。丞相又以皇帝的名义授师泰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二十年,朝廷授师泰户部尚书。二十二年,召师泰入朝任秘书卿,赴任行至杭州海宁县,生病去世。师泰尤其喜欢接见引进后辈,贤能的士人,不论熟识还是不熟识的,都加以推荐,因此士人们一致都归向他。 相关练习: 元史 贡师泰,字泰甫。泰定四年,释褐出身,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丁外艰,改徽州路歙县丞。大臣有以其名闻者,擢应奉翰林文字。丁内艰,服阕,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山阴白洋港有大船飘近岸,史甲二十人,适取卤海滨,见其无主,因取其篙橹,而船中有二死人。有徐乙者,怪其无物而有死人,称为史等所劫。史佣作富民高丙家,事遂连高。史既诬服,高亦就逮。师泰密询之,则里中沈丁载物抵杭而回,渔者张网海中,因盗网中鱼,为渔者所杀,史实未尝杀人夺物,高亦弗知情,其冤皆白。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历翰林待制、国子司业,擢礼部郎中,再迁吏部,拜监察御史。 至正十四年,除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京师食不足,师泰奉命和籴于浙右,得粮百万石,以给京师。迁兵部侍郎。朝廷以京师至上都,驿户凋弊,命师泰巡视整饬之。至则历究其病原,验其富贫,而均其徭役,数十郡之民,赖以稍苏。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会朝廷欲仍和籴浙西,因除师泰都水庸田使。十五年,庸田司罢,擢江西廉访副使,未行,迁福建廉访使。居亡何,除礼部尚书。时平江缺守,师泰又以选为平江路总管。其年冬,甫视事,张士诚自高邮率众渡江,直抵城下,攻围甚急。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士诚既纳降,江浙行省丞相以便宜授师泰两浙都转运盐使。至则剔其积蠹,通其利源,大课以集,国用资之。丞相复承制除师泰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二十年,除户部尚书。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行至杭之海宁,得疾而卒。尤喜接引后进,士之贤,不问识不识,即加推毂,以故士翕然咸归之。 (节选自《元史•贡师泰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B.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C.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D.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外艰,也称为"丁母忧",古代丧制名,指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 B.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服除""免丧""释服"也可表示此意。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御史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师泰明察秋毫,注重调查研究。在绍兴任职时,高姓富商雇佣史姓伙计等二十人出海取盐,伙计被人诬告,无辜服罪,师泰秘密查访,使冤情昭雪。 B.师泰治政有方,一心为民着想。他任吏部侍郎时,从浙右征购粮食供给京师,驿站人户贫困,他验实人户贫富,平均他们的徭役,百姓生活开始好转。 C.师泰兴利除弊,取得显著效果。张士诚归降之后,师泰任两浙都转运盐使,他到任后立即清除积弊,开通谋利的来源,以大量的赋税支撑了国家财政。 D.师泰爱惜人才,深受士人爱戴。贡师泰喜欢举荐后辈,不论是他熟识还是不熟识的人,只要贤能,他就积极推荐,因此,士人们一致都归向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5分) (2)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5分) 【答案】 10.B "师泰领义兵出战"句意完整不宜断开,排除AD;"久之"为时间副词,不能成句,不宜断开,排除C。故选B。 11.A A项,"丁外艰,也称为‘丁母忧’"张冠李戴,"丁外艰"同"丁父忧"。故选A。 12.B B项,"师泰治政有方,一心为民着想。他任吏部侍郎时,从浙右征购粮食供给京师,驿站人户贫困,他验实人户贫富,平均他们的徭役,百姓生活开始好转"理解错误,应是他任兵部侍郎时"驿站人户贫困,他验实人户贫富,平均他们的徭役,百姓生活开始好转"。故选B。 13. (1)他对于冤案大多像这样详细审理得很清楚,因此郡中百姓认为自己没有被冤屈,师泰治理的政绩是各郡第一。 (2)豪富权贵因为这对自己不利,非常憎恨师泰,然而没有人能有毁谤伤害他的借口。 【参考译文】 贡师泰,字泰甫。泰定四年,出仕做官,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父亲去世服丧,改任徽州路歙县县丞。有大臣将师泰的名字奏闻,提任应奉翰林文字。服母亲丧事,服丧期满,授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中有疑案,师泰一一详细审理判决。山阴白洋港有一艘大船漂流到岸边,史甲等二十人,正巧在海滨取盐,看到船上没有主人,趁机拿走了大船的篙和橹,而船中有两个死人。有叫徐乙的人,奇怪船上没有货物而有死人,声称被史甲等人抢劫杀害。史甲在富民高丙家当雇工,事情又牵连到高丙。史甲无辜服罪之后,高丙也因此被逮捕。师泰秘密询访此案,原来是同里之中沈丁运载货物到达杭州后返回时,看到渔民在海中撒下的渔网,趁机偷网中的鱼,而被渔民杀死。史甲其实未曾杀人抢财,高丙也不知情,他们的冤情都得以昭雪。他对于冤案大多像这样详细审理得很清楚,因此郡中百姓认为自己没有被冤屈,师泰治理的政绩是各郡第一。历任翰林待制、国子司业,升迁礼部郎中,再迁吏部,任监察御史。 至正十四年,授吏部侍郎。当时江淮地区战事兴起,京师粮食不足,师泰奉命到浙右以议价征购粮食,得到粮食一百万石,用以供给京师。调任兵部侍郎。朝廷因为从京师到上都,驿站人户贫困不堪,命令师泰前往巡视整顿。(贡师泰)到了之后广泛探寻弊病的根源,验实人户的贫富,而平均他们的徭役,数十郡的百姓(的生活),才依赖(这)而稍稍复苏。豪富权贵因为这对自己不利,非常憎恨师泰,然而没有人能有毁谤伤害他的借口。正逢朝廷准备再次在浙西以议价征购粮食,于是任命师泰为都水庸田使。十五年,庸田司撤销,师泰被任命为江西廉访副使,未赴任,迁任福建廉访使。任职不久,授礼部尚书。当时平江路缺少镇守官员,师泰又因此入选任平江路总管。这年冬天,师泰刚到任,张士诚就从高邮率领大军渡过长江,直抵平江城下,围攻甚为急迫。第二年春季,平江守将不能支撑,杀出城逃走,师泰率领义兵出城迎战,势力不敌,也怀抱印绶弃城而逃,在海边躲藏了很久。士诚归降之后,江浙行省丞相以便宜行事授师泰两浙都转运盐使。师泰到任后立即清除积弊,开通谋利的来源,大量赋税因此而聚集,国家财政得以支撑。丞相又以皇帝的名义授师泰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二十年,朝廷授师泰户部尚书。二十二年,召师泰入朝任秘书卿,赴任行至杭州海宁县,生病去世。师泰尤其喜欢接见引进后辈,贤能的士人,不论熟识还是不熟识的,都加以推荐,因此士人们一致都归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