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存在先于本质


  摘要:托马斯·阿奎那作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在哲学思想上将古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神学相结合,不仅吸收了古希腊哲学的论题,在理论构建上更以亚里士多德哲学为基础,形成了以存在论为核心的形而上学。在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的理论阐释上,他不同于之前受柏拉图主义影响较大的哲学家,相反的,强调"存在"在认识论和存在者之构成上的优先地位,对之后的形而上学存在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存在,本质,存在论
  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吸收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他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改造形成了经院哲学最典型的上帝主体性学说,在《论存在者与本质》中,很明显的可以看出他对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继承,这也影响到了他对于"本质"、"存在"等概念的形而上学的理解和阐释。虽然在托马斯之前也已经有过哲学家对于"存在"做了细致的分析,但托马斯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不同于之前的哲学家,他不同意波爱修等人的柏拉图主义的理解,相反的,对"存在"和"本质"做了亚里士多德式的解释。
  一、存在者与本质
  在《论存在者与本质》开篇,阿奎那首先对"存在者"和"本质"两个词的普遍意义做出理解,因为从形而上学的基础来看,存在、存在者、和本质这三个概念不能够完全撇开其他的概念去谈,是相互有密切关联的,而在阿奎那看来本质的概念当是出自于存在者。他先指出"存在者"有两种可理解的方式:其一是 "它可以区分为十个范畴";其二是"它则可以意指命题的真实性"。前一种理解属于形而上学的理解方式,后一种则是逻辑层面的解释。"本质"既是由"存在者"而来,那么它应当是出于第一种理解方式,即它是从形而上学的维度得来的。
  第一种理解方式将存在者可以区分为多个范畴,那么本质就是"自然事物所共有的东西",也就是阿奎那认为的本质是和种、属相关的,存在者之所以在一种内、在一属内,皆是因为其本质而如此的。在这里,对一事物的抽象和对抽象的再抽象是使我们看清一个本质的关键。一事物可以被理解完全凭借着它的定义和本质,作为一个实体,一个具体的存在者,它的"本质"使他成为可被理解的,而它的"存在"使其成为现实的存在者。这样,存在者就有了两个维度,作为形而上学的本质使得它能够被认识,并且拥有与其他事物所共有的东西;作为现实性的存在的活动,使它具体的能够存在于现实当中,并且我们认识一概念正是从这样的复合事物,即有着质料与形式的实体开始的。
  一个复合实体由形式和质料两个部分组成,按照阿奎那对于拉丁语natura一词的理解,natrua首先是说明生物的出生,其后是说出生的内在活动原则,再次是变化或运动的任何内在原则。故而质料和形式的内在性原则就被称之为"本性"。在任何一个复合实体的定义之中除了形式的部分还有质料的因素,阿奎那认为本质是同时蕴涵有质料和形式的。"所谓本质,在复合实体的情况下,无非意指由质料与形式复合而成的东西",作为复合实体的本质就不单纯是质料或形式,而是二者的结合,本质的意义也就是取自这两者的。
  二、存在与本质
  阿奎那关于存在和本质两个概念有着明确的划分,它们属于不同的两个概念。可以这样说,一个复合实体,在一个意义上可以将其看成是质料与形式,在另一个意义上可以将其看成是存在和本质。
  存在与本质这对概念是构成实体的两个最基本原则,并非是存在高于本质或者本质高于存在,而是他们在相同层面的不同意义上构成了一个存在者。存在是现实的有一个存在者,而本质则是在最深处的意义上对存在者做出的规定。阿奎那说"‘实质这个词确实是源于为定义所意指的东西。然而,它之所以被称作本质,却是因为这存在者只有藉着它并且在它之中才具有存在的",在他看来本质与本性或实质是一回事,也就是说存在者只有凭借着本质,并且在本质之中才能具有存在。在能被理解和能被认识的意义上,本质与存在相比有着优先性。因为"没有什么事物能够不藉定义和本质而成为可理解的",那它的存在事实上也就是不可理解的。
  但是"‘存在者这个词是绝对地和首先用来言说实体的",即存在者首先用来表达一个实体的存在,如果我们将一个实体看成是由存在和本质两个单元构成的,那么在现实性的层面上,存在具有超越本质的优先性。存在在最首要的意义上就是存在活动本身,一事物假使没有一种使其能够保持自身的活动,那么它就不能称之为是存在者,就只是和概念相当的东西。存在是一事物的"是",而本质是一事物的"其所是"。因此,在现实性的意义上,存在的地位要高于本质,一个存在者首先要呈现自身并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为人所认识和把握。
  三、存在对于本质的优先性
  阿奎那对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吸收在本质与存在的关系当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一对深刻的概念——潜能与实现。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所有的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事物自身的动力源自于它们的"目的"。变化、发展的现实性是由事物的目标所推动的,潜在的方向性通过现实的变化展示出来,而变化的趋势在于事物将自身的各方面做出方向性的聚集。潜能与实现有着完全不同但又彼此联系的内涵,它们在推动事物变化的意义上是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都是事物最根本的属性。在具体的一个实体当中,现实相对于潜能更具优先性。我们是从一事物的实现来看到它的潜能的,就是在實现的地方才能看到是怎样的潜能实现了,简而言之,实现与潜能是两回事,但是却是在同一个过程中向人显现出来的。而在潜能与实现二者之间,亚里士多德认为它们也有着优先性的问题,他认为如果说有某种潜在的东西,那么就一定有某些现实的东西已经实现出来了,即实现对于潜能有着优先性,那个最高的存在是不具有任何潜在性的,它是存在的最高层次。托马斯·阿奎那同样继承了这种思想,他认为那个最高的存在就是上帝,而它的本质就是它的存在。存在拥有对于本质的绝对优先性。存在者的现实性,首先必须是通过存在这种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实现的,假使没有这种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我们认识事物就等同于认识概念,认识一个活动就等同于认识一种逻辑,毫无实在性可言。所以存在的活动对于存在者而言是首要的,本质如果说可以类比成、或者在可能性的意义上我们将其理解为是一种潜能的话,那么这种作为潜能的本质也必须要通过存在者的存在来体现出来,惟其如此,一事物才能被发现和认识,它的可能性才可能实现。用阿奎那自己的话说就是"形式若无具体存在,将不会被理解为任何现实的东西……显然,我们在这里所理解的存在是一切活动的现实性,因此是一切完善的完善性"。他把存在理解为最高的完善性,因为活动总比潜在更加卓越和完善,"事物的任何卓越性都是存在的卓越性;假如没有人的实际智慧,就不会有智慧的美德,同理也不会有其他美德"。
  四、上帝是存在与本质的统一
  在托马斯·阿奎那看来,实体,即存在者可以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复合实体,它的本质包涵了形式与质料。第二类实体是精神实体,是灵魂与天使。最高级的实体则是上帝。上帝是其他实体的原因,也是自己的自因,是存在于本质的统一。上帝作为存在,不再任何种、属之内;上帝也是纯活动,纯现实性,没有具体的质料对于它的污染和束缚;上帝是纯粹的存在,他就是他的原因,不像复合实体与精神实体,它们的存在来源于上帝,是被动的接受,而上帝是自由的活动,完全的存在,没有任何被动的东西。
  从最低级的复合实体到精神实体,再由精神实体到上帝,实质上是实体在不断的纯化的过程。可以这样讲,阿奎那是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在基督教的背景下,以新的面貌复现了一次,带来了中世纪哲学的转向。之前的基督教哲学中带有的新柏拉图主义的倾向在阿奎那这里走向的另一面,即亚里士多德主义。阿奎那之前的波爱修所说的"存在"大意是指决定一个实体之所以是这个实体的"其所是",而"是这个"则意指附属于本质的一个性质。若是按照这种区分,那一个实体必须首先要有其本质,然后才有存在,是"其所是"决定了"是这个"。这种理解在于强调本质对于存在的绝对优先性,是柏拉图主义的,"其所是"与"是这个"的关系大约等同于理念和现实的关系。本质性的,在事物背后的东西是这个具体事物的原因与归宿。而阿奎那则颠倒了这种关系,主张存在优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的形而上学。实质上是中世纪的哲学从大阿尔伯特开始将两种思想调和,到托马斯·阿奎那由柏拉图主义向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转向。正如吉尔松谈到阿奎那时所说的一样,"作为一种哲学,托马斯主义实质是一种形而上学,他对第一原则,即存在的解释是形而上学历史上的一场革命"。
  参考文献
  [1]托马斯·阿奎那:《论存在者与本质》,段德智译,商务印书馆,2013
  [2]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2014
  [3]S.E.斯通普夫、J.菲泽:《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匡宏、邓晓芒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4]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人民出版社,2007
网站目录投稿:怜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