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外关于"卓越教师培养"方面的研究,较早在发达国家开展。在国内,教育部于2014年就启动了相关工作,并出台相关文件,有关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在我国才正式拉开帷幕。目前,国内获得项目立项的高校正在开展研究工作,遵照"三位一体"的核心要义,通过高校与地方政府及学校的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研制、招生制度设计、质量监控机制研究、人才标准制定等工作。三方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作为"接地气"的一项工作,基础教育人才评价标准的制定,特别需要高校尽快地走向基层,进行扎实调研,与基础教育的同行一道,研制人才培养评价标准。 该研究以我院"卓越教师培养方案"为基础,了解国内基础教育阶段对有音乐师资培养的要求和做法;通过设计相关问卷并对基层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现状;综合现状,同时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与整理找出现存培养方案的不足,并提出自身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教师教育;卓越教师;基础教育 一、"卓越教师培养"实践承载与所遇难题 (一)实践承载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通过《以地方传统音乐传承为特色的卓越音乐师资培养》项目获江苏省2015年卓越教师改革项目立项。本院是江苏省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基地,2009年以来,积极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合作,探索"以地方传统音乐传承为特色的卓越音乐师资培养"新模式,先后在全省多个地区多所中小学建立了试验基地。而目前已和这些学校中的多所取得了联系,所联系学校中多所学校表示愿意合作探索此研究项目。 为此,我院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师生实际情况,就我院参加卓越培养计划的学生见习活动制定相关方案。以我院获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后所招收的音乐专业师范方向大二学生(不包括定向培养的学生)为培训对象,在立足艺术教师培养需要,坚持可行性、有效性原则,通过系统化、阶段化、多样化的见习活动,切实提升艺术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其尽早适应课堂教学,并以见习经验反哺自身理论指导课程的学习。通过一年系统培训,使师范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较为全面的中小学艺术课程的教学基础与基本技能,形成较好的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能力,将:树"树德育人、为人师表"的根本理念和"能上艺术课、会上艺术课、上好艺术课"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院为培养学生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以期收录学生见习期间记录,以便阶段性和终结性考查,并对师范生的见习实践予以书面评定。 (二)所遇难题 我院遵照"三位一体"的核心要义,通过高校与地方政府及学校的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研制、招生制度设计、质量监控机制研究、人才标准制定等工作。这一教师教育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教育由师范类高校独立完成的尴尬局面。 但在这一项目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当前师范生(以我院为例)进入一线教育单位进行见习的过程中存在问题,例如实践能力不足,学生见习或实习过程中存在走过场、浪费资源的弊端,同时还存在技能、沟通等普遍问题,这不禁引起笔者反思,尽管"三位一体"办学模式在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学生许多主客观问题,诸如我院的师范院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有何漏洞?基层一线学校到底有怎样的师资需求?都是目前卓越培养计划拟定和实践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基础教育阶段音乐师资需求调查 (一)抽样 面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一线教学人员最具发言权。所以笔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将泰州地区十余所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基层一线教师纳为调查对象,该样本不受年龄、性别等因素的限制,调查对象的学科涉及语文、英语、数学、音乐、美术以及自然、科学等其他学科。 (二)数据收集 问卷的发放、填写以及回收是在2017年10月11日至2017年10月17日之间进行。共计发出196份问卷,回收163份,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161份,无效问卷2份,问卷回收率为83.1%,有效率为82.1%(详见表1-1)。 表1-1 样本描述和回应率 三、结果分析 (一)问卷分析方法 该问卷设计时遵从调查问卷的简明性、匹配性、目的性、逻辑性等设计原则在网络上制作、并通过互联网进行调查的问卷类型。其中內容包含对调查者性别、工作年限、工作地点、学校所在等级等情况的了解,不同条件下所对应的对师资的需求标准也有明显的不同。 (二)问卷结果统计 从"基础教育阶段音乐师资需求问卷调查"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各类条件下对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的需求标准不一,调查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城市及县镇师资需求标准不一。从图1-1可看出,所受访对象来自于县镇基层学校的有107人,占受访总人数的66%,而这一部分一线教师在师资需求标准上,在对于职前教师(师范生)的培养中,他们中的大多数有96人更看重实际教学能力;城市一线基础教育教师对于职前教师的培养中,除关注实际教学能力外,更多人还注重职前教师的学科基础知识以及和师范生是否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 图1-1 2. 共同关注点基本相同。在被问到基础教育阶段刚入职的老师是否一定要有反思及科研能力时,161有效问卷中,有117位老师选择了该项,赞成比例达到72.67%(详见表1-2)。 在被问及关于新教师学历、所毕业学校层次上,大多数人都不认为高学历和高层次院校是职前教师的必备条件(详见图1-2)。 表1-2 图1-2 3. 在对于职前新教师最缺乏且需加强的能力方面,受访人员综合自身经历与感受,认为沟通表达能力、班级管理以及专业知识是最重要的三项内容(详见表1-3)。这一项结果引起笔者思考,在多项选择中,这三项选择从客观角度来说,前两项内容的培养几乎不能在师范院校或高等学府中以授课方式教予学生,如何解决这一方面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 表1-3 4. 在开放性的问题中,他们也分别表达了对于"优秀"和"卓越"一词用在教师身上的定义,在对于"优秀教师"的定义中,很多老给出了"爱心","亲和力""敬业","爱教育"等词;但对"卓越教师"的评定中,很多老师给出了要具备"教育科研能力","领导力","对民族的未来有焦虑感并不断探索与实践","德行与业务素质并存","乐学善思","敬业创新"等素质。 四、具體结论 (一)基层一线教师的评判选择具有主观性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学校基层一线教师对师资需求标准不一,对"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及"卓越教师"的所列出的要求也不一,差异性较大,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所在地域、地区教学要求、工作环境、教学年限,甚至不同个人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不同的教学观和价值观,不同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等因素,都可能对调查对象的评判标准产生重要影响。 (二)调查对象的关注点异同 大多数基础教育一线教师除关注见习生或实习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外,还对职前教师的学科基础知识、表达沟通能力、反思科研能力等方面尤为关注,除此外,人际交往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也是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标准之一。 (三)具体结论 对实践能力的关注在对师范高校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建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详见图1-3)。这些受访一线基层教师针对师范生课堂中常遇到的现象,结合自身经验与经历,认为师范教育应重视师范生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职前教师反思自身教学目的是否明确、突出,对于教学任务的安排是否合理以及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客观要求。 (图1-3) 在以上的调查结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从教育前线多年的教师角度来看,在教师的职前培养阶段,他们更看重职前教师的实践教学、基础知识技能、反思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此外,他们在教师学历和专业是否对口的问题中都持开放态度。 在开放性问题中,从他们对"优秀教师"和"卓越教师"的定位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成为"卓越教师",除了要具备较为完善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爱岗敬业的品德外,还需要有创新科研能力及爱生如子,并能在教育中勇于担当责任的意识和胸怀。 (四)同类型方案对比 鉴于以上内容及调查结果,笔者搜集相关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以期对自身所提方案的修改中提供思路及想法。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方案简述: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2001年至2002年相继提出了教育改革措施,并于2007年提出"U-G-S"模式,2013-2017提出"尊重的教育"理念,延续学校"U-G-S"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卓越教师培养模式。 在课程体系的修订方面,东北师大以师范类系列及专业类系列两大类为课程主体,在师范类系列课程中,在开设《音乐课程教学论》、《微格教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音乐教学设计》等师资教育类课程的基础上,优化课程结构,精练教学内容。通过选派任课教师赴海外参加培训学习,对师资教育课程进行整体调整和系统改革。 在专业类系列课程方面对《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民歌演唱与赏析》、《钢琴即兴伴奏》、《重唱与歌剧表演》等科目较为重视。 在课程时间方面,1.理论课授课中,增加学生实践环节;2.注重微格教学、钢琴、声乐、室内乐、重唱等专业技能课程的课堂实践,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水平; 在教育教学实践方面,在已有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增设第二学期的一周见习,使学生在入学第一年就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有所了解,并能针对中小学对音乐教师各方面能力需求的现实状况做好对未来的规划; 在艺术实践方面,展开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通过成立大学生合唱团、管弦乐团等学生团体,借助学院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上台参加演出的机会。此外,鼓励学生参加如"海伦杯"钢琴、声乐比赛、大学生艺术展演声乐、钢琴、合唱比赛以及其他国家级、省部级艺术类比赛等,提高学生艺术实践的能力。 在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在课程指导、导师培养(2016年开始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评价监控、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强化上改变以往只是在"学科教育课程"上关注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的单线条培养模式,在专业技能课上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教"与"学"的意识。 东北师范大学在课程体系修订方面,首先强调教学能力,其次强调专业能力,这是在"U-G-S"模式适应教学单位而进行的规划。我院在课程设置方面,首重专业能力,其次强调教学能力,这是我校江苏地方传统艺术教育特色所导致的。 在课程时间与教育教学实践方面,东北师范大学与我院都重实践,不光是在硬件措施上的"微格教学"还是在见习教学以及艺术实践方面,两院都有共同之处。 在课程指导、导师培养等方面,东北师范大学凭借其自身学校优势,所行措施比我院更具完备。例如2016年所提"本科生导师制",保证学生除班主任、辅导员及主修教师外,还有另一指导主体在学生本科阶段给予指点。 首都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思路 在基本理念上,首都师范大学隶属不同学科的各门课程,按自身专业发展轨道运行。围绕人才培养世纪需求,不同学科、课程、内容实现交叉和融合,开辟一个以教育和人才培养为重心的"融合共同体"。 综合多方面,首都师范大学将学生分类分层,研制各有侧重的课程方案,实施相对精确化的教育。 1."专攻型"人才培养 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理论等几大学科方向,每一学科方向之下又细分为若干具体的专业分支。建设"专攻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群,目的是为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沿专业路径向纵深发展,打下必要基础。 2."教育型"人才培养 该部分是普通高校专业音乐教育学科探索人才培养应深耕细作的部分。"教育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群,目的是将音乐专业知识技能综合能力与教育教学能力进行有机并重发展。 3."表演型"人才培养 该部分内容针对有更高艺术追求的人才,日后从事与音乐相关的文化艺术活动,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对该类人才的需求。 首都师范大学除驾轻就熟从事"自身专业"的教学外,还在各门课程以及某门课程的各部分内容支架,要求不同比重的内在关联和有机整合,构建起面向实践技能的"多维度共同体"。同時该校在培养目标及实施方面上,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及多方面人才。 我院在培养目标和实践方面,在传统师范生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基本基础技能的训练,并不断融合传统文化等相关理念,培养在专业技能上符合社会发展的教师。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人才培养思路 在课程设置上,湖南师范大学课程由四个模块构成,分别为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湖南师范大学强调在给定的课程设置中突出音乐教育性。第一,在专业核心课里增加教育教学份额并加大专业核心课与教育教学的联系,把原来的声、钢、器,重新设定钢琴演奏与教学、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外乐器演奏与教学、合唱与合唱指挥等六门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第二,切实在教育实习上下功夫,增加两周师范生职业技能技巧培训,包括教学设计、45纷争现场课件制作,15分钟片段教学、三分钟教育问答。经过考核合格后才能去能申请参加实习。同时改革实习计划,将实习时间加大到14周。同时扩大实习基地、增加课堂教学、课外音乐活动等工作,确保学生最大限度得到锻炼。在思路与策略上,湖南师范大学强调引进优秀人才,调整师资队伍,强化艺术实践和改革招生制度。 湖南师范大学强调以在所给定课程设置中突出音乐教育性,注重对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同时湖南师大还将重点放在学生实习教育中,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我院注重培养学生基础知识技能,在师范类音乐学院常规体制基础上,设置相关特色课程,传承地方传统艺术,培养具有特色的卓越教师。 五、建议 笔者综合现状,同时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与整理找出现存培养方案的不足,并提出自身建议。 1.我院以始终以培养合格师范生为办学理念,注重"教育型"人次培养,我院需要将音乐专业的知识技能综合结构与教育教学的实践应用综合能力进行有机并重地发展,并使之能在学生身上形成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依据现实情况,我院还要在"教育型人才"注重对宽厚文化事业与多种能力并存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日后能从事与音乐相关的文化艺术普及工作和社会美育等工作。 2.我院卓项目学生可在大一时安排学生进行教育见习;大二聘请中小学优秀教师来学院开展讲座等,组织讨论、分析教材;大三派学生到协同单位进行预备实习,即由实习带队教师辅助指导,每个同学组织十分钟课堂活动,几个同学共同完成一个课程单元;大四正式到合作基地开展教育实习活动。 3.学校要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强化,该能力的培养以导师为中心,与图书馆等相关机构联合,针对音乐学术课题及音乐教学课题开展音乐创客空间、音乐沙龙等形式的活动,加强学生的科研能力。 六、"卓越教师培养项目"方案设计侧重点 鉴于以上调查与研究,综合基础教育阶段一线基层教师所提的需求,我们需增强对学生基础知识技能、实际教学、沟通表达、班级管理和反思科研能力的培养。笔者综合以上调查与研究,在学院原以"地方传统音乐传承为特色"的培养方案基础上试提出方案设计侧重点,以强调师德、专业能力、教学技能等方面是当前一线学校教学过程中所需求的能力。 1.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我院继续延续"面向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师范特色,继续以基础多线发展的合理架构和体系, 强化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在特色课程设置上,我院开设了"戏曲表演"、"江南丝竹"等课程,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特色课程体系。 在已有课程安排基础上,增加学生实践环节,注重微格教学、室内乐、重唱等专业技能课程的课堂实践,提高学生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水平; 2.教育见习 在立足艺术教师培养需要,坚持可行性、有效性原则,通过系统化、阶段化、多样化的见习活动,切实提升艺术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其尽早适应课堂教学,并以见习经验反哺自身理论指导课程的学习。 第一学期通过见习活动掌握艺术课程的基本示范教学能力,并初步接触和学习与艺术课程实践有关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从身心两方面为将来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做好准备。第二学期在见习活动的实践,在新开设的教学法与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展开积极反思,尝试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内容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有效提升教学能力。使学生在入学第一年就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有所了解。 二年级开学后,我院根据师范生的专业以及就业倾向,安排具有较为良好的师德素质,以及具有中小学教学经验,或具有相关教育经验及教授相关课程的院内教师作为其校内导师,同时安排具有丰富一线教学经验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为其师技导师,建立完善的双导师指导的师徒结对关系,并存档备案,通过言传身教、以老带新对师范生进行全程的教学指导。 原有方案不仅有利于学生在专业实践技能上的成长,"双导师结构"也有利于导师身体力行的教予学生品德与言行上的相关方面。 3.实践活动 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我院需提升实践教育的质量,无论是在学习从学科理论阶段还是教育见习、考察、实习阶段,都毫不动摇地鼓励学生做到音乐理论教育与实践运用的融合。同时教育实习阶段作为师德培养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我院可通过与实习学校的联系,将该校中师德突出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指引学生。 同时可展开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通过已成立的大学生合唱团、大学生艺术中心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上台参加演出的机会,同时还可积极组建管弦乐团等。此外,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比赛,提高学生艺术实践的能力。 4.师资需求 师范学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培养教师的教育者更需具有高尚的师德风范,我院可有针对性地聘请师德教育专家开展相关讲座,使得学生能够更为清晰地了解师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对其认同度。开展评选表彰活动,挖掘典型,树立榜样,引导全体教师强化终生学习的理念。 在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保证学生除班主任、辅导员及主修教师外,还有另一指导主体在学生本科阶段给予指点学校在课程指导,在专业技能课上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教学结合的意识。 5.培养学生加强自身师德实践 (1)学会自律,互相监督 我院要求学生在平日学校生活中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可从专业及任课老师方面着重入手,例如强调还课质量等。同时,在师范生中组建互助小组,组内学生互相监督,互为榜样,坚持学习。 (2)参与心理建康教育活动 我院学生应积极积累教学案例并学会换位思考。就安利问题进行思考和模拟解决以此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学院将该做法加入师范生日常教学活动考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