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原文: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宋史•刘温叟传》) 译文: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为人厚重方正。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书法。显德初年,升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录取进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诬陷他,皇帝发怒,斥除其中十二人,把温叟贬任为太子詹事。温叟实际上并无私心,后来几年,那些被斥除的人相继考中。 宋朝初期,改任刑部侍郎。建隆九年,任御史中丞。遭母丧,退居西洛,不久恢复本官。建隆三年,兼任判吏部铨。一天晚上回家从宫前走过,太祖正与中黄门数人偶然登明德门西楼,温叟前面骑马的侍从偷偷地知道了,告诉他。温叟下令像平常过皇宫那样传呼。第二天朝见时,温叟详细地说;"人主登楼非时,则近臣都希望得到降恩宽恕,护卫诸军也希望得到赏赐。我之所以呼喝开路走过皇宫的原因,是想向众人暗示陛下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太祖认为他做的对。御史府旧例,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就以罚款补充。温叟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用。任台丞十二年,多次求人自代。太祖难找合适人选,不允许。开宝四年染病,太祖知道他贫穷,赏赐给他器币,几个月后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太宗在任晋王时,听说他清正耿直,派人送给他钱五百千,温叟接受下来,存放在厅西舍房中,命令府吏封署后离去。第二年重午节,太宗又派人送去角黍、执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钱的人。看见西舍封记还在,回来后告诉太宗。太宗说:"我的钱他尚且不用,何况是他人的钱?从前接受下来,是不想拒绝我;现在过了一年还不启封,他的清节越是明显。"命令官吏把所送物品载回。这年秋天,太宗在后苑侍奉太祖用宴,在谈论当世有名的清节之士时,详细讲述了刘温叟以前的事情,太祖再三叹赏。 雍熙初年,他的儿子炤被罢免徐州观察推官待选,因为家贫到朝廷请求注官。等到皇帝诏见时,太宗问他是谁的儿子。回答是温叟。太宗很悲伤,召宰相来谈他的事,并且说当今大臣很少这样的了。于是问他:"炤应得任什么官?"宰相说:"免除待选作为厚恩。"太宗说:"他的父亲有清廉的节操,录用他的儿子入朝做官,是希望能够表示劝勉。"提升炤为太子右赞善大夫。温叟的另两个儿子刘炳、刘烨都考中进士。 相关练习:《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烨,刘温叟子,字耀卿,进士及第。积官秘书省著作郎。知龙门县,群盗杀人,烨捕得之,将械送府,恐道亡去,皆斩之。众服其果。通判益州,召还,时王曙治蜀,或言其政苛暴。真宗问:"曙治状与凌策孰愈?"烨曰:"策在蜀,岁丰事简,故得以宽假民。比岁小歉,盗贼窃发,非诛杀不能禁。然曙所行,亦未尝出陛下法外。"帝善之。天禧元年,始置谏官。帝谓宰相曰:"谏官御史,当识朝廷大体。"于是以烨为右正言。会岁荐饥,河决滑州,大兴力役,饿殍相望。烨请策免宰相,以应天变。都城东南有泉出民争传可以已疾诏即其地建祥源观烨言其诡妄不经且亢旱不可兴土木以营不急又请罢提点刑狱禁民弃父母事佛老者。皆不报。表请补外,帝以烨屡言事,乃以判三司户部勾院,出安抚京西。还,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迁右司谏。以尚书工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权判吏部流内铨。请京朝官遭父母忧,官司毋得奏留,故事当起复者如旧。因诏益、梓、利、夔路长吏,仍旧奏裁,余乞免持服者论其罪。改三司户部副使,擢龙图阁待制,提举诸司库务,权发遣开封府事。累迁刑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知河南府,徙河中府,卒。初,王曙坐寇准贬官,在朝无敢往见者。烨叹曰:"友朋之义,独不行于今欤?"往饯之,经宿而还。尝善河中处士李渎,渎死,为陈其高行于帝,诏以著作郎赠之。唐末五代乱,衣冠旧族多离去乡里,或爵命中绝而世系无所考。惟刘氏自十二代祖北齐中书侍郎环俊以下,仕者相继,而世牒具存焉。 (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都城东南有泉出/民争传可以已/疾诏即其地建祥源观/烨言其诡妄不经/且亢旱/不可兴土木以营不急/又请罢提点刑狱/禁民弃父母事佛老者 B.都城东南有泉出/民争传可以已疾/诏即其地建祥源观/烨言其诡妄不经/且亢旱不可/兴土木以营不急/又请罢提点刑狱/禁民弃父母事佛老者 C.都城东南有泉出/民争传可以已疾/诏即其地建祥源观/烨言其诡妄不经/且亢旱/不可兴土木以营不急/又请罢提点刑狱/禁民弃父母事佛老者 D.都城东南有泉出/民争传可以已/疾诏即其地建祥源观/烨言其诡妄不经/且亢旱不可/兴土木以营不急/又请罢提点刑狱/禁民弃父母事佛老者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一般是对人名的解释和补充。如王安国,字平父;王安上,字纯父。同辈人直呼其"字"不礼貌。 B."进士",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王安石、苏轼等。一甲的前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 C."出",古代称由京官调任地方官,也称"外放"、"外迁"。与"入"相对,"入迁"即为从外地迁到京城做官。 D."衣冠旧族",祖上曾经为官宦、现已变成普通百姓的人家。其中,"衣冠"指宽衣大帽,官宦的打扮;"旧族"指从前的名门望族。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烨做事果断,颇有主见。做龙门知县时,他担心抓捕的盗贼半途逃走,只能杀掉;做益州通判时,他认为王曙根据蜀地情况治理,不算苛暴。 B.烨以民为重,不畏权贵。滑州连年灾荒,加上黄河决堤,朝廷大兴力役,到处是饿死的人,烨请求免去宰相来顺应天变,皇帝十分赞同。 C.烨以孝治官,严守旧制。在吏部任职时,他要求京朝官员有父母离世的,主管部门不得上奏留人;请求免去守孝的人,根据情况判罪。 D.烨重情重义,替友谋划。他去看望被贬官的王曙,设酒宴为他送行,一晚才回;好友李渎过世后,烨向皇帝陈述他的高行,使他得以追赠官职。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策在蜀,岁丰事简,故得以宽假民。(5分) 答: ▲ (2)初,王曙坐寇准贬官,在朝无敢往见者。烨叹曰:"友朋之义,独不行于今欤?"(5分) 答: ▲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8.(3分)C. 9.(3分)A.(【解析】"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10.(3分)B.(【解析】"皇帝十分赞同"错,于文无据。) 11.(10分)(1)(5分)凌策在蜀的时候,年谷丰收,政事简单,所以能够用宽松的政策对待百姓。("岁""得""宽""假"各1分,句意1分。) (2)(5分)当初,王曙因寇准事件获罪贬官,在朝廷中做官的没有敢去看他的人。烨叹息说:"朋友的情义,难道在现今不施行了吗?"("坐""见""独"各1分,"于今"句式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烨,刘温叟的儿子,字耀卿,考中进士。多次升官,做了秘书省著作郎。做龙门知县,很多盗贼杀人,烨抓捕了他们,将要加刑具押送知府,担心(他们)在路途中逃跑,就全部杀掉。大家佩服他的果敢决断。做益州通判,被召回京,当时王曙治理蜀地,有人说他治政严苛暴力。真宗问刘烨:"王曙治理(蜀地)的状况和凌策相比,哪个好?"烨说:"凌策在蜀的时候,年谷丰收,政事简单,所以能够用宽松的政策对待百姓。近年收成不好,盗贼偷偷行动,没有诛杀的手段不能禁止。然而王曙所做的,也不曾超出陛下制定的法令。"帝赞许他的说法。天禧元年,开始设置监官。帝对宰相说:"谏官御史,应当识朝廷大体(的人担任)。"于是让烨担任右正言。恰逢连年灾荒,黄河在滑州段决堤,大兴力役,到处是饿死的人。烨上书请求罢免宰相,来顺应天变。都城的东南有泉水流出,百姓争着流传可以治愈疾病,皇帝下诏书,在那个地方修建祥源观。烨说,这种说法怪诞荒谬,不合常理,并且大旱,不能兴建土木来建设不急迫的东西;又上书请求罢去提点刑狱,禁止百姓抛弃父母信奉佛教道教的行为。都没有答复。上表请求调外地就职,帝因为烨多次言中事情,就(让他)以判三司户部勾院的身份,出京安顿抚慰京西。回京,在集贤院当值,一同编修起居注,升为右司谏。以尚书工部员外郎兼任侍御史的官职,掌管杂事,暂且兼任吏部流内铨。上书请求,京朝官员有遭遇父母丧事的,主管部门不能上奏留下,(依据)先例,当像原来一样再次起用。于是下诏,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各路长吏,仍然按旧例上奏裁员,剩下的乞求免去守孝的人,根据情况判罪。改任三司户部副使,提拔为龙图阁待制,掌管各事务,暂时处理开封府事务。多次升迁做了刑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知河南府,又迁为河中府,一直到离世。当初,王曙因寇准事件获罪贬官,在朝廷中做官的没有敢去看他的人。烨叹息说:"朋友的情义,难道在现今不施行了吗?"前往设酒宴为他送行,一个晚上才回来。曾经和河中处士李渎关系友好,渎死后,烨替他在帝前陈述他高洁的品行,帝下诏书把著作郎的官位追赠送给他。唐代末期五代混乱,曾经的名门望族大多离开乡里,有的在封爵受职中断了后,而世系无所考证。只有刘氏从十二代祖先北齐中书侍郎刘环俊以下,代代为官,而世代的牒文都存在。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晋初,入为主客员外郎。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赐金紫。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 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 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温叟子炳、烨并进士及第。 (选自《宋史·刘温叟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B.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C.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D.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乞归,请求辞职回家奉养父母,表示此类意义的词还有"乞归养""乞骸骨""致仕"等。 B.拜,指授予官职。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等。 C.内艰,古代常指遭逢母亲丧事。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孝。 D.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温叟为人厚重方正,遵循礼法。他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守丧完毕后恢复了旧官。他先后还担任过左拾遗、太常卿、监察御史等官职。 B.刘温叟正直无私,唯才是举。他负责科举时,被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废黜,他也因此被贬为太子詹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公正无私的。 C.刘温叟清正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追赃处罚的财物补充,刘温叟厌恶脏罚之名,因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最终,其子炤被提拔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每题5分) (1)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2)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 答案: 10.D 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11.A 乞归、乞骸骨和致仕都是请求回家或退休的意思,并没有表达奉养父母之意。 12.A "守丧完毕后恢复了旧官"错误,原文是"旋复本官"。太常卿是其父刘岳的官职,此题共两处错误。 13.(1)从前接受下来,这是不想拒绝我;现在过了一年还不打开封印,他坚守节操(的行为或品质)更加明显。(纳:接受。启封:打开封印。苦节:坚守节操。判断句各1分;句意2分) (2)太宗说:"他的父亲有清廉的节操,录用他的儿子入朝做官,是希望能够表示劝勉。"(清操:清廉的节操,录:录用,庶:希望,劝:劝勉,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为人厚重方正,举动遵循礼法。其父刘岳,任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书法。清泰年间,任左拾遗。因母亲年老请求归家养老,改任监察御史。后晋初年,入朝任主客员外郎。后晋少帝兼任开封府尹时,上奏推荐他为巡官,任命他掌管文翰。少帝即皇帝位后,授任他为刑部郎中,赐金紫朝衣。当初,刘岳在后唐任职,曾经官居内署,到这时温叟又任此职,当时人都认为刘家很荣耀。 后周初年,升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录取进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诬陷他们,皇帝发怒,废除了其中十二人,把温叟贬任为太子詹事,温叟实际上并无私心,后来几年,那些被罢免的人又相继考中。建隆元年,任御史中丞。遣母丧,退居西洛,不久恢复本官,建隆三年,兼任判吏部铨。一天晚上回家从宫前走过,太祖正与中黄门数人偶然登明德门西楼。温叟的前导人员偷偷地知道了,告诉了他。温叟下令像平常过皇宫那样传呼。第二天请求朝见时,温叟说:"人主在不该登楼时登楼,则近臣都希望得到恩赐和宽恕,京城众军也希望得到赏赐。我之所以呵道而过,是想向人暗示你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太祖认为他做的对。 御史府旧例,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就以罚款补充。温叟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用。开宝四年染病,太祖知道他贫穷,到他家里赏赐器币,几个月后去世,终年六十三岁。太宗在任晋王时,听说他清廉贫苦,派人送给他钱五百千,温叟接受下来,存放在厅西舍房中,并让府吏封缄后复加印记再走。第二年重午节,又派人送去角黍、执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钱的人,看见西舍封记还在,回来后告诉太宗。太宗说:"我的钱尚且不用,何况其他人的钱呢?过去他接受了,是不想拒绝我;现在一年了都不打开,他的坚持节操更加明显啊。"命令官吏用车载回官邸。这年秋天,太宗在后苑侍奉太祖用宴,在谈论当世有名的清节之士时,详细讲述了刘温叟以前的事情,太祖再三叹赏。 雍熙初年,他的儿子刘炤被罢免徐州观察推官等待铨选,因为家贫到朝廷(登闻鼓)请求审查自己的资历和劳绩。等到皇帝诏见时,太宗问他是谁的儿子。回答是刘温叟(的儿子)。太宗很悲伤,召宰相来谈他(刘炤)的事,并且说当今大臣很少能有比得上他(刘温叟)的了。于是问他:"刘炤应当充任什么官?"宰相说:"免除待选作为厚恩。"太宗说:"他的父亲有清廉的节操,录用他的儿子入朝做官,是希望能够表示劝勉。"提升刘炤为太子右赞善大夫。刘温叟的儿子刘炳、刘烨并进士及第。 宋史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 (《宋史•刘温叟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B.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C.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D.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开头说刘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这里的"楷隶"指的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中的"楷书"和"隶书"。 B.第二段说"一日晚归由阙前"," 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也常用来借指"朝廷",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C.文末说"炳、烨并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D.本文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宋史》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刘温叟性情方正,聪慧过人。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后来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不久恢复了旧官。 B.刘温叟唯才是举,公正无私。他负责科举时,有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免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十二个人都是有才华的。 C.刘温叟正直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罚物补充,刘温叟对中丞不满,因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朝廷免除其子待选作为厚恩,并将他提升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5分) (2)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5分) 答案: 10.B 分析结构层次,弄清人物关系,抓标志性词语,如"言";显然,"请对"与"具言"非同一人的内容,因此可以排除答案C D,"人主非时"句子不完整,语意不清,而"近侍咸望恩宥"和"辇下诸军亦希赏给"构成并列关系,因此答案是B。 11.D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而钦定的二十四史都是以《史记》为范本的纪传体史书,因此,《资治通鉴》不在二十四史之列。至于《资治通鉴》算不算正史,说法不一。 12.C "刘温叟对中丞不满,因而不取用"错误。因原文是"恶其名不取",就是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 13.(1)我呼喝开路走过皇宫的原因,是想向众人暗示陛下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 ("所以","......的原因";"导","开路";"过","走过"。) (2)太宗很悲伤,召宰相来谈他(刘炤)的事,并且说当今大臣很少能有比得上他(刘温叟)的了。("愀然","难过、变了脸色";"语",动词,"说";"比","比得上"。) 参考译文: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为人厚重方正。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书法。显德初年,升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录取进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诬陷他,皇帝发怒,斥除其中十二人,把温叟贬任为太子詹事。温叟实际上并无私心,后来几年,那些被斥除的人相继考中。 宋朝初期,改任刑部侍郎。建隆九年,任御史中丞。遭母丧,退居西洛,不久恢复本官。建隆三年,兼任判吏部铨。一天晚上回家从宫前走过,太祖正与中黄门数人偶然登明德门西楼,温叟前面骑马的侍从偷偷地知道了,告诉他。温叟下令像平常过皇宫那样传呼。第二天朝见时,温叟详细地说;"人主登楼非时,则近臣都希望得到降恩宽恕,护卫诸军也希望得到赏赐。我之所以呼喝开路走过皇宫的原因,是想向众人暗示陛下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太祖认为他做的对。御史府旧例,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就以罚款补充。温叟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用。任台丞十二年,多次求人自代。太祖难找合适人选,不允许。开宝四年染病,太祖知道他贫穷,赏赐给他器币,几个月后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太宗在任晋王时,听说他清正耿直,派人送给他钱五百千,温叟接受下来,存放在厅西舍房中,命令府吏封署后离去。第二年重午节,太宗又派人送去角黍、执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钱的人。看见西舍封记还在,回来后告诉太宗。太宗说:"我的钱他尚且不用,何况是他人的钱?从前接受下来,是不想拒绝我;现在过了一年还不启封,他的清节越是明显。"命令官吏把所送物品载回。这年秋天,太宗在后苑侍奉太祖用宴,在谈论当世有名的清节之士时,详细讲述了刘温叟以前的事情,太祖再三叹赏。 雍熙初年,他的儿子炤被罢免徐州观察推官待选,因为家贫到朝廷请求注官。等到皇帝诏见时,太宗问他是谁的儿子。回答是温叟。太宗很悲伤,召宰相来谈他的事,并且说当今大臣很少这样的了。于是问他:"炤应得任什么官?"宰相说:"免除待选作为厚恩。"太宗说:"他的父亲有清廉的节操,录用他的儿子入朝做官,是希望能够表示劝勉。"提升炤为太子右赞善大夫。温叟的另两个儿子刘炳、刘烨都考中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