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圣诞节前夕,吉林那边的同学来电话嘘寒问暖一番以后,告诉我说邮寄了些木耳、蘑菇过来,我一听赶紧婉言谢绝,说这边市场上什么也不缺云云。人家一听不乐意的样子:那能一样么!再说了咱这可都是野生的。 既然人家如此这般的说,既然山货已经发出,只好照收不误了。只是在人情债的账簿上又不折不扣的添加了浓重的一笔。 收到邮寄的纸箱,回家打开一看,那潮润的冻蘑根上果然还残存着深绿色的苔藓。我心里不禁莞尔:这丫头,强调什么野生的啊?这蘑菇上不明明白白写着么。 时下,有毒蔬菜已经充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对于绿色食品的渴求似乎从来没有这样紧迫,而对于饮食自有一套认知的我来说,从来不吝于绿色食品、对于原生态野味的溢美之辞和向往之至。 在我的眼里,野生的蘑菇虽然不能跟野生猴头、木耳相提并论,却远超出了大鱼大肉的油腻,朋友若问我最好吃的东北菜是什么,回答是一贯的:蘑菇炖小鸡。 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道典型的东北菜却是我在老家这边(而非东北时候)吃过的,所以也就对此印象特深,一直就这样憧憬着、怀想着:地道的蘑菇炖小鸡这道东北菜的味道究竟如何?想必绝对不应该是咱这边东北菜馆里的这种风味吧。 喜食的东北蘑菇印象里的也就这几种:榛蘑、圆蘑、冻蘑。品种单一、名目少,而却远远不同于老家咱这边的本地蘑菇。就象我手中的这冻蘑吧,据说要每每等到天寒地冻时候才从地下生长出来,这让人不能不慨叹它顽强的生命力:在水瘦山寒的大山腰间,一个个星星点点的指头大的小脑袋从已经结冰的泥土中急匆匆、活生生地探了出来,在寒风中打个哈欠,稍事休息一会,旋即乘着淡漠的阳光的一丝眷顾,呼啦啦喷薄而出,宛如那高山雪莲一般,以此来诠释自己顽强的怒放的生命长势。自然,这样的蘑菇吃起来就有了另外的一种深深的味道。 本地可以食用的蘑菇当是另外一种情形:品种多,花色齐全。松树下的叫"松伞",是粉红砖红的象一朵朵伞花,一点点红红的装点在青苔浅草松针覆盖的地面上、石头缝隙间,看着就可爱至极的欣喜,让人不觉沉醉在它散发出的那诱人的松香中;橡树下的叫"柞蘑",荷叶状的伞盖微微向上卷起,看着像一枝荷叶,正面是黄褐色的,背面是纯白色的,一层层的褶皱里散发出阵阵散淡的清香气息;板栗树下的叫"青杆柞",表面是藏青色斑点伞盖,伞盖比"柞蘑"圆润,肉质也厚实得多,跟"松伞"的形状相仿;柞树树根里发出来的荆条——"剥落"丛棵底下的是"黄花",一墩墩一撮撮的形如黄花的花冠状,散发着一种浓郁的芬芳;杨树底下或者浅草丛中的那黄黄的带着一层粘膜状的则叫"粘蘑",也是伞状的,不同的是背面是一排排的蜂窝状的小圆孔,无一不散发着甜腻的草香味道。至于草丛中一种淡紫色抑或浅黄色的"腊蘑",有人说可以食用,而我则一直将它打入毒蘑的行列,从也不去采摘。 采蘑菇远非歌子里唱的那样轻松愉快: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土筐,清晨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岗……记得一中时候,同学芳芳给我们元旦晚会上歌舞这支曲子,我事后不屑的诘责人家:切!采过蘑菇么?还光着小脚丫,那岂不要扎烂了……?由此可见艺术家的以讹传讹多么可怕。 真实的蘑菇采摘情形又是什么样子呢?时间当在上午九点多钟以前,乘着初夏或者初秋的薄雾,淌着湿漉漉的露水,左胳膊挎个篮子,右手拎个棍子去那山岭林间,在树下低头瞪大眼睛寻寻觅觅,用心梳理着每一个枯叶、每一株草柯、每一撮苔藓……若不用心,脚把它踩烂了都浑然不觉,也未发现蘑菇影子一个。 或许是咱山东这边山林地势狭窄以及土壤贫瘠,远没有东北山地的地势浑圆开阔和肥沃,为此也就鲜有"榛子树丛里蘑菇一片一片的"那样的战果,而这并非是捡蘑菇辛苦的全部。因为采蘑菇的时候,你不但要小心蚊虫的叮咬、留意蒺藜扎透鞋子伤脚,更要留意不期而遇的毒蛇的袭击。夏日里的树底下,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食物链构成的小环境:树丛里潮湿——蚊虫多——青蛙蛤蟆随之而来——毒蛇、菜蛇闻风而至……为此,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要右手拎根棍子了。而这木棍,准确的说应该是一根新折的粗壮的合欢花树枝子。合欢树在我们这里俗称芙蓉树,而那粗壮的树枝子也称"蓉棒",是用以专门对付蝮蛇的。据说再厉害的蝮蛇,见了这"蓉棒",身子立刻瘫痪了一般任你用它随意戳弄。我们这边蝮蛇的毒性最大,其他的环蛇、花蛇等都是菜蛇,只是面目可憎罢了,并不能伤人,于是也就没有了专做"蓉棒"的必要,一般用别的枝条代替了事。 小时候穷啊,不知道如何享受这劳动成果,竟然没有吃鲜蘑菇的回忆。记得那时,听大人们说即便可以食用的蘑菇为鲜时也是有毒的,必须晒干了吃。于是采摘回来的鲜蘑菇都晒在窗台前、或者瓦片上烤晒。夏日里多雨,一片云彩漫不经心地路过,所有的劳动成果就毁之殆尽,等太阳重新露出笑脸,再去继续这乐此不疲的无效劳动。 等到真正谙习了鲜蘑菇妙用的时候,则是改革开放以后。油盐酱醋等调味品一应俱全了,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们忽然想起这原始的野味来,于是乡间里弄间飘散出蘑菇的阵阵扑鼻清香,直教人口水直流。 工作以后琐事缠身,一次领儿子回老家饭后茶余给大哥说起这些菇事,油然生出要领儿子去林间捡些蘑菇,成就一把索然生活的念头。大哥闻之喟然道:省点心吧,现在村里的老少爷们们可是起早贪黑打手电去找啊,那找蘑菇的人比蘑菇都多。 可我依旧不死心,偷偷领儿子去假装拜谒林间的祖坟,在沿路两旁那熟悉的板栗树下面游移搜寻,果然捡拾到新发的或者漏网的"青杆柞"十好几个,也就正好成就了中午的美餐,让肚子里的馋虫暂时有了着落。 而今,每当大哥想老五(儿子自称)或者想跟我喝酒时候就这样的电话:小五,赶明领天源(老五乳名)回来吧,咱一起去西南林里捡蘑菇;五弟,回来喝酒吧,我泡上了今年捡拾的蘑菇…… 可我分明知道,村里以前的原始松林橡树早已砍伐殆尽,加之农业学大寨大造农田,从而造成林地锐减水土流失……就连西南林里那可怜的一小片板栗林也开辟成所谓的农田,只认庄稼不认牧副渔的乡亲们啊!愚昧呢。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知道,故乡的面貌离我越来越远了,所谓的乡愁乡亲乡恋,只有那飘散在记忆里的烟云一缕缕一片片环绕在心间,让我闲散无聊之际将这些个琐碎的菇事来慢慢的回味,幽幽的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