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苹果又摊上事儿了。据多家媒体报道,苹果在中国的子公司——苹果电子产品商贸(北京)有限公司(简称"苹果电子")已经被北京统计局公示为严重失信企业,并交纳了5万元罚款。 早在2015年12月4日,北京统计局在北京统计信息网上公示了4家严重失信企业,苹果电子产品商贸(北京)有限公司赫然在列。 而苹果电子被列为严重失信企业的原因是该公司的2014年《财务状况》、《批发和零售业商品购进、销售和库存》报告中的数据存在较大差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出现较大差错的数据为"本年应缴增值税"、"本年应付职工薪酬(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本年商品销售额"。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第(二)项及第二款的规定,对苹果电子处以警告并伍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资料显示,苹果电子是爱尔兰苹果公司于2007年出资4500万美元在北京注册成立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帮助苹果借助爱尔兰的税收优惠政策避税。而相关调查发现,很早之前苹果就将负责欧洲、中东、印度、非洲、亚洲以及太平洋地区业务子公司的注册地定在爱尔兰科克(Cork),而根据爱尔兰税法,只有在本地管理与控制的企业才被视为爱尔兰企业,这导致苹果在爱尔兰的子公司几乎无需纳税。 库克还曾对中国媒体表示,"中国将成为苹果最重要的市场,将成为苹果收入最大的贡献国。"据了解,目前苹果电子已经缴清了罚款。 《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公示暂行办法》第七条规定,失信企业信息公示期限为1年。企业整改不到位,公示期限延长至2年。第八条规定,将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信息纳入金融、工商等行业和部门信用信息系统,与企业融资、政府补贴、工商注册管理等挂钩。 尽管5万的罚款相对于苹果上千亿的市值可谓是不值一提。但苹果《财务状况》表单中"本年应交增值税"出现差错可能反应出苹果为了避税,在统计报表上的应缴增值税做了手脚。要知道,企业缴税最主要的就是增值税。在财务顾问的建议中,企业财务最重要的两条规则就是"不要少缴税,不要买增值税发票"。 另外,此次也并非苹果第一次在中国受到财务部门的处罚。2015年9月财政部发布消息称,检查发现,截至2013年底,苹果电脑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存在少计收入87.99亿元、少计成本费用34.46亿元,多计利润53.54亿元等违规问题,少缴税款4.52亿元。其中将与销售收入无直接关系的维修成本作税前抵扣,少缴税款4.52亿元。 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财政部驻上海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依法下达了处理决定。苹果电脑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已按照要求进行整改,补缴相关税款4.52亿元及滞纳金0.65亿元。 事实上,除了苹果以外,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都曾借助爱尔兰的税收政策实现避税目的。例如在2011年6月,证券时报报道,谷歌在华企业咕果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构寻广告公司和谷歌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存在使用假发票、将无关费用如"按摩费"等列入成本、不按规定代扣代缴营业税等问题,涉及税款4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