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伊凡雷帝开创了沙皇俄国的霸业以来,这个来自欧洲东部的斯拉夫帝国不断的将自己的势力向四面八方延伸。除了北方寒冷的北极圈以外,任何一个地域都成为了它觊觎的盘中餐。从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女王,勇敢的俄罗斯人不断的让西方国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惊惧。然而,随着俄罗斯帝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大败亏输,曾经恐怖的北极熊形象似乎瞬间崩塌。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俄国人的这场惨败呢? 19世纪初,沙皇俄国用莫斯科的冬天将拿破仑的雄心彻底埋葬。反法联盟的胜利让俄国取得了与英国平等的地位,甚至有超过法兰西主宰欧洲大陆的气魄。但是此时的胜利却恰恰像是俄罗斯帝国危机的一次回光返照。 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在光辉的外表下已经是羸弱不堪,拿破仑从边境席卷到莫斯科的战争洪流大大削弱了俄罗斯的经济实力,而陈旧的农奴主们却坚持借机加紧压榨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使得农业生产毫无发展可言。18世纪中期,俄国农业经常歉收,农作物的收获量与种子的比例为3.5:1,单位面积产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徘徊不前,1860年俄国每公顷的粮食产量与比利时、荷兰和英国相比还不到它们的一半。这让以农业为主的沙皇俄国经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从19世纪上半期起,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也开始显现出危机的迹象。1825年沙皇军队青年贵族内部爆发了十二月党人革命,极大的震撼了俄罗斯的政治局势。随后以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在俄国展开了政治宣传,将斗争的目标直指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这种情形下,俄罗斯的政治局面出现了十分混乱的局面,国家机器的功效大大削弱。 玫瑰与百合的联手 拿破仑战争后,随着欧陆局势的转变,英国与法国开始逐渐因为共同的地缘利益走向联合(包括远东与近东地区),两国在今天的地中海东岸具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但是这一区域同时也是俄罗斯长期以来的觊觎之地。当时控制克里米亚半岛的奥斯曼帝国虽然已经虚有其表,但是仍然坚持自己在黑海之上的地盘,为了打开黑海通向地中海的出海口,1853年,沙皇俄国悍然发动战争。此举当然触动了英法两国在地中海的利益,大战一触即发。 这场战争的主要战场就是在今天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这个俄罗斯黑海舰队的驻扎地在1854-1855年间遭受了英法两国6万联军,700门大炮的围攻。当时的英法两国已经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装备蒸汽动力的铁甲战舰将俄罗斯的旧式帆板战舰打地毫无还手之力,而俄罗斯人后勤补给也只能是依靠传统的马匹向前线运输。两相比较之下,这其实已经不再是一个时代的战争,俄罗斯的失败也是早已注定。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俄罗斯旧时代的寿终正寝,在慌乱中匆匆即位的亚历山大二世为了挽救败局,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俄罗斯的新篇章即将拉开帷幕。